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一个套一个

时间:2022-09-06 06:07:31

生活,就是一个套一个

请闭上双眼,现在想象一个属于你的“世界”。

手掌大小的“自己”站在“手”中,自我与自我对话,童话般的情境,处于同个空间,同时同地的自我。这样的视觉谜语――“只缘身在此山中”。

模拟一把给你看

从作品创作完成到现在一年有余。以现在的眼光再看当初的作品一定会发生改变,这是人之常情。但在这里,我很想谈谈创作期间对于影片气氛和空间的选择与塑造。这是我至今都认为在创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一部片子的整体气氛就是作者在构思作品瞬间的闪现,而这个气氛可能会引导你去发掘潜意识里的许多记忆。如果作者找到了气氛,其他元素就会自然地出现了。但是这个“气氛”起初是感性、模糊的,并不是立刻可以用画面去呈现,要有一个过程,去把这些感性的气息转化成为理性或实在的画面,这个过程就是创作过程的核心之所在。它可长可短,依据作者的真实经历,对生活的感知,对记忆的储存……这在我本次创作过程中有很深刻的体会。

儿时我很喜欢一个叫做《模拟人生》的电脑游戏,相信“80后”都会很熟悉这个游戏。那时候很享受随意购买、布置一个房屋的体验,让我发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不必顾虑别人的意见,可以没有限制地拥有自己喜爱的一切。时光远去,当时的孩子已经长大,偶尔打开儿时的记忆,那种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我需要抓住这种感觉,我要触摸它,并用视觉语言永远留住。

怎样才能留下转瞬即逝的回忆?这就是我所说的感性、模糊的记忆了。把它最准确的一瞬间呈现出来,就是一部片子的“神韵”。我们选择搭建一个模拟的屋子,这里面的一切都是我们依据儿时的回忆制作,并未有直观的参照。有人说,儿时的回忆并不是这样,或许这正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吧。

空间是记忆的容器

空间是展示我们记忆与现实的容器,而对它的选择是我们一切感知的视觉化呈现。它的精彩与否完全依据你是不是说实话,换句话说,那是否是你的真实体验。如果没有亲身体验而在影片中生硬展现,观众一眼便能识破。这部作品的创作初始,我困惑怎样去表现空间,难道仅仅是一间屋子?直到我切身走入那些记忆的情境中,深入进去之后才找到了一种语境。

安东尼奥尼曾经说过:“进入到一个空间里面,要先沉浸十分钟,听这个空间跟你述说,然后你与它对话。”这句话我时常想起,只有站在真实的空间里,才知道如何拍这个片子。

于是我回到“儿时的世界”去感受,去触摸,去吸收。接着这种并不符合逻辑思维的单镜头空间穿梭出现了。我想,或许第一次踏进某个空间时那种感觉是最准确的,那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情感,纯度为百分之百。

如何完成一个梦幻世界

这次使用的软件是SHAKE、FINAL CUT PRO和PHOTOSHOP。不过作品的后期制作相对简单,并没有涉及过多特效与三维效果。

我们主要解决的只有三个问题,一是蓝幕拍摄灯光设置与实景结合是否匹配。另外一个是每个镜头拉出时的速度一致性问题。最后是镜头跟踪(几组镜头的衔接制作)。

1.灯光设置

灯光设置采用了经典的三点布光(主光源,辅光源,轮廓光)另外添加顶光,用以模拟室内照明效果。为抠像需求,影棚设置了天幕光,作用是打亮蓝幕,使蓝色尽量均匀,便于后期抠像。

在抠像结束后,需要把抠出的人物做边缘柔化处理,即使扣出的图像非常干净,因为衣物受反光与环境光影响,在人物轮廓会隐约出现蓝色的边缘。在与背景合成时,就会很明显的出现色调不统一现象,也就会很假。使用柔边处理后图像效果会有显著变化。最后注意色调的匹配,场景为暖色系,调整色彩倾向,达到真实统一。(具体节点设置见图。)

2.使灯光设置与实景结合达到匹配

前景人物层与背景场景层的镜头拉出速度必须一致,因为影片是一个镜头贯穿始终。如果出现前景和背景速度不一致,势必达不到真实的效果。

拍摄初期,我们想采用前景人物(蓝幕拍摄)为动态影像,背景(场景)为大尺寸静帧图片的方式。因为保持背景不动,在SHAKE中用跟踪前景的方式可以达到速度匹配。但是后来发现,最后一个镜头中两个实际大小的人物出现时,无法用静止图片方式呈现,(机器无法拍摄超出1920×1080尺寸视频)故而只能放弃。

后来发现索尼Z1c数字高清DV有稳定缩放功能,这就大大简化了制作难度。因为我们可以设置机器缩放速度为匀速缩放。这样无论前景素材还是背景素材都可以使用同一个缩放速度进行,于是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3.SHAKE中跟踪功能的使用

我在上一个作品中提到过SHAKE软件跟踪功能,在这里详述一下。

以片中一组镜头举例。

这组镜头是从前一个场景拉出,到下一个场景变为主人公手中一本书上的插图,镜头继续拉出,这个场景变成最后一个场景中的一幅装饰画,再到全景,真实的人物和场景中的小人打招呼。

在这一系列镜头中,需要用到两次跟踪来完成单镜头之间的衔接。第一次是书中的插图的过渡,第二次是墙壁上装饰画的过渡。

如左图1、图2、图3所示,在本案例中选用四点跟踪,注意我在拍摄时画在图片四角的黑点。这是为了方便后期跟踪准确(记号应显著区分于其他颜色,避免因为像素接近导致的跟踪偏离)。之后把上一个镜头素材替换书本上原始图片,并把跟踪点数据连接到替换素材上。

相框的镜头同理。在这里提一下,跟踪的过程不要指望软件能自动完美的完成,因为实际拍摄中有许多不可预期的因素,即使之前做过标记,在跟踪过程中也可能因为一些意外因素导致不能一次性跟踪成功。例如在相框跟踪过程中,人物头部有一些帧是遮挡住标记点的(左下角标记点被遮挡)。这就会导致这些帧不能正确跟踪。没办法,这部分只能靠手动一帧一帧完成。(跟踪数据靠关键帧完成,所以其实每一帧是可以手动修改的。)

后期制作呈现真实与否固然依靠软件功能的强大,但即使再强大的软件也需要设计者用心去完成,所谓慢工出细活。好的视觉呈现需要大量的劳动,无捷径可走。这也是后期特效需要极大的人力,财力原因。(呼吁一下,在制作商业项目时,客户不要在钱的问题上太纠结,不要觉得后期特效十几秒动辄要几万元是件不可理解的事,即使我们做的东西都是虚拟的,可是这也是体力活啊。)

一部好的影片必须对于空间的选择和调度深思熟虑,因为镜头是描述影片的文字,文字书写得好坏与修饰得美观与否直接决定作品的优劣。而影片中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则好像文章字体的选择,它也决定了作品的风格是否和所阐述的主题相吻合。两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一不可。

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我童年的触觉,童年的颜色,童年的味道……而这个世界就是现在的生活,一个接着一个,周而复始,无始无终。

上一篇:3D\4D\(N+1)D…… 下一篇:数码影像时代的后期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