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因为有“梦”而鲜活

时间:2022-09-05 04:50:50

让语文课堂因为有“梦”而鲜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又绿校园,教育第一位的问题是“使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园地、邀游的天堂、成才的乐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让语文课堂因为有“梦”而鲜活起来,我们理应让学生在有“梦”的语文课堂中幸福成长。

一、创设情境。给学生“梦”的源头活水

教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时,课前我在黑板上布置了一幅蓝天月夜图。上课伊始,伴着轻柔的音乐,我声情并茂地开始了描述:“这弯弯的月儿多像一条小船啊!你们听着琴声,身体随着音乐轻轻地摇摆,还可以闭上眼睛……你是不是好像飞上了蓝天,坐在月亮上了?”小朋友们脸上写满了兴奋:“我的腿好像变长了。”“我好像身子变轻了,我飞上月亮了!”“我乘着月亮船在银河里穿梭。”……一个个沉浸在无限美好的遐想中,忘情地描述着,激动地诵读着。梦着小朋友的“梦”,我也兴奋着。预设的情境沟通了我(教师)、文本与学生的心灵。它使文本展示出了无限丰富的意义,它诱发和促使儿童产生了“梦”,并从中获得满足、自由、愉悦、释放、享受。

结合教材,依据学情,教师创设有效情境,给学生“梦”的源头活水,可以催化学生“梦”的生成,帮助他们寻找到自己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当他们进入情境时,物我同一,激情飞扬、神思畅达,他们内心的潮汐开始涌动了: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喜欢的角色让他们关注;蝙蝠怎么能在漆黑的深夜自由飞行呢――与既有经验的冲突让他们好奇进而探索;多变的云房子,难忘的泼水节,台湾的蝴蝶谷――诗情画意让他们心驰神往:军需处长与云中山一起化作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伟大的人格让他们的灵魂得到洗涤……枯燥的文字材料被学生激活为生动的场景、形象的画面、动态的世界,他们神游其内,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穿过历史的长河。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有了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而其主体意识就在一个个“梦”中逐步形成,逐步深化。

二、欣赏想象,还学生“梦”的独特感受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我们难道能套用成人惯常的评价标准、思维模式吗?

欣赏每一个学生的梦,就是珍惜学生童年天然的、丰富的想象世界和精神需求。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尊重每一个学生自由而多样的思考方式以及由此而来的独特享受,允许他们用各种独特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语文。

欣赏每一个孩子的梦,教师必须拥有一双“儿童的眼睛”。用儿童的眼睛观察,教师就会获得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儿童的眼睛观察,就会重拾久违的纯真、善良,就会接纳“老鼠和猫交朋友”的离奇、怪诞,就会微笑着面对这些天然智慧的闪光;就会认同《三袋麦子》中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勤俭节约、小猴的聪明能干……于是,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宣布那只属于“我”的与众不同的发现的自由。

三、拓展时空,让学生“梦”得美丽高远

儿童的多彩梦就如轻盈的蒲公英,乘着风儿的翅膀遨游天地才是最大的心愿。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让学生“梦”得美丽、“梦”得高远。

首先,要给学生“说自己话”的自由。琵琶大师刘德海论述琵琶教学时说:“脑袋是教师的,手是学生的,声音还会自然吗?”同样,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高质量的阅读活动需要阅读主体生活体验和生命激情的充分投入。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表达,甚至用自己的身体表演,获得自我满足。于是,高涨的热情将会有力地支撑学习活动。身处有限的空间,心灵却在高远地飞翔,激情泛起的才智与探索生成的快乐不断喷涌。于是,有形课堂学习的结束同时意味着无形课堂学习的开始。

其次,要指导学生“话说自己”的策略。我们常常误以为,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去获取课本知识,忽视了启发学生的新视野对自己已有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规律进行重新发现和调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该在儿童的内心深处培育一位教师,请“他”启发学生随时用个人最优的方式解读语文,编织梦想。课堂上,教师应该有示范,学生在聆听教师“梦”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比照自我:应该经常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的自我认识由模糊走向明晰;应当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在相互的碰撞中获取视界的拓展。

再次,要丰富学生“自己说话”的内容。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要让儿童回归远离了的生活世界。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境,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是学生“梦”的发源地。小诗人金今的母亲就说过:“生活,为她构成了一个令她随时想象的空间,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那里的遐思妙想是一个女孩心灵的版画。”因此,我们要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自然探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民间采风,引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感悟,既学会生活中的语文,又在语文中学会生活。

上一篇:精心设计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 下一篇:学习超市――构建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