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描教学之创新观念

时间:2022-10-03 05:16:01

论素描教学之创新观念

摘要:当今社会对于素描作为绘画基础的含义有着普遍片面的理解。这些片面的理解我认为主要表现在素描传统教学总是在强调它的终极目标就是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现代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绘画形式和观念,对造型能力的考验并不只是唯一的标准,已趋向于多元化的标准。现代素描教学不仅应该要培养学生运用素描语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素描的语言来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素描教学 基础 造型 思维 多元化

绘画是以纯视觉形式进行体验与交流的方式,它与日常生活中的观看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简而言之绘画就是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它不同于人们普遍的观看事物的方式,也不仅仅是对美的形象的感受。素描并不只是纯再现事物的视觉表象。在基础教育这方面,我认为素描的教学目的并不只是简单的造型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对绘画意义的领悟与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基础教育的引领下开始和发展他们的艺术生涯。

从我们绘画实践的角度来讲,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从没给绘画素描下一个科学的定义,现如今给“素描”下定义时,人们经常会引用19世纪法国著名油画家安格尔对素描的建树:“除了色彩,素描是包罗万象的。”“一幅画的表现力作者的丰富的素描知识;撇开绝对的准确性,就不能有生动的表现。掌握大概的准确就等于失去准确,那样无异于在创造一种本来他们就毫无感受的虚伪人物和虚伪感情。要使形象极端的准确,只有借助最充分的素描知识。所以,文艺复兴时代的美术家们的卓越的表现技巧证明了他们是伟大的素描大师。”通过安格尔对素描建树的分析,我们可以领悟素描基础是绘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正是因为我们长期受到这种传统的素描教学观念的影响,当今社会对于素描作为绘画基础的含义有着普遍片面的理解。这些片面的理解我认为首先表现在素描传统教学总是在强调它的终极目标就是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其次总是把素描的造型能力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并没有上升到思维的高度。”我想可能是并未完全理解素描作为基础教学的完整含义。

现代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绘画形式和观念,对造型能力的考验并不只是唯一的标准,已趋向于多元化的标准。“而目前的素描教学仍沿袭着传统写实绘画形态的素描教学体系,对造型能力的培养更侧重于技巧的层面。”我认为素描作为基础教学并非只停留在单一的技巧层面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再现物象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素描教学使学生去进一步地了解艺术的认知知识,增强艺术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具备完整的艺术的感知,表现和评价的能力。

当今社会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学生由于受到高考模式的影响,他们也就不得不服从于这种传统意义上的素描理念,以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造型为目的,也就进一步推进了这种传统素描教学模式的执行。这就不得不造成了学生对于素描缺乏完整的认知,未能全面认识到素描语言的艺术价值。因此素描教学应以先进的素描理念为指导,以便让学生适应多元化的绘画形态,符合艺术发展的潮流。钟耕略先生曾说过:“素描并非只局限于描绘的技法和功力,素描应该是指导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和演绎其内心的理念的有力工具;素描应当主导艺术作品构成的方式,表达的层次,轻重的掌握,虚实的变化和感染力的凝练,是形成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内容。”我非常赞成钟先生的观点。

另外我认为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作为重点。虽然目前我们在素描教学中已经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是仍未见到明显的改善。在一般的素描教学中已形成了既定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可谓已经是先入为主,在不知不觉中已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模式。如素描作品应有空间感,体积感,造型结构和透视必须准确等的标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已具备了较强的造型能力,较强的写实能力,然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忽略了创新意识,从而阻止了学生在艺术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改变一下素描教学形式单一化的问题,目前以写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是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这种固有的教学知识传授模式和相对狭宰的教学内容并不完全适应教学多元化的需求。

众所周知没有感觉就没有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而敏锐的感觉和创新意识才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在对绘画的表现与探索过程中,我们要培养有艺术思想、有创造能力、有艺术要求的人。因此素描教学作为造型艺术基础应以发现学生多样的感受能力及独特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为己任,我认为这才是素描教学应启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素描教学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含义。

参考文献:

1.王炳耀 .《素描写生―基础教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次印刷

2.夏海东.“浅析素描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含义”.《艺术教育》.2006年第10期

3.钟耕略.“素描艺术:剖析意念和物象的手术刀”.《美术研究》.2002年第1期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二维动画短片的前期筹划 下一篇:室内空间的“分”而不“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