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指标对预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病情的应用价值分析

时间:2022-09-05 06:07:00

血气指标对预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病情的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MP)患儿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及其对患儿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支原体肺炎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肺炎组85例以及非重症肺炎组115例,并选取同期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为阳性对照组,选取100例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患儿48h血PH、氧合指数、HCO3、剩余碱(BE)、血乳酸等内环境指标;并观察各组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标(PaO2/FiO2)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中MPP感染组患儿内环境PH值高于对照组及上呼吸感染组,而血气指标则低于对照组及上呼吸感染组,而重症MP患儿PaO2、SaO2以及氧合指标(PaO2/FiO2)高于非重症患儿(P

【关键词】 血气指标;支原体感染;肺炎

支原体肺炎(MPP)近年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MPP早期感染临床症状为不典型,因此临床不易对其进行诊断,病程长、病程重者容易发展成为肺炎,并侵袭呼吸道,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因此近年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1]。MPP感染临床症状表现形式多样,并发症较多,因此临床上需要对患儿病原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较为困难。血气指标是用于评价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缺血程度等相关指标,随着支气管感染患儿病情的进展,患儿普遍存在酸碱失衡及缺血缺氧症状,通过测定MPP患儿血气指标对预测患儿病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本所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MPP感染患儿应用气血指标判断患者病情,现对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肇庆市结核病防治所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MPP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经血清检查,均为MpIgM阳性或IgG呈阳性者,且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如下患儿:①近2个月内出现其他感染者;②有免疫性疾病者;③近2个月内应用干扰素及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抑制剂者。其中男性患儿118例,女性患儿82例,患儿年龄为1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5.6±1.5)岁。根据患儿病情将其分为重症肺炎组85例,中度MPP感染组62例,轻度MPP感染组53例。选取同期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为对照1组,男性54例,女性46例,患儿年龄为2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4.9±2.6)岁,并选取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2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为6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4.4±2.4)岁,三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归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并采用胸部摄片、B超、心电图对患儿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进行诊断及分析。空腹抽取各组静脉血液3ml,经离心过滤处理,同时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各组48h血PH、氧合指数、HCO3、剩余碱(BE)、血乳酸等内环境指标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标(PaO2/FiO2)的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P

2 结 果

2.1 各组内环境指标分析 MPP组24h和48h血PH值、剩余碱(BE)、乳酸(LAC)、肌酐(Scr)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细菌感染组,且重度感染MPP患儿内环境指标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而细菌感染组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3 讨 论

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病理变化是病原体本身及其激发的免疫反应所致,故支原体感染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MP是导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近年MP感染患儿比例显著增加,当患者感染MP后不仅会对肺部造成损害,同时可出现多种器官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约有25%-50%的MP感染者可出现肺外脏器损伤,其中以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受损较为常见。血气分析是临床上用于衡量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或缺血缺氧程度等指标,参考值7.35-7.45,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对于病情发展严重的患者而言,病毒侵袭肺部,并作用于肺部组织,对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引起的肺部活性物质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肺部出血、肺部扩张,引起肺部活性物质减少,进而导致患者通气/血流(V/Q)的比例失调的顽固性低血症,引起肺部血气指标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测定肺部气血指标能有效预测患者病情的进展。本研究中MPP感染组患儿内环境PH值高于对照组及上呼吸感染组,而血气指标则低于对照组及上呼吸感染组,而重症MP患儿PaO2、SaO2以及氧合指标(PaO2/FiO2)高于非重症患儿(P

参考文献

[1] 李新,贾志杰,垢敬.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学检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4(2):596-598.

[2] 德文,罗兴旺.被动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1(2):614-616.

[3] 王胜江,黄伟,高立娜.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7(2):698-701.

[4] 康世金,谢勇,张小红.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临床特点及肺外并发症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4(6):326-328.

上一篇:经闭孔行闭孔神经阻滞对经尿道膀胱侧壁肿瘤电... 下一篇:艾迪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58例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