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小学必修模块体育教师跑班授课模式

时间:2022-09-06 01:32:31

构建中小学必修模块体育教师跑班授课模式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 对体育教师跑班模式的内涵、学校体育课堂组织的现状进行简述。探讨现阶段不同教学组织形式整合与利用的策略和方法,并从构建必修模块体育教师跑班授课的背景、构建、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利用体育教师跑班授课对中小学教学进行改进。力争成功构建必修模块体育教师跑班授课的模式,使中小学体育课堂的组织形式的开发与利用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体育教师;跑班授课;专项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2.002

1前言

体育教师跑班授课就是以行政班为单位改变传统跑班角色的基础上,融入必修模块专项教学思想的教学形式。在新课程改革和多元化教学形式创新的进程中,教师跑班授课结合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和新兴的专项化教学理念,有效地利用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职业技能要求,科学地对体育课程技能的全面发展和单个技能动作学习的有效衔接上进行革新,为适应特定教学环境作出努力。

2跑班授课提出的背景

2.1新课程标准的确立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中小学体育课应当以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学习运动技能的知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各水平阶段的学生通过学习梯度,从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学习简单动作技术,再到认知基础动作名称和掌握运用技术动作,形成动作技能自动化的成功转变。

2.2环境因素的限制

如今社会在改革和创新中发展,而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也蒸蒸日上,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组织方法,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然而每种教学形式也都有其特定局限性。例如,专项化教学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选择性和兴趣性的基础上进行,以学生兴趣作为导向自主选择老师或者喜爱的运动项目。这样对于学校的学生数量、教师素质、场地规模、教学管理、教学阶段等方面提出相当高的要求。有的学校受到一些特定条件的限制导致无法开设,或者可以开设,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学生之间的串班、专项人数分配不均衡、学生学习内容单一化从而造成教学混乱,过分打压则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学生身心发育规律

低水平阶段学生从心理发育上来说无意注意是占主导地位的,无意注意同时也是受每个个体的兴趣所控制。在思维方面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只具备简单模仿和表象再现的能力,没有能力完成复杂而又有技术性的动作。他们只能初步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躁动。从身体发育上来说其骨骼中有机物含量多于无机物含量,所以骨骼韧性相对较大不易骨折,但是容易弯曲变形,耐力发育相对较晚,速度素质发育相对较早,适合做动力性练习。所以也不应过早强调技术和专项力量的相结合。高水平段的学生各方面身心素质日趋成人化,特别是青春期少年第二性征开始发育,随着参加实践活动的增多,脑的内部结构和机能不断分化,理解、分析、判断能力进一步加强,记忆更加深刻牢固等。

2.4体育教师职业的“一专多能”

“一专多能”中“一专”是指要求教师对本专业知识要精熟,“多能”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邻近学科或者其他技能与本专项技能加以联系,触类旁通,左右逢源。以上海为例,教师队伍朝向“一专多能”的方向进行转变,在适应专项化教学的需要的同时也能结合其他专业技能的储备更好地进行学生的培养工作。顺利地达到师资力量的成功转型以及对学生课堂改革的探索。

3 必修模块跑班授课的构建

3.1结构组建

必修模块教师的跑班教学是在行政班基础上和同一学科中采用教师流动教学的一种复合形式。同年龄段、同文化程度的教育对象分级编班,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规程和环节进行集体教学,由于每门学科贯穿着教师流动,最后根据每位教师的结业评价选取平均值,达到标准者可以结业。由苏宝明在掌握学习理论解析高中体育模块教学[1]的实践中,表一所示:

在每个学期中任何班级体育课程都是不同的教师根据自身的专项所形成的合力课程。每个单元类似于彼此独立的学科一样由不同的老师进班教学。这种模式是体育常规教学和选项教学的一种融合,但班级中流动的对象不是学生却是老师。这种模式的运用范围相对较广,因为它的适用条件较低,它可以根据学校的校本教材进行具体的运用。纵向来看各个水平的同一种必修内容的难度形成了一个递进关系,而同一水平的不同教学内容之间包含着各种教师的教学风格、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形成了一种向内集中的网状结构。

3.2教学管理

教师跑班教学模式的管理主要依据行政班级的管理为主,课程的安排依据实际的校本教材或者统一大纲。在教学计划上保持每一学年各个水平的教学内容相对一致。在不同水平上体现出授课内容的难易梯度。全体教师需在学校的统一分配下,学生要求尽可能的在每一年度接触到不同的专项教师。学校根据自己的切实需要引进本校较为缺乏的体育人才。不同教师的分工合作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年度教学。在此期间建立长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期末的考评是不同任课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课堂表现和技能学习情况给予分数最后系统整理取平均值等方法来判别。另外一方面就是方便每位学生客观评价每位体育教师,根据每学年接触的不同教师,体会不同的教学风格,发现不同的教学弊端,提出各自意见这就是对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以打破先前师生互评主观成分居多的不良局面。

