对我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发展进程的思考

时间:2022-09-06 07:07:15

对我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发展进程的思考

[摘 要] 本文结合莱芜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与措施。

[关键词] 玉米 收获保护性耕作 进程 思考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69-01

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泰沂山区地带,属温暖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0-13.0℃,降水量760.9毫米左右,无霜期204天,特别适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

玉米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多万亩,在全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随着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市的农机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但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的机械化水平还不高,成为制约全市农机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加快实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有利于节约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农忙季节严重不足,留守老人和妇女难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不少地方依靠人力畜力作业难以满足抢收、抢种的要求,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问题已经显现。据统计,玉米机械收获和人工作业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近30倍。可以看出,推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促使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二、三产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实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实现免耕、收种一体化,增强粮食生产的节本增效和抗灾减灾能力,是加强玉米、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可以扩大玉米机械直播面积,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据专家测算,机械化精量播种每公顷可以节省种子45斤,增产15%至20%;机械收获比人工收获减少损失3%至5%,每公顷平均节约成本225元。同时,可以粉碎加工玉米秸秆,增加青贮,拉长产业链,有效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实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培肥地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高效、低耗、标准化生产的基本条件。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可以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一是可以改变玉米传统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由传统耕作方式向现代耕作方式转变;二是可以解决秸秆禁烧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三是可以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实现保护性耕作,培肥地力,实现小麦免耕播种,为小麦的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加快发展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是全市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部门联动,密切协作。

1.实施政府推动方略

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要把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技术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考核内容,制定激励措施,在政策和投入上加大支持力度。

2.坚持长期宣传示范

传统的生产模式在农民意识中具有强大的惯性,要改变农业生产的传统习惯,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科学耐心的示范引导。一是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宣传,争取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二是利用新闻媒体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扩大社会舆论。三是搞好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行动,宣传实施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的意义、效果,提高农民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四是建设示范区,通过召开保护性耕作演示会、观摩会增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3.抓好政策资金扶持

各级都要把实施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作为政策扶持的重要内容,优先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以及相配套的动力机械,以此推动我市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总量实现大的发展。

4.强化推广、培训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的作用搞好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和机械的引进推广工作;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把保护性耕作与玉米联合收获紧密结合,以秸秆还田的大发展,带动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大推广;三是加强对技术人员和机手的培训。让机手熟练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要领和机具操作规程,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5.坚持抓市场培育

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市内作业市场。要大力发展种植大户和土地规模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推行订单作业、承包作业和合同作业,从而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组织跨区作业,提高农机服务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以效益的驱动促进这项技术更快更好地发展。

6.坚持抓农机与农艺结合

倡导玉米晚种、晚收,尽可能地缩短玉米收获和小麦种植之间的时间差,避免因收获和种植之间时间过长造成土地失墒现象的发生。推广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使“三秋”变“两秋”,实现玉米机收与小麦免耕播种“两促进、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瑞谦.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山东农机,2004(10:5-8).

上一篇:关于革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探讨 下一篇:辽宁畜牧产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