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规划中的六个“不等式”

时间:2022-09-05 11:24:28

中职生职业规划中的六个“不等式”

摘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是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加强中职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对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入手,重点分析了中职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六种误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职教育;职业规划;常见误区

中职生是我国重要的潜在劳动力,他们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职业群体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促进中职生的职业成长,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按照国家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

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是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上中职学校,就意味着要走就业的路。大多数中职新生对就业市场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专业、将来要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而中职学校的许多毕业生,对工作朝三暮四,频繁“跳槽”;自己的专业成长跟不上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缺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经常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中职生在就业中表现出的这些现象,都是由于缺乏科学长远的职业规划造成的结果。由此可见,职业规划对中职生的职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业规划要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符合自己的基础。要做好职业规划,首先,要基于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这是整个规划的基础和前提,需要用严谨的态度从性格、兴趣、人生观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认真对待。其次,要确立明确的目标,要有明确的职业选择,这是职业规划的重点。最后,要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确立职业目标后,要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我发现中职生职业规划存在几个常见的误区,概括为六个“不等式”:

一、就业不等于择业

许多中职生由于对就业市场不了解,错误地认为“先就业后择业”,他们以为先找一份工作干着,然后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从职业成长上来说,择业是首要问题。因为每个人的职业生涯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择业上花费过多时间,势必会缩短在适合职业上的努力时间,职业成功的几率就降低了。

因此,中职生必须及早确立职业理想,并为之付出所有热情、汗水和辛劳,才有可能实现职业理想。就是说,在职业发展上要学会正确取舍,有舍才有得。即便是临时就业,也要尽量选择与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职业。

二、兴趣不等于工作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很容易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择业的第一标准,于是在毕业后找工作时发现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放弃就业机会,非要找到与兴趣相投的工作才应聘,这种误区对中职生的择业观影响很大。当然,按照自己的兴趣择业在工作初期会带来一定的工作乐趣,但时间一长,由于缺少工作以外的休闲放松,在工作中就会出现寂寞和厌烦,而诱发职业倦怠等职业心理疾病。

三、行业不等于岗位

现代社会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必须有具体的岗位目标,才容易被企业招聘。如果仅有一些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专业研究的深度不够,样样精通、样样疏松,没有核心职业竞争力,是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的。因此,中职生必须明确选择一个具体的岗位,熟练掌握这一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并能达到工作要求,方能很轻松地找到工作。

四、专业不等于能力

中职生所学的专业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专业就是能力。事实上,专业只是某一领域的相关知识,它并不等同于能力。能力,是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知识多并不意味着能力就强。因此,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提高职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快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五、经历不等于能力

一些中职生在上学期间经常参加许多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亲身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各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锻炼,但这些实践经历却并不等同于能力。因为这种过程性和分散性的经历只是时间上的累计。能力则是在经历中所形成的最能体现水平的核心优势,由经历到能力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注意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会有利于自己的职业成长。

六、知识不等于技能

中职生要胜任一个岗位工作,除了要求具备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而只有当知识转化为技能时才可以立足于职场,并获得可持续发展。许多中职学校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或教学条件所限,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黑板上讲技能,不能把专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操作技能。毕业生只会“纸上谈兵”,动手操作能力差,企业是不需要这种“只会说,不会做”的员工的。

总之,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技能型劳动者,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黄蕾.中职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中学教学参考,2009(12).

(作者单位 山西省长治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浅析石油地质动力学的内涵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