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肿块的超声鉴别诊断分析

时间:2022-04-07 11:42:47

腹股沟肿块的超声鉴别诊断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在腹股沟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51例腹股沟肿块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腹股沟斜疝32例,精索鞘膜积液10例,腹股沟隐睾9例。结论:超声在腹股沟肿块诊断中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高频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可作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腹股沟肿块 斜疝 精索鞘膜积液 腹股沟隐睾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29

超声广泛应用于腹股沟肿块的诊断中,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能显示腹股沟肿块形态大小及血流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本文通过对51例腹股沟肿块的超声检查,予以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8年12月超声检查腹股沟肿块51例,年龄1.2~67岁,临床表现为右侧腹股沟肿胀。

仪器与方法:使用HITACHI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7~10MHz,调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相关条件至敏感显示血流信号而无明显干扰。

受检者先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腹股沟区、阴囊,依次探查腹股沟区、腹腔及阴囊,观察腹股沟区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必要时取站立位,嘱患者用力憋气或作咳嗽动作观察肿块活动情况。

结 果

32例为腹股沟斜疝,声像图表现在腹股沟或阴囊内探及包块。疝内容物为肠管时,疝囊内可见不规则肠形。肠管扩张内有积液。若疝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包块呈实性,回声高低不均。彩色多普勒观察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CDFI:肠壁或大网膜内少量血流信号。

精索鞘膜积液10例,在腹股沟区探及椭圆形的囊性暗区,暗区与腹腔及鞘膜腔不相通。

腹股沟隐睾9例,于腹股沟区探及卵圆形实质性结构,形态与正常相似,较正常稍小。内部呈低回声分布均匀。CDFI:内部血流较少。

讨 论

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腹外疝,男女发病之比为15:1,右侧多于左侧。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先天性斜疝鞘状突未闭所致。后天性斜疝为腹股沟解剖上的缺损。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四部分。疝环是腹壁筋膜缺损的部位。疝囊自此环突出于腹壁之外,疝囊是腹膜壁层从疝环处向外突出的囊袋。在疝环处与腹膜相连的部位称疝囊颈,其他扩大部分通称疝囊。疝内容物最常见的为小肠或大网膜,少见的有阑尾、大肠、膀胱等。疝外被盖是疝囊外各层组织的总称。超声能清晰显示疝的四个部分。斜疝无嵌顿是时,可随或腹压的改变其大小和形态随之改变。若嵌顿时,超声表现除囊内容物不随及腹压变化,CDFI:显示腹股沟管及疝壁血流丰富。

精索鞘膜积液:又称囊肿,为鞘膜突两端闭锁而精索部有局限性积液所致。积液腔与腹腔和鞘膜腔都不相通。CDFI: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

腹股沟隐睾:是常见的隐睾症之一,是良性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发育不良疾病,位于腹股沟部的隐睾因其位置表浅,超声可以显示边界不清晰的卵圆形均匀低回声,团块,较正常稍小,无正常的可压缩性及其周围的液性暗区,部分隐睾内可见纵隔的较强回声,结合同侧阴囊不难作出诊断,

腹股沟肿块病变种类较多,仅依靠临床病史及难以作出准确诊断,应用超声技术直接显示腹股沟内的肿块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图象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上一篇:梅毒血清学诊断的方法学比较 下一篇:学龄期儿童上消化道炎症的影像学诊断(附2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