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江城:“家”和万事兴

时间:2022-09-05 03:52:42

2月28日一早,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多个部门组成的工作组从县城出发,前往曲水乡。工作队员们已经记不清到过曲水乡多少次,走访过多少村民,为了帮助村民解决纠纷和生产生活困难,有的队员在曲水乡驻扎最长达3个多月。

这一次,工作组的任务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对乡村中仍然存在的困难,进行再梳理、再调查。当天下午,江城县委书记胡良波也赶到曲水乡与工作组汇合,共同走村串寨,了解民情,解决民困。当天,工作组到怒那村调研,第二天上午,走访了龙塘村的几个村寨。胡良波说:“做群众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大的问题解决了,小的问题还有,新问题、新情况也会不断出现,一段时间不去走访调研,心里就不踏实。”

而让胡良波踏实的是,2008年以来,江城县狠抓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下大力解决影响江城社会稳定的各种纠纷和隐患,全县共调解重大矛盾纠纷200余件,历史上遗留的矛盾纠纷95%以上得以成功调处,未发生越级上访事件,未发生一起因纠纷导致的群体性械斗事件和人员伤亡事件。广大干部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意,关注民生,为民解忧,各级干部走访群众达2.5万户,为民办实事办好事4000多件,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了,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做实:调查研究深入到位

2009年3月,曲水乡农民与云胶江城分公司由于土地租赁纠纷,引发了数百名农民抢割橡胶和阻挠公司胶工开割橡胶。农民与胶工、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交错叠加,群体性械斗和随时有可能爆发。

3月初的一天,胡良波接到紧急电话,农民和公司胶工手执长刀要打起来了,人数有上百人。正在附近的胡良波带上工作队员,急速赶往现场。当时,山下的人往上冲,山上的人向下冲,双方在一个山坡上形成对峙。胡良波第一个冲了过去,一屁股坐到对峙双方的中间。“坐下来,大家都坐下来,有什么问题来跟我讲”,边说边从包里掏出香烟,递给两边的带头人。工作队员们陆续赶到,分头安抚、劝解,终于避免了一场。

“当时你真的不怕?”

“怕,两边的人怒气冲冲的,有点风吹草动肯定要打杀起来,我是县委书记,这个时候再危险,我也必须进去。”

曲水乡群众纠纷最严重的关头,省市县工作组措施果断,处置得当,在20多天的时间里有效化解了多起即将发生的冲突事件,劝返了抢割橡胶的农民,妥善调整了土地租赁的利益分配,使曲水乡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群体性冲突,主要领导一定要第一时间到现场。如果害怕回避,或者让一般工作人员去调解,不但对事情的解决无济于事,还可能引起事态进一步恶化。主要领导去了,可以当场拍板解决一些诉求,双方的怨气就能减弱,缓解事态。”

胡良波介绍,江城县围绕调整利益分配这个核心,创新调处机制,推行“五到位”工作法,有效化解了影响发展和稳定的主要矛盾纠纷,即调查研究深入到位、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思想工作到位、法律手段跟进到位、后续工作完善到位。江城县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加强排查工作,主动超前解决问题;加大初信初访处理力度,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实行领导包案,确保问题件件抓落实;加大案件督查力度,确保群众满意。结合江城实际,建立了“5+3”为民服务制度,即:民情责任区制度、人民勤务员制度、民情联系会议制度、民情巡视员制度、民情考测评制度以及上镜承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成果倒逼法。以实际行动服务于民、取信于民,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

做细:合理诉求解决到位

2008年开始,江城县群体性上访、冲突事件接连发生。全县排查下来,较大的矛盾纠纷就有上百件,县领导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救火”上。如何尽快解决矛盾纠纷,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江城县实行了县领导包案制,除县委书记和县长外,其余副县级以上干部都必须负责解决几件矛盾纠纷事件,赋予相应处置权责,限期完成。

在康平乡,有着两个相邻却不和睦的“邻居”,两个村寨都叫两棵树,一边是外州市移民村,一边是当地的瑶族村寨。从2002年开始两村群众为争地不断发生矛盾。两边群众打架、冲突,甚至放火烧山的事故没少发生,矛盾好多年也没有解决,甚至越来越激烈。

包到这个积案的是县政法委书记苏春和,他率领工作组住进了两棵树。

江城实施外州市异地扶贫项目已经七八年了,但是当地群众对移民一直有些看法:“移民不讲理,经常上访、打打闹闹,抢当地人的土地和树林”。苏春和调研后却得出了相反的看法,移民们的上访是有道理的,移民项目实施中有些问题确实没有解决好,安置移民时征用的土地并未办理相关手续,并支付补偿款给瑶家山村。如果当地群众收回了土地,移民们无地可种,靠什么生活?事关生存,每个人都会去争去闹。

“调解纠纷,一定要心里装着群众,从群众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苏春和感慨,“这起纠纷,其实过去也曾调解处理过多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因素,一个是过去调解处理中,过多地使用行政手段,去压、去堵,另一方面就是没有触及利益调整这个核心,所以矛盾纠纷平息几年又要闹一次。”

