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创设电子专业课堂氛围,开启学生思维活动

时间:2022-09-05 02:30:36

浅析如何创设电子专业课堂氛围,开启学生思维活动

【摘要】当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厌学已成为教师、学生、家长面临的一件大事,导致学生厌学往往是学生的不良心境所致,而不良心境又和学习氛围密不可分。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自身状态调节入手,改进教法,创设课堂良好氛围,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乐学、好学潜能,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潜能 主动参与 专业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23-01

厌学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更是如此。导致学生厌学往往是不良心境所致,而学生的“不良反映”又和学习氛围密不可分。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现代心理学证实,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够活跃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一种和谐、融洽、愉快的情境,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达到“乐学、会学”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因问题而启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提问本身就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所在。好的问题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精心设疑,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提出一些形式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适当的问题,教师不直接揭示矛盾,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以此来调动起他们思维的潜能。而电子专业课中这样的知识比比皆是,只要老师平时注意积累,加以整理,那么教学效果显而易见达到预期目的。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乐学、好学潜能

课堂气氛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氛围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感染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良好环境,能使学生乐于上课消除厌学情绪。具体做法如下:

1.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奠定课堂氛围基础。教师心理状态的高与低是影响整堂课气氛的关键。假如教师脸上总是“阴云密布、愁眉不展”,又怎能让学生感受到“阳光灿烂、春风满面”?教师在讲台上不经意的一个小“哈欠”,讲台下可能早已是“鼾声”一片了。因此,每次上课前,我都力争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绝不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2.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工作忙,师生平时交流时间少,所以教师更应珍惜课堂教学中师生积极情感的建立、交流和发展。

3.善待每一个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不喜欢专业课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目前课改大潮中必须重塑专业课堂,使专业课有鲜活的生命力。课堂上,当有问题需要讨论回答时,我总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例如,我时常抛出一个学生似懂非懂并且又很有意思的问题,任由学生尽情发挥,畅所欲言。兴之所致,甚至举手都可免除,起身即讲,讲完则坐。我则在精辟之处加以表扬,不准确的地方也从不讽刺批评,让他坐下继续思考。当然,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调控课堂秩序的能力,并应以理服人,做好引导工作。

4.引入现代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我把三相交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内容做成课件,使该知识特点一目了然,再配以与之相符的音乐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不仅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且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再比如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辅助以现代教学媒体,通过到工厂实地观摩和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能得到增强。

三、创设多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能否较好地完成一堂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是教学取得良好结果的必要手段。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小制作,使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会。例如指导学生制作一个“电子抢答器”并在课堂提问中使用,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教学与实践,效果显著。

2.创设“实物”情境。

如讲到“光电二极管”时,我把自己去北京旅游时买来的电子音乐生日蜡烛摆上讲台,让学生们仔细地看一看,让他们每个人都亲手摸一摸,点燃一下,拆开来再看一下,这样会使他们深切的感受到,电子就在他们眼前,电子就在他们“手中”。

3.“理实”结合。

教学应该是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方法。课堂上,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些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代替教师“上课”。如讲到“自感现象的应用”时,可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利大还是弊大?”展开讨论,争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续了几课时,不仅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对事、对人不盲从的健康心理。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创设多种教学情境,给每个学生以展现的机会,让他们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功。这样学生就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韦志成《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58

[2]周大平《素质教育离不开宽松的实施环境》

[3]赵恒烈、冯习泽《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心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张世臣等主编

[5]《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张燕镜等主编

[6]郭景扬、林丙义《历史教育心理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上一篇:让孩子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亲密接触 下一篇:激活政治思想课堂教学 开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