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行政学说在“崇爱尚美”育人环境下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05 05:33:24

新公共行政学说在“崇爱尚美”育人环境下的应用研究

摘要:新公共行政学说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做的是最大程度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管理社会的职能交由法律来处理。本文尝试把新公共行政学说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理论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对学生管理职能进行改革,从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对学生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者。通过提供大量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艺术方面的公共产品的模式,创设更科学更民主更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崇爱尚美”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新公共新政;吕凤子;“崇爱尚美教育思想”;高校学生管理

D035

新公共行政学是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学者对传统行政学进展的一次范式转变。它突破传统行政学政治――行政两分法的思维局限,把社会公平作为追求目标,倡导民主行政的方式,扩大了公共行政领域的探讨范围。“崇爱尚美”育人思想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美术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创始人吕凤子先生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吕凤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公平公正的教育、爱与美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诗意栖居的教育环境。现代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学生,从生源素质到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等方面,较以往发生了重大转变,如何以“崇爱尚美”的教育思想来影响学生,如何借鉴新公共新政学说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是本文试阐述的主要内容。

一、吕凤子“崇爱尚美”的育人观与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吕凤子“崇爱尚美”的育人观

“爱”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精华,也是凤先生职业道德教育观的核心之所在。“爱无涯”是凤先生在正则校歌中为我们描绘的正则学校美景,也是他终生努力追求的境界。他强调:“爱者,顺之本,争所依也。”“生之能终不可竭,生之爱亦终不可也。”在他关于正则学校的8项“教条”(教育方针)中,有3项专门强调了爱,他说:“我们爱一切己,不仅爱自己;我们要从爱完成每个自己;我们要从事表暴爱的力量。”他认为“我们要从爱完成每个自己”,这“需要我们毕生的时间,因为这是我们毕生要做,且非毕生不能搞一段落的事”,因为“唯生无尽兮爱无涯。”所以,对于爱,“我们也只有抢着做罢了”。 “美”是吕凤子一生为之奋斗不息的人生、艺术和教育的崇高目标。他将正则学校的宗旨定位为:实施美育,构成“爱”与“美”的教学园地。凤先生认为,教育的大目标,是创造人间文化,获致人类福利。要造就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工作能力,有益于社会的人才。通过实施美的教育来培养出极致的美,用无极的美构成谐和的世界。这就是他美育的中心主张[1]。他为正则学校所写的校歌为我们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幅教书育人的最美的图画,那是他高远的理想、毕生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也是他职业教育人才观、职业道德教育观的综合体现。吕凤子先生的“崇爱尚美”教育思想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

1.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庞杂,学生管理工作者无法避免地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很难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给予指导,也很难有精力去分析研究一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教训,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限于表面化,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同时,由于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使得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创造力。

2.在我国不少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有些管理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相冲突,有些管理规定已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现状。因为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已远远跟不上迅猛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制意识淡薄,在学生管理中缺乏符合法治精神的程序规范以及应有的保证制约机制的脱节和不衔接,以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频频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

3.在目前高校中,不少辅导员在留校时仅把此作为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未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终身岗位,因此学生管理辅导员队伍人心尚欠稳定同时,高校的班主任一般采用兼职的办法,人员流动和变化较大,而且他们的待遇不能从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得到解决,做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奉献,由此看来学生管理队伍尚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二、新公共新政学的基本内容及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借鉴意义

(一)新公共行政学说产生的背景

随着世界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和人们对民主的进一步需求,主张“民主行政”、要求公共行政在政府治理过程中承担更多价值性追求的呼声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民主行政”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民主与行政融合成为行政改革的必然。 新公共行政时期是真正将民主价值引入行政学的时期。它与官僚行政、民主行政理论、黑堡宣言以及新公共管理和政府再造风潮的对比,理清了民主行政的历史和发展,充分肯定了新公共行政民主行政观的价值和意义[2]。

(二)新公共新政学说对高校育人环境的指导意义

高校育人环境是指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关于高校育人h境,有五个鲜明特点:即设施的系统性、人才的密集性、教师的示范性、严明的纪律性、素质的导向性.创建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独特作用[3]。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采取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训导较多,而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较少。从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看,即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色彩不是太浓,而且不少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但在科学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4]。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 提出了"新公共行政运动"的公共行政观并进行了大范围的实践。这种公共行政运动强调政府转变自身职能,由原来的“守夜人”、管理者向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转化[5]。这个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改革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但中西方国情不同,高校学生管理不能盲目的移植美国的公共行政观,应当结合中国高校生源等实际情况,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寻找一条适合中国高校学生管理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铭. 试析吕凤子和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J]. 镇江高专学报, 2009, 22(1):1-4.

[2]公维友. 新公共行政观点下的民主行政[D]. 山东大学, 2006.

[3]姜永群. 新公共行政价值观下公共行政改革的思考[D]. 山东大学, 2012.

[4]柏林. 用吕凤子教育思想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索――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镇江高专学报, 2012(4):7-10.

[5]丁煌. 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统一――评现代西方新公共行政学的价值追求[J]. 中国行政管理, 1998(12).

上一篇:论高中美术教学 下一篇:研究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