苏春和带技术人员重新测量、划界、清算,并着手征地补偿款的赔付。2002年确定的赔偿价是一亩地每年80元,但到了2008年市场价已经是300元,“考虑到保稳定促和谐,保障群众利益,我们决定在原先定价的基础上,每亩地再补220元的‘生产资助金’。”抓住了利益调整这个核心,苏春和带领工作组在当年底前完好解决了这一积压多年的矛盾,“两个村寨的孩子都在一个学校上学,和睦相处并相互感情融合才能带来一方和谐”。苏春和介绍,江城县领导还给移民起了统一的名字“新江城人”,在落实政策、实施项目中与其他本地人同样对待,希望尽快促成移民们融入本地人的生活圈、文化圈。2008年,苏春和包下的5个纠纷案,在年底前全部如期解决,2009年,他又牵头解决了涉及5个乡镇、5万多亩土地的一件林地纠纷案。2008年以来,通过县领导包案,成功调处47件矛盾纠纷,而乡镇、部门共87名班子成员调处包案87件。

解决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是化解矛盾的核心,只有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土地利用和利益分配调整问题,才能真正地化解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做过坝伞村龙洞河小组30多年会计的老党员段加宝,在2006年、2007年当地橡胶产业矛盾一步步激化的过程中,始终帮着村里做群众工作,劝导大家不要做出过激行为。“但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政府最后协调重定了我们和云胶公司的协议。”现在,村民与云胶公司的土地租赁年限由原来的80年规范为50年;对未开割胶园的土地租金,按每年每亩30元兑付;对以开割胶园的土地租金,按每年亩均产值的5%提取,并确定了10000元的平均亩产值和50元每亩的包底价。

“新调整的协议是维护了我们老百姓利益的,我们比较满意。”段加宝说,等过几年家里的橡胶地能割胶了,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做深:思想工作细致到位

2008年,在曲水乡大绿满村老杨寨,曾发生过村民上山私砍橡胶、聚众与橡胶公司对峙冲突的状况,村民李永清在其中是带头者。他带村里群众上山砍伐橡胶树、煽动大伙堵路“抗议”,说要“讨回自己的利益”,甚至还鼓动村里人每户出资1000元,要到外地请律师来和公司、政府“打官司”,大家的情绪被激起,一时间,老杨寨不再平静。

冲突矛盾日益加剧,工作组进驻村寨调解、处理,找来党员谈话了解情况,向群众耐心讲解相关政策和处理意见。一天中午,工作组再次召集村民开会,听取群众意见,宣传有关政策。会场上,李永清站起来,大声发难:“这些地就是我们的,你们不用多说了,我们不会听你们的,我们就是要去打官司!”对此,工作组组长、县公安局局长车立品理直气壮地进行疏导,给大家讲法律、讲道理。

车立品顺势引导:“请大家相信县委和县政府,土地纠纷和其他的困难,我们都会一一解决。”他又向村民介绍了调整土地租赁价格的措施和进展情况,以及即将帮助老杨寨实施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大多数群众当场表态,要配合好工作组搞好工作,不再去吵闹。为了维护老杨寨的稳定团结,江城县政法机关依法对李永清乱砍滥伐等犯罪行为进行了惩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法办事的原则,受到了老杨寨群众的拥护。受到法律惩处的李永清,也逐渐认清了错误,转变了思想。事后,他特意到公安局,找到车立品,感谢政府教育和帮助了他。李永清还主动到其他寨子现身说法:“不要再闹了,要相信政府,相信工作组,他们真的是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继续打打闹闹是没有好处的。”

做活:后续工作完善到位

“以前半个月都见不到乡里干部一面,现在却差不多天天都能见到,常常还一起同吃同住。”怒那村箐头村民小组组长陈少青对比这几年间的变化很是感慨,曲水乡橡胶产业矛盾在2009年得以解决后,群众生活、干群关系都得到了大发展。“现在明显地感觉出县里、乡里的领导干部们愿意和我们亲近了,会主动关心我们的困难、解决我们的问题。”

2006年怒那村人均纯收入仅1240元,但到了去年,加上土地租金已上升到4000元以上。县里、乡里政府也大力投入道路、厕所、文化活动室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短短一两年,整个村寨的样貌和氛围有了很大变化。

陈少去年刚搬的新家,三层小楼的屋子宽敞亮堂,一楼还留出了两个门面用于经营日用品买卖。“不单我们家有新屋子,我们寨527户人家有一半都修建了新房,大家都很高兴。”随着“安居工程”的实施,村寨里新修房屋的人家都得到了2.5万元的补助。

在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后,江城县工作力度不减,组织力量不减,积极做好后续工作,先后实施了投资额达2000万元的涉胶地区通达工程和人畜饮水、农村通电工程等项目。2009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投入安居工程600万元,实施曲水乡、嘉禾乡涉胶地区民房改造969户。县里还整合各项资金1.1亿元,重点建设3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使1400多户群众受益。

化解了矛盾,群众得到实惠,企业的发展也得到兼顾。

2009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协调下,云胶公司与胶农达成了新的开割林地租金协议。公司总经理李中心表示,“利益调整到位,我们与当地群众的关系更加和睦。现在,我们企业的目标是民族团结、地方繁荣、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目前,云胶公司已拥有实际橡胶种植面积11.47万亩、总资产3.8亿元,近9000人参与了公司橡胶种植生产,占到了曲水乡总人口的63%。2010年,公司生产干胶7093吨,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达16511元,割胶岗位收入达到了22190元。另外,近年来公司在当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投入,先后投入5327万元,大力支持曲水乡的各项社会事业。

“只要做到调查研究深入到位、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思想工作细致到位、法律手段跟进到位、后续工作完善到位这‘处置事件五个到位’,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一定能抓出成效。” 江城县委书记胡良波这样感慨。

2010年,江城政通人和,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县呈现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好局面。

上一篇:一名劳动者的困惑 下一篇:食品之痛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