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课本数学知识滞后于物理知识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06 02:38:28

粤教版高中课本数学知识滞后于物理知识的应对策略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目前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学生能力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概念以及物理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述,要借助于数学公式或图像等手段,物理理论的发展,定理、定律的建立与推理论证过程都离不开数学。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具体物理问题时,数学是有力的工具,严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不可或缺的武器。现在高中教学的实际状况是:物理和数学知识割裂,存在严重的知识脱节。数学知识的滞后给高中物理的教学带來了很大的麻烦。

在数学与物理教材内容尚无法恰当衔接的时候,希望不能只寄托在数学教师身上,物理教师应积极想办法解决。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清楚教学中每部分内容需要使用到什么数学知识,提前做好补充的准备。先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不但能够提高学习成绩,还在解题的思维和方法的掌握上有促进作用。具体到高一物理的教学,需要的数学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当补充。

1. 加强思想认识的教育

高一物理从一开始就是矢量与变化率的学习,对于之前九年义务教育中几乎只接触标量的学生来说,从前天经地义的1+1=2,-2

教师需要给学生从认识上进行从标量思维跃迁到矢量思维的思想教育,向学生强调:从高中开始矢量普遍运用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与计算中。每一个公式都要弄清楚其中各物理量的矢量意义,在应用的时候避免出现只代入数值计算的错误。

2. 突出正负号的物理含义

正负号的使用是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时的一大干扰。在矢量教学前应简要介绍一维矢量运算方法,使其对课本中出现的正负号物理意义有大致的认识,知道正负号既可以表示大小,也可以只表示方向。解题强调统一规范,例如使用库仑定律F=k时只代入数值,计算加速度a=或电场力做功WAB=qUAB时则应带正负号。

3. 讲练结合,熟悉三角函数的运用

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二维矢量运算中,要较多地用到正弦、余弦等基本三角函数知识,虽然学生在初中接触过正余弦函数的知识,但并未过多涉及,学生平时很少用到,因此很不熟练。教师对该部分内容教学时应进行三角函数知识的补充和强化,不要怕烦,要耐心示范反复训练,有效降低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数学知识上的解题难度。否则到了高三仍会有部分学生解题时弄错sinθ、cosθ,混淆tanθ与cotθ。

4. 掌握求函数极值的方法

求物理量的最大、最小值是常见的物理问题,例如追赶问题中的最远与最近距离、等量电荷连线及其中垂线的场强变化、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等,除了就其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外,教师还应使用简捷的数学方法比如配方法、判别式法或求导等演算极值严密的求解过程,所以相关数学知识也需要提前介绍。

5. 循序渐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安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可接受性,重难点知识应循序渐进而不一步到位,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6. 多循环,多比较

根据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教学中需要不断循环反复,巩固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比如在速度中若v1=3m/s,v2=-5m/s,则有v1

为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建议编辑粤教版数学学科和物理学科教材的专家在今后修订新教材的过程中多交流、多协作,在知识编排的先后顺序上力争做到使数学与物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建议高中数学先安排学习有关于三角函数和向量的知识,物理科也可考虑安排先学习热学部分的内容,等学生数学知识准备充分之后再学习力学部分的知识。

上一篇:构建多元培育模式,让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下一篇:基于小班化教育的班级自我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