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变异

时间:2022-09-06 01:34:57

试论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变异

摘 要: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语言变异是写作者或说话人在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的驱动下,对语言的形式和语义等的内在价值进行特异组合的结果,而语言变异又不是任意的,受到语境和认知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语言变异 交际功能 美学功能

语言变异指的是脱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上世纪三十年代,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和文学评论家Jan Mukarosky认为语言变异就是“突出”,引起别人的注意,使语言别出新裁。语言变异可分为历时的语言变异和共时的语言变异,本文所要论述的是共时的语言变异,指的是语言使用者为达到一定的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试图突破语言常规所产生的语言现象。本文试图从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言变异的本质,探析作为驱动力的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的语言变异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语境和认知限制。

一、语言常规和变异

语言常规和变异这一对矛盾实际上是语言结构和功能之间矛盾殊的一对,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和Short就此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他们指出,当语言的使用超出了我们所熟悉的用法时,我们便称之为“突出”或艺术上有动机的变异。他们进一步指出,语言变异有一定的心理显著性,这一心理显著性是我们认识和鉴别变异的基础,因此先有了语篇中的“突出”,读者或受话人看到后,便有了心理显著性,然后才能辨别出变异来。而这一辨别的过程,像辨别其它事物一样,需要一些标准,而这些标准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常规。

语言变异实际上是写作者或说话人为一定的交际目的在心理上对语言进行了语音、句法和语义等层次特异的组合。这些特异的组合在读者和受话人看来具有一定的心理显著性,而这种心理显著性实际上是以人们心理上所认为的“正常”的组合为基础的。这些正常的组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一种语境中该语言或语义的组合是变异的,而在另一种语境下却是正常的。心理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句子是坐落于交际语境之中的,因此在解答是否是变异的组合时,语境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语言行为具有适应性。

笔者认为语言各个层次的变异组合实际上是写作者或说话人在“深层时间”语言形式或语义等的内在价值变异组合的结果。从受话人或读者的角度看,是在他们心理上的内在价值组合常规的基础上来进行判断的。应该指出的是这时笔者所指的常规不是社会语言学的常规的概念,而是从心理语言学上去定义它的,主要是指同一民族或操同一语言的人们关于内在价值语言正常组合之体现,而背离了内在价值在各个语言层次上组合常规的就是变异。变异的语言形式或语义的组合经过人们的不断使用便成了修辞格,因此修辞格的本质不仅突破了常规,而且在于获取了常规,成为一种固定组合的语言变异。

二、语言变异的层次和分类

语言变异既然可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次上,因此可在各个语言层次上进行分类。就分类的问题,Leech和冯广艺已有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论述。下面笔者将重点论述在语言变异时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的作用以及限制变异的语境和认知因素。

我们可以这样说,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是发生语言变异的人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动因。就交际功能而言,正如秦秀白先生所说的:“在变异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作者和说话人的意图的,为变异而变异并不是创造性运用语言。”就美学功能而言,正如钱冠连先生指出:“在一切言语活动和言语行为中,人总是要选择能够迎合自己生命的动态平衡的需要,并引起舒心悦耳的美感的话语形式,即选择某个言语表达实体是从审美的目的出发的。语言的一切结构层次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和意图建造而成的。”可见语言变异也是适应人本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结果,从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人们出于交际和审美的目的,在语言的各个层次上构建出语言的变异形式,但就某一变异形式而言,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并非具有同等的影响力或干预力,其中必有一方占有优势。我们可以这样说,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是影响语言变异的两极,在这两极中,要么只有交际功能起作用,要么只有美学功能起作用。当然根据我们的直觉,在这两极中所出现的语言变异是很少的,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大部分的语言变异都出现在两极中间,或多或少地受到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的影响。应该指出的是语言变异并不是随心所欲地由写作者和说话人所创造的,它们都要受到语境的限制,甚至认知的限制。

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和一定的表达效果,写作者或说话人在交际功能的驱动下,把他们头脑中整体的意象为特点的内在价值变为切分和句法为特点的语言的变异形式。

我们还可观察到语序变异的倒装在这一语境下受交际功能影响较大,而受美学功能的影响则很少。但在另一语境下情况会迥然不同,请看下面汉语的例子:

(1)升起来了/满天红旗/如霞似锦/敲起来了/万面金鼓/响遏行云

上面这个例子表明,美学功能的影响起着较大的作用,而交际功能的影响居次要地位,笔者认为这两大功能对语言变异的影响总是处于此消彼长的情况。

美学功能也是语言变异的重要动机之一。语言在其各个层次上都可进行审美选择,钱冠连非常详细地论述了语言在符号、渠道、语言变体、语体、交际类型、言语行为、语音、词、句子,语篇这些层次的审美选择,指出“语言应是审美选择的系统――体现人的审美意图而选择起来的系统。”例如下面这个广告词便是矛盾表达变异的一个例子。

(2)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在于:今年20,明年18。

三、语言变异的语境和认知制约

下面我们来分析论述一下语言变异的语境和认知制约的问题。以语序变异的倒装来说明语境的制约。Birner和Ward在检索了1000多个倒装句后,指出所有非局部的倒装都需要有凸显的公开的命题来达到该倒装的得体。公开的命题是Prince提出的,表示一个话语中命题内容所包含的“前提信息”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凸显的公开的命题这一语境限制了语言的这一变异形式。

语境不应只包括上下文,还应包括围绕言语交际所构成的主客观因素。有一个事例很能说明语境的制约作用,据说1854年,曾国藩拼凑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连吃败仗,令其幕僚起奏折,向清廷请求援兵。他一见奏折上有“屡战屡败”的字样,眉头一皱,便提笔一勾,为“屡败屡战”。这一勾,并未增减一个字,结构也没有变化,只因词序变动而改变了充当话语的词组形式,给人以虽败犹战的语感。曾国藩在这里很可能考虑到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双方的角色。

综上所述,语言变异实际上是作者和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下,在人的大脑中对言语的内在价值在语音、句法和语义等语言层次上进行特异组合的结果,这种特异组合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突破规范性语言,在大脑中产生新的刺激,形成新的兴奋灶,改变原有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而产生美感,同时这种组合又受到语境和认知因素的制约。

参考文献:

[1]徐烈炯.语义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

[2]钱冠连.美学语言学.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

[3]邱明正.审美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4]冯广艺.变异修辞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上一篇:国际贸易的文化因素分析 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三维动画设计》教学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