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与江西上饶畲族服饰文化

时间:2022-09-05 06:31:33

波普艺术与江西上饶畲族服饰文化

波普艺术(Pop Art)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它的词义本身就充满冲突,它由两个词合并而成,即Pop or popular和Art两个原本对立的词组成。最先提出波普艺术这个概念的是1954年,一位英国伦敦年轻的美术批评家劳伦斯・阿洛威(Lawrence Alloway),他使用这个词来指代那些表现大众文化的艺术作品,阿洛威所提到的Pop Art,系指在商业杂志上的广告、电影院门外的招贴画及大量的宣传画, 与后来人们赋予它的意义极不同。 Pop Art在1961年首先出现在英国;是为了要反抗当时风行全球的现代主义及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各种各样特殊的图案设计、奇怪的产品造形、表面装饰等反常规的设计纷纷出现在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及时装中,顿时设计界热闹非凡,旗帜鲜明,但可惜的是这股波普风太过于注重追求古怪、追求新奇,而缺乏社会文化的坚实依据,所以来势汹汹,却消失得非常迅速。1962年时传到美国,它在传到美国后迅速发展起来, 并正式成为一种美术运动。波普艺术是将物项作缩小、放大、伸张等等,属于一种尺度的艺术,而纽约的李其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正是此技法的表现画家,他把日常生活中的广告商品、连环漫画、海报的局部放至极大,并上夸张高明度的色彩以及使用黑线勾勒轮廓作画。波普艺术思潮正值中国年代,当时的设计作品带有一定的波普风格。当时中国内外的波普艺术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平面设计、服装设计、饰品设计、环艺设计、家具设计等等。

上饶畲族是山地游耕民族,从福建迁徙至广东、广西、江西等地,上饶地区铅山县一带有许多畲族村落。 “畲”字有“垦田而居者”之意。光绪《龙泉县志》曰:“民以畲名,其善田者也”。“畲”字作为族称,始于宋代,如刘克庄《漳州谕畲》,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等文中已言及。畲族自称“山哈”,畲语意为“山客”。1956年12月畲族作为单一民族被确认,畲族文化由此更深远意义地传播开来。

上饶畲族服饰图案包含着百年来广大民众的艺术创造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它的内容十分丰富。畲族服饰崇尚黑色、蓝色和红色,以黑、蓝和红为主调,显得凝重深沉、庄严朴实。在服饰上特别以黑、蓝为主调的基础上,有的加上一点色彩鲜艳的花边或头巾、围腰之类,平添几分情趣。畲族妇女的彩虹式花襟由五节很宽的蓝、红、白、绿、黑布圈或彩缎镶接而成,有的彩袖颜色却以红、黄、绿、蓝、紫为主。总之,是以彩虹的色彩模式设计的。这其中又包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蓝代表天空,绿代表草地,红代表太阳等。畲族彩虹式花襟五彩缤纷、色调和谐、美观大方,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现手法。

董辰生先生艺术创作中结合Pop艺术表现了畲族风情绘画系列――《畲家凤凰》,大胆表现畲族妇女的“凤凰装”别具一格,双肩挑起的竹篓等饰品同样也引人注目。她们头上盘着螺旋形的红绒线,宛如凤头;花团锦簇的彩衫犹如凤尾,美丽动人。那些醒目的色块碰撞在一起,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以及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畲族画家蓝丽娜在作品《畲女》中用深蓝和黑白色调以Pop巨幅海报的形式表现了畲族美丽少女较好的面容及华丽灿烂的畲族女性服饰。畲女服饰的这些“附加物”丰富多彩,它们作为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更具有代用物、补充物、保护物的多种功用,因而显得十分实用,不可或缺。从更深的文化层次考察,它们在另一方面又具有民族、历史、爱情等象征意义。

配饰为畲族服饰增辉添彩,成为畲族服饰的精华,服中有饰、饰可成服是民族服装的一个特色。而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嬉皮风格,到近几年再度燃起的民族风格,配饰对服装风格个性的强化作用越来越突出。比如表面斑驳而陈旧的镶有天然石头、珊瑚、动物骨头的充满异域风情的银质藏饰,平实的材料散发出浓烈的古味、土味,将现代时尚与异族风情搭配得完美而协调。

波普艺术与民族文化结合或许不是偶然,但他的影响是始料不及的,而且意义极其深远的。对其系统、科学的评说不是今人完全能够做到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孕育、萌芽、生长的动态过程,艺术也不例外。要了解一个地域的一个艺术现象,自然也不能孤立的看待问题。艺术史属于历史的一个部分,他既离不开艺术家和作品,也离不开政治和文化事件,还需要更多的与他相关联的中介,才能将它一一揭示出来。从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中,我们应进一步挖掘设计灵感,在畲族风格的大前提下创造符合潮流的新穿作风格与新的搭配形式,将中国畲族风格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一篇:三维技术在数码商业插画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中专生课外阅读与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