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炼油厂困局

时间:2022-09-05 10:44:35

由越拉越大的国内外油价价差影响下,被限制出口的合资炼油厂西太平洋石化遭遇严重亏损

“从2008年年初到现在,我们已经亏损了十多个亿。”5月6日,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西太平洋石化)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忧心忡忡地告诉《财经》记者。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再创新高,突破120美元。

自上世纪90年代建成投产以来,这家中国惟一的合资炼油厂一直是当地利润和税收大户,如今纳税额超过10亿元。

三个月前的2月1日晚,大连富丽华大酒店,大连市政府举行该市“优秀外商投资企业颁奖典礼”,西太平洋石化还名列销售额、进出口额榜首。对于西太平洋石化,这样的表彰已司空见惯,几乎年年都有。不过,今年在油价继续高涨的形势下,公司遇到了成立以来的大麻烦。

国际油价越高,炼油企业越亏损,这是中国国有石油企业已经习惯的问题,如今终于波及合资企业西太平洋石化。中国长期对成品油价格实行管制,但在国际油价从每桶50美元上涨到120美元的情况下,管制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保证成品油供应,另一方面却压低价格,炼油厂想不亏损都难。

“现在国际和国内每吨油价差2000元,国内成品油成本和价格倒挂,你说卖给谁合适?”西太平洋石化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满意的回答。

出口受限

西太平洋石化成立于1990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法两国共同投资成立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石化企业,其原油加工能力每年高达1000万吨。

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惟一一家合资炼油企业,中方股东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中化(香港)石油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中化石油)、中化集团公司(下称中化集团)及大连市建设投资公司(下称大连建投),法方股东为道达尔公司(TOTAL,下称道达尔)。其中,道达尔持股22.4%,中化石油和中化集团共持股约33.6%,中石油占股28.4%,大连建投为15.5%。

这家总投资10.13亿美元的炼油企业,是上世纪80年代末大连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获得了特殊的优惠政策。上述西太平洋石化人士介绍,西太平洋石化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企业,即从国外进口原油,在国内加工为成品油后再销往国外。

西太平洋石化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西太平洋石化成立之初,生产加工的成品油全部销往国外,从1996年开始,国内销售和对外出口的成品油比例定为5∶5;自1998年起至今,内销和出口比例调整为6∶4。

成立十年以来,西太平洋石化只亏损过两次。第一次亏损是在1998年,当时西太平洋石化全面投产不久,正处于磨合时期;第二次是2001年“911事件”后,国际油价发生变化,当年四季度的亏损抵销了前三个季度的盈利。

不过,近几年国际油价迅速攀升,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没有相应提高,国内炼油企业的炼油成本上升,开始出现亏损。

2005年8月24日和2006年3月14日,中国曾两次暂停成品油出口退税,试图通过抑制出口,来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不过,据海关总署统计,2007年差价最大时,炼油企业在国内每销售一吨柴油亏损1500元,每销售一吨汽油亏损1000元。因此,炼油企业纷纷用出口来弥补国内销售亏损,一时间国内不少地方出现“油荒”。

即便如此,国内与国际市场油价的巨大价差,使得国内的成品油出口上升态势依旧维持。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1月,中国进口成品油3115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9%,同期出口成品油1430万吨,增长27.8%,其中,国有企业1月至11月间成品油出口同比增长44.3%,占同期成品油出口总量的73.4%。

2007年,在炼油行业全面亏损的情况下,西太平洋石化出口成品油超过300万吨,盈利7.2亿元。但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突破每桶100美元,国内成品油出口几乎被禁止,西太平洋石化也无法避免亏损的命运。

政策救援

西太平洋石化的一位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承认,国内“油荒”对西太平洋石化的成品油出口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近几年,为了缓解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矛盾,虽然政府没有明令禁止成品油出口,但不再对成品油出口进行鼓励。其中许多政策对西太平洋石化很不利,除了销售价格,对于成品油的出口品种也有限制,目前汽油和柴油的出口都受到限制。

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受到政府严格管控,进出口权主要掌握在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下称中联油)、中国石化联合石化公司(下称中联化)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等几家国企手中。中国石油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西太平洋石化虽然是个独立的合资公司,但也没有独立的进出口权,其进出口都是通过中联油和中联化完成。

一个明显的转变是,西太平洋石化现在申请成品油出口的批文很难拿到。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西太平洋石化的业务人员往返于北京和大连的频率明显增多,“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紧张,现在报计划、拿批文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道达尔(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拒绝对西太平洋石化亏损一事发表评论。

不过,包括大连市政府在内的多家投资方都很着急。“现在亏损这么多,我们只能向财政部和发改委要政策补亏。”上述内部人士透露,已经上报发改委的建议中包括以国际价格收购柴油,以缓解柴油紧张的局面。这样西太平洋石化至少会扭亏,“批复的可能性还是希望很大的。”

这并非没有先例。2005年四季度,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一度暂停成品油出口退税,造成西太平洋石化出口成本大幅增加,面临亏损。大连市政府紧急向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请示,希望继续享受退税。2005年12月2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同意对该公司出口的汽油不征收消费税,对2005年9月以后已经缴纳的出口汽油消费税税额准予退还。

当年,西太平洋石化纳税超过11亿元,位列“辽宁省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纳税十大企业”之首,一直稳居大连纳税第一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则掉到了第二位。

对于一直觊觎中国市场的外资石油公司来说,西太平洋石化一度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成功案例,但其现在面临的麻烦,无疑给急切想进入中国炼油市场的各家公司敲了警钟。

剑桥能源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严克风也认为,现在国内成品油销售价格远低于国际价格,出口受阻,公司利益当然会受到损害。前述西太平洋石化人士则表示,合资炼油厂的发展取决于政策,尤其是成品油定价机制。“如果价格依然受到国家管制,那么合资炼油厂未来的发展还是会很艰难。”

2007年2月,中石化与埃克森美孚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沙特阿美中国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协议,共同出资在福建成立一家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全面一体化中外合资企业,炼油能力规划为1200万吨/年,不过三家公司没有披露未来生产的成品油能否销往国际市场。

中石化一位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这样的炼油厂不应该限制其产品的销售市场,“现在要是销往国内,谁干呢?”

上一篇:TD又失一城 下一篇:“问责”与行政过程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