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到的苏联青年的文化生活

时间:2022-09-05 11:51:32

我所看到的苏联青年的文化生活

我在苏联学习了五年。在这五年中,我接触到很多苏联青年。他们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给我以难忘的印象,他们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更给我很大的启示。

苏联青年善于学习,善于工作,也善于生活。他们常常讲着一句话:“紧张的工作,文化的休息。”他们很重视自己的文化生活,认为这是获得全面发展的一个条件。我的一位苏联同学就说过:“只搞好业务学习,不算完成任务,还必须培养自己成为全面发展,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列宁格勒团委书记罗维科夫同志也告诉我:“如果我们有一个团员成天只死读书本,不关心周围的事物,不看小说,不进戏院,也不参加社会活动,那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优秀的团员。”

契诃夫小说“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可夫和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加洛甫其卡(意思是小盒子),这两个生活兴趣极其平庸的典型人物,是苏联青年常常提到的。他们看不起这种人物的生活;也嘲笑学校中那些只扣书本丝毫不注意文化生活的同学是“干面包”和“科学的奴隶”。他们很称道车尔尼雪夫斯基小说“怎么办?”中的女主人薇拉·巴夫南夫娜。在中学教科书中描为:“她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书看得很多,酷爱音乐和戏剧,歌唱得很好。她不仅迷恋于自己工作,把工作做得很有成绩,而且善于使自己快乐起来。”在苏联青年看来,这种人是新人,是自己生活的榜样。

苏联青年的生活的确是丰富多彩的。他们酷爱文学艺术书籍。谈起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车尔尼雪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高尔基……,简直是如数家珍;而哥德、席勒、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巴尔扎克、莫泊桑、雨果、杰克伦敦对他们也不陌生;中国的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的作品也常在他们当中传诵。一个不到十几的儿童可以随便给你背诵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句,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能够告诉你许多优秀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他们更常常利用文学知识来进行游戏活动。在中学生的晚会上,就常有人化装成各种文学作品的人物,按照小说描为的情节来动作,让大家来猜。在一次化装晚会上,我就看到他们化装成屈原和婵娟、哥德“浮士德”中的恶魔……,参加会的人马上就把他们分辨出来了,并且详细地讲述了他们的性格和作者情况。文艺作品帮助他们更深了解现实,更加热爱生活。记得有一个夜晚,我们和苏联同学在芬兰湾的海边漫步。皎洁的明月,荡漾的海波,还陪亲着海湾上的茂密松林。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真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但是我却不能很好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赞赏。旁边一位中国同学虽然也很兴奋,但也是只能说:“美呀,太美了!”而和我们一道散步的苏联同学这时候却低声念起普希金的诗。动人心弦的诗句,伴随着远处飘来的悠扬歌声,更使我们陶醉在那美好的风光中了。

苏联的文化艺术是世界最优秀文化艺术的总汇。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筹大城市,各剧院每天轮流上演世界有名的歌剧、话剧和芭蕾舞剧,还有各种音乐演奏会。例如,一九五三年冬天,我在莫斯科时,同时在莫斯科上演的中国剧,就有瓦坦可瓦剧院上演的“白毛女”、红军剧院的“在战斗里成长”、讽刺剧院的“西厢记”、叶尔莫诺瓦剧院的“屈原”等。我看过“白毛女”,不用说它的演技、服装、布景是多么美妙,单是交响乐所深刻表现着的中国农村的情调和鲜明的阶级感情的旋律,就深使我感动。国家给苏联青年准备了充分的文化生活条件,而苏联青年也把这看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在紧张的考试期间,学生也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去看电影。一个苏联青年,如果自己很久没有去过音乐厅和剧场,他会很难为情地向你解释没去的理由:并且检讨说:“这太不好,我最近一定抽空去。”在苏联,集体对于个人的文化生活也是非常关心非常照顾的。我们的苏联老师和同学经常问我们:“你看过‘天鹅湖’吗?听过什么歌剧吗?去过音乐厅吗?到过博物馆吗?”而我们中国学生常常是无言可答。记得有一次,在一个会议上,主席问一位同学某天能否去作报告。这位同学要求改期,并且说:“因为我已买了那天晚上的剧票。”主席答应了他的请求。当时,我心里很奇怪:“这样的理由为什么也能在会议上提出来呢?”又有一次,我们几个中国同学买了芭蕾舞票。这天上午,市委会来电话,说晚上有同志要来看我们,问我们有没有时间。我们当然是说

有时间啦。晚上,市委会的同志来了,问我们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且特别强调我们抽时间去看戏、上音乐厅和去博物馆参观。这时,和我们住在一起的苏联同学“不平地”说话了:“他们今晚为了等你,买了票也没有去。”市委会的同志还没有听完话,就速忙看表,可是时间来不及了。于是他一再请求我们原谅,更亲切地责备我们:“既买了票,为什么要答应我来呢?我时间能改,可是戏不能为你们改时间啊!”

谈到参观博物馆、旅行,他们更感兴趣了。因为这些活动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我们学校宿舍对岸的列宁格勒博物馆是世界闻名的。里面收藏着世界名画、雕塑、磁器、金属器皿等无数珍奇的艺术品。我们好些中国同学去参观,往往是“走马观花”,只两三个小时,就把偌大的博物馆“参观”完了。而苏联同学到那里参观,总要分好几次。每次参观一部分。参观时,耐心地听人解说,细细鉴赏那些名贵艺术品,记下自己的心得。强烈的求知欲望,推动着他们经常到各地旅行,而莫斯科更是大家最向往的地方。每年,全国各地无数的青年组织参观团去参观。他们把到莫斯科看成莫大幸福。我会两次因工作由列宁格勒去莫斯科。临走的时候,同房的同学总是带着羡慕的眼光对我说:“我真嫉妒你。我真想再去莫斯科看看,虽然我已去了好几次了。”有一回,我和一位苏联同学同去莫斯科。这位同学也曾去过莫斯科。临走前夕,他非常兴奋,考虑到莫斯科以后的参观计划的问题,夜里没有睡好觉。他对生活的热情,更增加了我对那一次旅行的向往。

在假期里,苏联青年更显得活跃了。他们把功课暂时放下来,几乎全部时间都用在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上了。学生会给大家安排了许多活动。寒假的活动,白天主要是体育运动,如滑冰、滑雪、郊游、参观博物馆,等等。晚上则有各种各样的娱乐,短短的两个星期,可以看五次剧(包括歌剧、舞剧、话剧)和听一次音乐;在宿舍里,举办的有舞会,幽默晚会,与作家见面,等等。一到暑假,很多同学就出发到高加索等地去爬山,到南方去旅行、探险了。秋天开学,同学们回到学校,个个都是精神饱满,晒得又红又结实。彼此见面,第一句话就问:“你在那里休息?长了几公斤?”

上一篇:真爱与偏爱 下一篇:“第一流”的小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