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新型和谐关系的建立途径

时间:2022-09-05 07:00:16

浅析“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新型和谐关系的建立途径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根据“80后”辅导员和“90后”大学生各自的特点,本文就“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建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和谐关系

目前,“90后”已成为高校的主流群体,而大学辅导员也在年轻化。以笔者调查,很多高校“80后”辅导员占全校辅导员的一半以上,“80后”与“90后”这两个群体都有着各自的时代的烙印和特点,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80后”辅导员与“90后”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

1 “80后”辅导员的特点

1.1 具有亲和力,可以成为同学的良师益友

“80后”辅导员具有亲和力,多以朋友、学长的形象出现,易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正是这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辅导员能真正和“90后”大学生融入一起,当学生遇到困难,他们首先就会想到向辅导员寻求帮助。

1.2 富有创新和挑战意识

“80后”辅导员善于接受新事物,特别是在网络的应用上,寻求到了新的更有效的工作方式。“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有很多共同的爱好和话题,这使得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他们之间可以通过短信、QQ、微信、博客等新型交流途径进行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网上,辅导员可以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们许多面对面时不好意思说的事情,可能更愿意在网上向老师倾诉。这不仅能及时解决问题,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3 具有特定背景的工作经验优势

“80后”辅导员大都都有学生干部的经历,他们可以把积累的相关的经验传授给“90后”大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培养“90后”学生干部。“80后”辅导员大都刚经历求职的艰辛,他们能更好地把握“90后”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为“90后”大学生提供可操性的建议、指导和帮助。

2 “90后”大学生的特点

2.1 性鲜明,善于表现自我,网络依赖性强

“90后”大学生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喜欢新鲜事物,有较强的个体意识。他们总希望通过自己的张扬引起他人的注意,不喜欢被冷落。他们也有着很强的自信心,敢在不同的场合展现自我,希望能得到认可。很多“90后”大学生很早就接触了网络,会在网络中吸取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但网络的虚拟世界,容易使他们丧失目标,逃避现实,迷失方向。

2.2 自信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

“90后”大学生的典型特征是自信心强,性格张扬与率直。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加独立与自信。但是,90后”大学生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殊的时代,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被称为“幸福的一代”。他们大部分都拥有较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有着平坦顺利的成长道路。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下成长,“90后”大学生缺少了直面挫折和失败的机会,当真正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就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2.3 忽视人际关系,但维权意识强

“90后”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缺乏对他人最基本的理解、尊重和同情。有些同学独自在班级和宿舍,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经常过于关注自我却忽略了他人感受。但是,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9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获取到一定的政治文化制度,增强了民主观念,提高了维权意识。因此,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公平和尊重。

2.4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没有职业规划

“90后”大学生善于接受新事物,通过新兴媒介关注世界、获取知识。他们对当今世界有独特见解,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热衷于参与各类新事物之中,来展示他们创新意识及个性张扬的一面。但是他们也有欠缺的一面:对待新事物往往只有一时的热情,片面的过度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就导致他们缺乏整体职业规划,无法准确定位自己未来的职业,对自己的发展目标也不是很明确。

3 构建“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和谐关系的途径

辅导员是高等教育事业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80后”的年轻血液注入到辅导员队伍当中,并逐渐成为高校辅导员中的骨干力量。“80后”辅导员和“90后”大学生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既可以传承融合,也出现冲突对立。他们虽然同样年轻有朝气和敢于创新的品质,但因为经历和生存体验的不同,他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也要经历磨合和碰撞。所以在工作中,要有针对性的多渠道沟通、增加相互了解和理解,全面构建切实可行的“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1 创建网络沟通平台,构建和谐情感

“80后”辅导员经常用到网络,与“90后”大学生会有很多“网络交点”。通过“网络交点”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可以及时知晓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更好的进行沟通和指导。辅导员可以创建班级QQ群、Email、博客等网络平台,让同学们通过网络平台畅所欲言,真实的表达出自己想法,自由的提出意见、合理的给出建议,辅导员也可借此增进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拉近彼此的情感,与学生共同成长。

3.2 用爱包容学生,用心理解学生

“90后”大学生希望能与老师建立的是平等信任、相互理解、和谐融洽的“亦师亦友”关系。为了建立这种关系,辅导员应经常深入“90后”大学生中间,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和一个亲近的谈话人,用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用爱包容学生的个性,掌握学生的动态,为学生的事情多费费心、跑跑腿。树立“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理念,强化“四个服务”意识,从行为习惯及心理上引导关爱他们,才能够被他们所尊重的老师。相反,强制性的命令训导不能使他们信服。比如对贫困生,为他们提供真正的帮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资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们的。刚开学面对铺天盖地的招新海报,新生会无从选择,辅导员应让学生懂得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可根据自身的爱好、职业生涯规划来选择。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3 增强学生受挫力,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很茫然,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无所适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抗挫折能力较差。为了提高“90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辅导员可通过多渠道,如:案例讨论等方式对他们的受挫折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让“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从容面对压力,学会从挫折和压力中汲取经验教训,在挫折和压力中成长。在整个大学期间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活动,要引导大学生多读书、多思考,丰富自己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磨炼,才是真正的成长。

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包括:职业规划、学习规划及生活规划等。“80后”辅导员要通过对渠道、多形式对“90后”大学生开展必要的人生规划教育,让他们懂得人生规划及其重要意义,进而让“90后”大学生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根据社会所需,扬长避短,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4 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感恩教育

“80后”辅导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学生为本,与他们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信任。通过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辅导员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对“90后”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平时工作中,辅导员应该多思考利用“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和“端午”等传统节日教导学生给父母、老师、亲人送去祝福,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另一方面,辅导员应该在平时的管理中利用帮扶困难同学、实施奖助学金评定等途径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对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怀的培养,让“90后”大学生记住别人的帮助,懂得感恩。

4 结语

“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要和谐相处,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为基点,以彼此信任、心灵沟通为核心,与“90后”大学生共同成长。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建立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杜威.如何构建“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无对立的和谐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

[2]王志贤.“80后”辅导员如何应对“90后”大学生[J].今日科苑,2009(12).

[3]李雪芳,吴美娇.网络背景下“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

[4]张杰.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

[5]冯晓,黎齐英.协同创新思想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10).

上一篇:生涯适应力在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下一篇:“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课程与CDIO模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