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不可忽视

时间:2022-09-06 03:12:07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不可忽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少志士仁人,自出心裁创造出许多先进的绚丽多彩的教学手段,当这些五彩斑澜的教学手段笼罩在语文教学的天空时,我想传统的朗读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

因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朗读有如下功效:

一、朗读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初中语文有不少是上乘之作,有很高的语言表达技巧,作品中准确精练的用词,生动的语法修辞,严谨的结构,在学生的反复朗读之后,不仅心听到了作品,耳朵感受到了作品,同时也在学生的舌喉上留下了痕迹,烙在了学生心里。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并用的朗读,学生能比较深刻的体味到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意。比较深入地理解到篇章中内蕴的东西。

二、朗读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

朗读是眼、耳、口、脑、心并用的活动,通过多种感官同时协调并用,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比较好的记忆篇章的内容,从而使得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清晨的语文朗读,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

三、朗读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课本中不少篇章都是富有深意的,通过一次次的朗读,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思维会越来越清晰,情感会越来越细腻,对原作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入。正是在这种一次次的循环朗读中,学生积极地思考文章的思路,架构,文章所表述的意义,甚至文章中所内蕴的辩证法等哲学思想,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朗读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通过一遍遍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式情感。尤其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精选的文章,都是具有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的优秀文章。学生在全身心地投入一次次的朗读中,可以很好的把作者所展现的情感内化进他们自己的大脑内,从而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很好的支辨识美与丑,善与恶习等等。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那么,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朗读呢?

方法一、以问促读。“要让学生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去读、去思。文章丰富的情感韵味,不经过反复诵读是难以体会它的美妙之处的。所以只有在如剥笋一般的朗读中,学生才最终读懂了课文,读懂了作者,也读懂了自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只是单纯的一遍一遍的读,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把朗读技巧的训练与解读文本有机的结合起来。因为朗读,既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又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就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朗读教学而言,应重视体现一定的

(下转第35页)

(上接第34页)

梯度,即每次或每一阶段的朗读要力求步步深入,不在一个层面上平移。通常一篇课文大致要经历初读、精读、品读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有明确的要求,并呈阶梯状上升。分程度、有阶梯地把学生的朗读推向情感高峰。所以,以问促读,无疑也是朗读指导的重要策略。初读,这是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细读,是学生对具体语句、段落再次“认识”的过程,在读中要抓重点词、段的欣赏和品评;精读,是学生感悟内化的过程,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语文课标》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方法二、选择合适的形式,注重感悟。金克木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的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的温床。朗读教学必须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首先,要保证个体自由朗读的时间,以确保每位学生读完,决不能流于形式,匆匆收场。其次,尽最大可能给人人有示读、评读的机会。再次,齐读要适时适度。适时齐读要建立在人人基本读通、读流利,有一定的感悟的基础上。如诗歌、散文等多用一些齐读,这样一方面能让齐读充满激情,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感悟有多深,朗读就有多真。不应在学生还未走进文本、没有品词析句、没有体会情感的时候,引导他们读出感情。有效的朗读要求学生在不断的对话中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读懂了字词句,才能收获朗读的硕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感悟的扶梯。让他们默默读书、细细品味、静静思索,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碰撞。这样,才能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其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并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方法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朗读效果。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朗读效果。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美丽的景物、优美的语句再配以悠扬的背景音乐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很容易朗读和加深记忆。在文章讲解以后,把更详尽的图片再展示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图片进行朗诵或者背诵,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课文《黄河颂》,其充沛的革命激情和磅礴的气势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讲解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革命歌曲和革命影视片断等,让学生对革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唤醒学生对革命的热情,感悟那个特殊年代的革命精神。朗读时,可以配以背景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要想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就要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声、光、色、影等综合的多媒体技术。

上一篇:唐寅诗歌的内容探究 下一篇:谋师资合理配置 促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