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外环的扩大对于诊断隐匿性斜疝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06 05:36:52

腹股沟外环的扩大对于诊断隐匿性斜疝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腹股沟外环口扩大对诊断隐匿性斜疝的临床分析。方法:文章选取的对象均为2012年11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诊治腹股沟斜疝患儿170例,对这些患儿术前使用B超与人工检查腹股沟外环,诊断明确单侧腹股沟斜疝,部分诊断为对侧隐匿性斜疝,运用腹腔镜证实,并和术前加以对比,从而提高术前诊断隐匿性斜疝的准确性。结果:共170例患儿,均为术前使用B超与人工检查明确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探查证实63例为单侧,外环口扩大均不超过0.3cm。余104例患儿,经腹腔镜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斜疝,其中,外环口小于0.3cm26例,大于0.3cm78例。结论:腹股沟外环口通过B超及人工检查大于0.3cm,对于术前明确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对侧隐匿性斜疝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在选择手术方式上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腹股沟外环口的扩大隐匿性斜疝术前诊断 腹腔镜探查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解剖基础为鞘状突未闭。假如小儿的鞘状突没有闭塞、退化和腹腔相通,儿童在咳嗽、哭闹、跳动、便秘时会使腹内压增高,腹腔中的物体会通过没有闭合的鞘状突向下进入到阴囊中或是腹股沟管中,反复进入可以导致腹股沟外环口的扩大,形成典型的小儿腹股沟斜疝。在双侧鞘状突未闭的情况下,当腹压增高时腹内容物往往进入已明显形成疝囊的一侧,掩盖了另一侧疝,术前隐匿性斜疝的诊断缺少特异性,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导致术后不久对侧隐匿性斜疝的出现,增加患儿的手术次数。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普及,通过探查可清楚看到对侧隐匿疝是否存在。国内外报道显示,目前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达20. 0% ~ 39. 7%,术前如能较准确诊断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患儿的手术及麻醉次数。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诊断特点与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文章选取的对象均为2012年11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诊治,术前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170例,对这些患儿的临床信息进行详细记录,详情见表1。从表1中可以清晰看出,外环口在大于0. 3cm对诊断患儿对侧隐匿性斜疝有意义。

表1 1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资料项目 外环口 例数

术前明确诊断单侧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探查证实 170

单侧

单侧+对侧隐匿性斜疝 <0.3cm 63

<0.3cm 26

>0.3cm 78

1.2诊断特点此类患儿在双侧鞘状突未闭的情况下,当腹压增高时腹内容物往往进入已明显形成疝囊的一侧,隐匿性斜疝的一侧往往无法发现明显的包块,对比腹股沟两侧,没有明显差异,患儿在进行剧烈运动、哭闹、咳嗽时,都不能看到肿块;B超没有明显的发现,通常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体检及B超检查时对侧外环口的扩大对于诊断对侧隐匿性疝的会有一定帮助。用指尖轻挑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可扪及扩大的腹股沟外环,当腹股沟外环口扩大超过0.3cm,诊断对侧隐匿性疝的有一定临床价值,但是还缺少有关科学依据。本次研究中,术前明确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170例,腹腔镜术中探查,有63例患儿完全闭合,外环口均小于0.3cm。104例为单侧+对侧隐匿性疝,其中78例患儿的腹股沟外环扩大超过0.3厘米, 26例患儿的腹股沟外环扩大没有超过0.3cm。

1.3B超诊断超声诊断腹股沟隐匿性斜疝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探查腹股沟外环口的大小,这种诊断方式具有简单、方便、没有侵入性、普遍性强等特点,但依然缺少诊断的准确性。由于儿童的鞘状突、疝囊、腹股沟外环口很小,因此诊断起来较为困难,对诊断人员的经验与技术要求较高,在诊断隐匿性斜疝中受到一定限制。

1.4 腹腔镜探查腹腔镜探查是诊断隐匿性斜疝的首要选择,腹腔镜具有直观、准确、有效判断鞘状突是否处在未闭状态,同时进行手术治疗的优点,对于术前诊断有隐匿性斜疝倾向的患儿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将会大大减少患儿二次手术的操作及风险。

2 结果

此次研究共170例患儿,均为术前使用B超与人工检查明确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经腹腔镜探查证实63例为单侧,外环口扩大均不超过0.3cm。余104例患儿,经腹腔镜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斜疝,其中,外环口小于0.3cm26例,大于0.3cm78例。同时为患儿提供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至今,没有发现复发状况,患儿的身体复原良好。

3 讨论

儿童通常在患有单侧腹股沟斜疝时,对侧腹股沟隐匿性斜疝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解剖基础为鞘状突未闭。假如小儿的鞘状突没有闭塞、退化和腹腔相通,儿童在咳嗽、哭闹、跳动、便秘时会使腹内压增高,腹腔中的脏器会通过没有闭合的鞘状突向下经过腹股沟管进入到阴囊中,反复进入可以导致腹股沟外环口的扩大,形成典型的小儿腹股沟斜疝。在双侧鞘状突未闭的情况下,当腹内压增高时腹内容物往往进入已明显形成疝囊或阻力较小一侧的次数及大小均较对侧增加,没有形成明显腹股沟局部的症状或腹股沟外环口的扩大增大不明显,掩盖了另一侧鞘状突未闭的情况,术前隐匿性斜疝的诊断缺少特异性。

综上所述,对于明确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对侧发生隐匿性斜疝的诊断通常较为困难,因此对于此类患儿必须进行严格B超及人工检查,如发现外环口有增大,特别是大于0.3cm的,建议向患儿提供腹腔镜探查及手术治疗,防止产生漏诊现象,减少患儿的手术、麻醉次数及风险,保证患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杭兴宜,赵东升,李稚锋,翁景然,张成岗,等.腹股沟阴囊疝的诊断与治疗[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4(15):175-179.

[2] DOI: 10. 3969 /j. issn. 1003 - 515X. 2012. 11. 029

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疗进展

汤明生,李建宏,张镟,王广欢,钟军,段守兴,唐水平,蒋学武

[3] 王立丹,余成新,陆蓬,陈江津,杨成,胡燕,等.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卫生,2011,17(04):109-111.

上一篇:Hepcidin- 25 及铁代谢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 下一篇:西瓜霜\纳米银治疗宫颈糜烂微波术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