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要把握三个“平衡点”

时间:2022-09-05 06:31:47

计算教学要把握三个“平衡点”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新课程的计算教学一改传统计算教学的机械重复、只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弊端,注重把计算教学结合在生动的情境之中进行探究学习。但很多老师抱怨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似乎还不如以前了,究其原因较多,而每次当学生发生计算错误时,都会听到老师们的言论,大家的感受也颇多。对老师来说,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课堂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探究的。反思当前的一些计算教学,笔者认为,要使计算教学更有效,把握三个“平衡点”很重要。

一、引入环节――把握教学情境与数学思考的平衡点

新课程实施以来,创设情境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策略。但是,反思一些计算课中的一些情境,却存在着“无效”的弊端,有的教师对把计算置入现实情境的意图不甚理解,盲目扩大情境的作用,把情境图的处理与解决问题混为一谈。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于情境,课堂上情境设置牵强附会,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而进行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其实,情境是为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服务的,二者的关系不容颠倒,教学中,要把握情境与数学思考的平衡点,利用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行探索,将实际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 “三位数加法”一课时,我是这样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费旧电池的危害吗?(学生自由说,师补充)

师:那费旧电池怎么处理呢?(我们应该集中回收,不能随便丢弃,以免造成对大自然和人类发的危害)

师:这里是某某学校二年级学生收集费旧电池的情况制成了统计表,看图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一班收集了102节,二班收集了97节,三班收集了129节。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1: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了多少节?

生2:一班和三班一共收集了多少节?

生3:二班和三班一共收集了多少节?

师:提得好,怎样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了多少节?

生:我是这样列式的102+97。

师:怎样计算102+97呢?……

此处创设的情境意在引出要学习的计算内容,提出问题后重点解决102+97 是如何计算的?而此时如果教师一味的进行看图说话似的情境创设,追问还能提哪些问题?你是如何想的?纠缠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就浪费了属于研究算理和算法的时间,偏离了计算教学的方向。

二、探究环节――把握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的平衡点

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个重点,在传统的计算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实施新课程以来,则过于强调让学生去探究算理,导致很多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不好。因此,要把握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的平衡点,让计算教学更有效。

1.铺设探索平台、理解计算算理。我在执教“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尝试计算“4×30”后让学生说你是怎么算的,大部分学生都说先算4×3=12,再在12的后面添上1个0,所以4×30=120,我接着问学生“4×30”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引导学生把30看成3个十,这样4×30就可以看成3个十乘4等于12个十,所以4×30=120。这样设计在这道题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练习5×900时很多学生都能合理迁移把900看成9个百,9个百乘5等于45个百,所以口算结果是4500。

2.提倡独立思考,探讨计算方法。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留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是以“三位数加法”为例,学生已经掌握了整百整十数加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进位加法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时我就先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102+97”,然后反馈学生不同的解决方法:

生1:我是估算的:100+100=200。

生2:100+90+2+7=201。

生3:100+2+97=201。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

这4种方法都是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得到的,使学生主动构建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三、练习环节――把握巩固技能与发展思维的平衡点

练习是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主要途径,计算课上的练习设计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也要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例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计算下面各题

②你能给上面六道题分分类吗?学生根据分子的特点,把两个加数分子都是1的分一类,分子不是1的分一类。

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子是1的这类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④你们的猜想很有道理,那么是不是对所有的这样的分数都适用呢?请同学们再写一些算式来验证。

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巩固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且能够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在计算教学的引入、探究、练习三个环节,把握好平衡点能使计算教学更有效。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自我教育 下一篇: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