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与偏爱

时间:2022-09-08 05:44:27

北京市某中学有一位美术教师,非常喜欢一个姓刘的学生(少先队员)。他常在别人面前夸耀说:“刘××是一个好队员。”“那个学生真不错”。他的唯一根据就是因为这个姓刘的学生绘画还不错。可是这个学生只爱绘画,有好几门功课都不及格;生活也很散漫,不摺被,不参加队的活动,拒绝中队委托他为队报绘插画的任务……。当青年团的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要求这位美术教师对姓刘的学生的缺点进行帮助和教育的时候,这位教师却说:“这学生绘画很好,有天才,何必对他要求这么严呢?”这是一个例子而已。据我所知,这种现象在其他一些教师中也是存在的。

教师喜爱称赞自己所教课程成绩优良的学生,原是很自然的事,可以说是人情之常。但问题却在于一个教师如果真正爱护学生,那就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优缺点;既要鼓励和发挥他的优点和特长;又不能因为他有优点和特长而纵容他的缺点和错误,忽视这个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成长。显然的,一个学生即使在某方面有特殊的才能,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思想教育,那就容易产生骄傲自满、脱离群众等现象,也就妨碍他的特长的正常发展。同样,一个中学生,尽管有某种天才,但如果不督促他重视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扎得不深不厚,到头来天才也就由此可知,像前面提到的那位美术教师,根据个人爱好,片面看待学生,只注意学生的一部分长处,不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这种态度,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很“爱才”,但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偏爱和溺爱,其结果往往会“误人子弟”。

这样说来,是否就不允许发展学生的特长天才了呢?像对姓刘的这类学生,是否一定要他的其他功课全部学好,品行改变以后,才允许他参加绘画活动呢?当然不是。我们说,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并不意味着要扼杀学生的特殊才能和爱好,限制他们的创造性。相反的,我们非常重视和提倡、发展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而我们目前很多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各种科学和文学艺术的课外活动,也就是使学生的各种特殊爱好和才能得到培养和发挥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处理这个姓刘的学生问题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方面尊重他的特长,帮助他参加绘画小组等活动,使他的积极性和特长得到发挥;另方面,对他由于绘画妨碍学习,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不良现象给以耐心的说服教育,并帮助他学好其他功课。要做到这点,除了青年团少先队组织应该进行工作外,更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全面负责的观念,克服“教书不教人”的错误思想作风,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

上一篇:野姑娘 第1期 下一篇:我所看到的苏联青年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