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油画的精神与品格

时间:2022-09-05 11:50:18

写实油画的精神与品格

摘要:中国油画发展到现在,盲目跟风和过渡依赖照片已经成为画家们的通病之一。照相技术的发展,它的确给画家收集材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创造是艰难的过程,首先得研究美术史和前人的经验。而优秀的油画作品都是经过情感的提炼出来的。

关键词:油画;精神品格

中图分类号:J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042-01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文学艺术领域众声喧哗的年代 ,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艺术样式的多样追求。 今天,整个中国的都市景观,都市文化,出版业,设计业,影视业,广告业,已经大踏步进入后现代图像景观。与欧美“接轨”,与西方“同步”。这种铺天盖地的跨国资本主义文化,无论是同意,赞美,还是质疑,批判,我们怎样在油画布上做出回应?

中国油画发展到现在,盲目跟风和过渡依赖照片已经成为画家们的通病之一。罗中立的《父亲》一出场,所谓的”伤痕”绘画就一窝蜂的涌现出来。似乎除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再也没有别的表现手法。到头来,许多绘画都缺乏原创性和画家真实的感受。那些缺乏真实感受而仅仅靠照片才能作画的人是无法打动他们的观众的。因为艺术更重要的是它的深度和高度。对于油画家过分依赖照片的现象,前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提出了质疑:“二十多年来,中国具象写实油画作品几乎都用照片。不用照片我们就无法画画。用照片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在利用照片还是在画照片!今日中国油画家人手一架照相机,加上一大堆的画册与杂志。相机加画册就是我们视觉经验的全部来源,换句话说,机器复制图像事实上支配着中国的架上绘画,而油画家仍以可疑的方式思考绘画,还不知道这一思考的支承点,其实不是绘画。”

油画的发展要走民族化之路,而我们在探讨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时,关键是要建立好自身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我们回顾中国油画发展的历史,正是有这样一批的画家对油画民族语言的努力探索,使我国油画艺术从西方引进以来积累了一笔可贵的财富,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本土的一些风格,初显了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除了吴冠中、罗中立外,像韦尔申和宫立龙以及王沂东、忻东旺等人,都在积极探索油画本土与民族的表现语言。绘画语言的由来首先得益于观念的形成。这些画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中国改革与发展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和形象 所以就成就了他民族化的造型语言特征,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与个性风貌。

我们所说的民族性,光是画面表象的民族特色是不够的,对于油画来说不是所有表现民族题材的作品就具有民族性。民族性还应该反映在民族精神和绘画语言上。对于民族性的认识,应建立在艺术的价值观基础上,仅仅把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 做肤浅的探索是非常片面的。研究油画民族化问题,不仅只是绘画语言和表现风格的改进,还应该涵盖画家的创作精神和文化素养。要真正创造出有民族特色,民族气派的绘画,还必须使油画艺术具有时代精神。油画家们要不断深入到所生存的时代生活中,切实感受人们的生存状态,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体会时代的思想情感,从中去获得切实的精神与体念。获得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感悟。 如果中国油画发展没有民族精神的注入,找不到自己的民族魅力,是无法与西方油画比拟的。中国油画要具有地域性的东方民族精神,需要通过画家本身的修养来实现。画家把自己想表达的语言通过油画形式,运用绘画语言以及绘画的各种材料因素来表现民族精神风貌。

中国油画学习西方是上个世纪的一个特色, 也有人认为学习的过程也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与创造发展的过程。 中国油画家在各个历史阶段就中国油画民族化问题虽然都做出了贡献, 但相对于中国油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所应取得的成就, 相对于我们希望中国油画应创造出的鲜明民族风貌来说,尤其是面对多元艺术形式并存, 各种语言风格同生的时代, 人们对于新艺术样式的好奇与关注,造成了对油画民族性探索的疏远。我们一边在积极探索油画民族化的同时,一边却不自觉地向西方当代油画潮流主动靠近, 所以说中国油画很难摆脱西方艺术的基本模式,我们的许多油画家仍然摆脱不了西方强势文化的阴影,西方的标准于规范还在影响着我们油画艺术的发展。

正确看待写实绘画与抽象绘画和现代艺术的关系在中国油画发展中,现在重要的是对语言探索的真诚投入。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绘画,都要摒弃形式追求的牵强附会。我国油画发展以一百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油画五百年的道路, 其过程会有许多灿烂,也会有不少遗憾。中国油画学习的过程,也是油画本土化探索创造的过程, 我们只有将其放在中国文化的大环境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吸纳、整合艺术语言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拒绝粗糙的模仿,正确看待油画不同门类之间的关系,才能确定它的价值,才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但我想,写实油画是当今最灿烂的一枝独秀,因为它在我国有着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浅谈现代装饰性绘画构图的艺术特色 下一篇:论网络小说生活化叙述语言的草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