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智慧中国古代桥梁

时间:2022-09-05 10:18:27

沟通的智慧中国古代桥梁

中国所处的东亚大陆位于北半球,地势由西至东海拔逐渐降低,这种根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的水系走向,再加上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所形成的种种地形,形成了如今的河湖规模。我们的祖先从上古开始就不断开拓自己的生存范围,用船舶等工具渡过江河溪流。而随着中国传统土木结构建筑的逐渐成熟,中国桥梁也随之不断发展成熟,在几千年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震撼世界的中国古桥

从黄河两岸,到江浙水乡,再到闽中山区,中国古代工匠因地区不同,用不同的材质发展出不同的桥梁形态,直到明代以前,中国桥梁的建筑一直在世界范围内领先。马可波罗在元代来到中国,对北京的卢沟桥和杭州的桥梁做了详细记载;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宋代石桥,尤其是福建石桥也有非常高的评价,称其为“合理与浪漫的巧妙结合”,是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根据结构的不同,中国古桥最主要的几种类型是梁桥、拱桥、浮桥和索桥,而河流的种类和附近地形,是决定桥梁结构和材质的主要原因。

梁桥古称平桥,把木头或石梁架设在沟谷两岸,就成了梁桥,其结构最简单,原始社会即已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在黄河流域已经有多座著名的梁桥,陕西渭河上著名的渭水三桥就是代表,这些梁桥是古代黄河流域出入各国的交通要道,围绕着渭水上的梁桥也发生过很多的历史故事。北宋时期福建泉州贸易发达,社会繁荣,在泉州湾洛阳江口上的万安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湾大石桥,桥长360丈,宽1.5丈,建造过程中又利用了附生牡蛎作为胶着体,并开创了浮运架梁的方法,其规模和成就都是世界性的。

浮桥古时称为舟梁,用船代替桥墩,架设简便,军事上常被应用,因此又称为“战桥”。浮桥历史悠久,《诗经》中已有记载。很多地方在架设永久桥梁之前,都会以浮桥为临时之应用。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朝代变迁,都经过了常年的战争,浮桥在中国古代的大量存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战争中的军事用途,所以中国古代官府对浮桥相当重视,在解放战争中,浮桥也发挥着快速搭建,渡大军过河的功效。

索桥主要用藤、竹等制成的绳索和铁链架设而成,又称吊桥。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藏,秦岭、台湾等地区。其中贵州盘江桥、四川泸定桥等在国际桥梁史上享有盛名。早期先民尚无较高冶炼技术,故多采用纯自然材料制成桥梁,四川都江堰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不过今日之珠浦桥,已为解放后重修之钢索桥。我国至晚在隋唐时就有了铁索桥,比西方要早约10个世纪,泸定桥是其中的代表,至于铁索过河的办法,则多是采用风筝、投掷等方法先建立绳索,再将铁索经由绳索延伸至对岸,先民之智慧令人惊叹。

拱桥是有伸臂木石梁桥、撑架桥等逐步发展而成的,我国拱桥在东汉中后期开始出现,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城门、墓拱等建筑影响。我国建造拱桥的历史比造拱桥著称的古罗马晚几百年,但建筑风格独具一格,形式多、造型美。陡拱、坦拱、多孔拱、长拱、空腹拱、实腹拱等多种形式。大江南北,遍布着各种风格的古代拱桥,北京卢沟桥、颐和园玉带桥、河北赵州桥、苏州宝带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汴梁城中的木构虹桥⋯⋯这些不同风格的桥不仅发扬了“拱”这个结构的可能性,也不断融入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园林建筑之中。

Info:中国古建筑摄影大展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近年来一直关注中国古建知识的普及工作,过去的几次古建摄影大展征集了大量记录和表现古建之美的摄影作品。今年通过本刊继续进行征稿活动,不仅希望大家拍摄优美的摄影作品,更希望大家通过拍摄和分享,来推广古建知识,分享对古建之美的热爱,今后的几个月中,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上一篇:评委的目光 下一篇:马尾造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