3.3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而学校的资源包括教师,场地,学生和资金等方面。现阶段在学校中体育教师缺口很大,而必修模块需要不同专项的教师融入不同的班级进行授课,这样学校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招收不同的专项教师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选项课教师的课时,使每位老师进行两项体育运动教学。而每位专项教师也不能缺乏系统安排造成教师业务工作的分配不均衡。所以要求在大体的框架内授课内容在不同班级之间进行必要的调整,使班级之间的教学互补进行。但现阶段学校的必修课教学中每个教师独立负责几个班级,在上课时同一年级在同一进度的安排下对场地的使用造成了浪费与短缺并存的局面。跑班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场地设施条件由原来的器材设施使用不协调向最大化运用转变,同时也必须要求教学设施与教学内容形成合理的匹配,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摆脱传统的配置观点即重视重点课程项目设施忽略非重点设施的建造。

3.4适用条件

由于受到中学生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制约,小学主要以必修教学为主,过早的专项教学并不提倡。所以各年级直接采用体育教师跑班教学的形式,协调安排好同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保证教学内容总体不变个体微调。中学阶段很多学校普遍采用选项教学,但是部分学校资源设施不足导致无法进行,所以盲目跟风只会适得其反。没有条件的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可以直接采用体育教师跑班教学删除选项部分的教学,在普修部分添加整个年级较受欢迎的体育选项项目,以行政班和专项教师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必修和选修模块“二合一”教学。

4跑班授课的作用

4.1激发学生兴趣

专项教师的跑班教学是在选项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角色逆向转变来组织教学,它很好地结合了班级授课和选项教学的优点,并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面传承了选项教学的“基因”。 如:王荣伟班级授课制下的体育内部选项教学研究[6]见表2

从授课角色变化方面来说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新鲜感,并且不同的专项教师给予学生不同的体育知识技能和课堂组织形式,能够使学生体验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在不同教师更替教学期间会给予学生一种自然萌发的好奇心,在学生琢磨老师的同时也无形中琢磨了该教师组织的课堂,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避免了原始必修模块中一位教师包揽所有教学内容的局面和学生跑班带来的混乱场面,专项教师跑班教学的融入,一定程度上也摒除了教学程序中的单调,为课堂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

4.2促进教学

必修模块转向教师跑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体育教师对不同班级的协调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在期末给予教师公平客观的总结性评价。打破由学生在学期末对教师进行运动技能与授课方面绝对性、主观性、一次性以及定量性的分数评价,构建有效的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体系[2]。这样的形式排除了单纯的主观性评价,避免了评价的盲目性和情感因素,得不到客观事物的支持也就很难得出客观公正的结果。通过教师跑班教学的构建,在时间纵轴上来说各个教师的对比能够让学生在综合比较下得出客观的评价,能更为准确地指出不同教师的长处与不足。

4.3学生享受教育资源均衡化

教师跑班教学的过程实质上也是班级中单一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师流动过程,必修阶段的不同授课内容都会有固定的专项教师给予教学,在教师衔接好各年级的课程安排时,相同年级的学生则会享受到相同教师组织教学,最终实现学生在校体育学习资源的均等化。根据辽宁省沈阳市规定,区内每所学校每年必须有30%的教师参与校际间的轮换流动;湖北省十堰市从2005年秋季开始实施城乡教师互换制度,规定城区教师至少必须有一年期限流动到农村任教,从实施的情况来看,这个制度对缩小区域内校际间师资水平的差距,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师资状况,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效果明显[5]。上述实例的缩影也就是跑班教学模式避免了旧模式中教师分配的不均衡,也避免引发学生先入为主的学习情绪,以及在日后的体育学习中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氛围上导致班级之间产生明显的学习差距和恶性循环。

4.4适用要求较低

在必修模块专项化教学过程中它避免了需求过大场地的缺陷,适用范围较广,大中小学校均能合理地运用教师跑班化教学。此外它结合行政班的组织形式,防止了学生分散跑班的不便和难组织性,充分地将专项教学和班级授课的优势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跑班授课能够最大程度地使教师接触各个水平阶段的学生以及相同水平不同班级的学生,以最低的规格获取最大范围研究学生的效果。

5小结

必修模块体育教师跑班授课模式的构建,需要科学管理制度体系的支撑。完善各环节的衔接、教师的专项化和课堂组织的效率,以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教师先进的教学技巧,对必修模块体育教师跑班授课模式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行卓有成效的设计,才能使多元素、多角度的教师跑班教学有序地运转。最终达到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合作,使开发利用的模式逐渐变成开发利用的具体行动。此外,构建必修模块体育教师跑班授课模式运行机制; 协调合理的教学合作机制;建立服务校园的长效机制,是构建必修模块体育教师跑班授课模式和服务体育教学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苏宝明.由掌握学习理论解析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实践[J]. 体育教育,2012,(6):40-43;

[2]马海涛.新时期中小学体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学校体育学, 2012,(2):21-24;

[3]倪志刚.初中“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5):37-38;

[4]方自云.选项教学中学生“跑班”现象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163

[5]李拉 张茂聪.县域教师流动制度:区域师资配置均衡化的重要保障[J].教育科学研究,2007,(9):19-21

[6]王荣伟.班级授课制下的体育内部选项教学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3):92-95

[7]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流动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校长视角下的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报, 2012(8):1-5

(上海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上海 200234)

上一篇: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下一篇:大学生篮球裁判临场心理变化因素调查与教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