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方能迎来烹饪专业招生的春天

时间:2022-05-26 11:38:23

课程改革方能迎来烹饪专业招生的春天

【摘要】课改具体内容就是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课改的性质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只有对烹饪专业现有课程进行彻底改革,更新现有的专业规范、教材和教育教学理念,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真正受企业欢迎的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烹饪专业招生萎缩的现状,迎来烹饪专业招生的春天。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手段 教学理念 招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02-01

近十年来,我省在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课程改革推到所有中职烹饪工作者的面前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宗旨和教学目标,都必须借助课程这座桥梁才能最终实现。

一、成立课程改革小组,育才先育人,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

成立课程改革小组,专门研究烹饪专业课程改革,首先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就是从事职业的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一般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等。在这诸多因素中,除了必备的“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责任心,质量意识,组织纪律性;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富有集体荣誉感及团体精神;富有自信心,勇于承担风险,承受挫折,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具有学习能力,保持进取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开拓、创新等等。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其实就是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尽一份力,制造各种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课程改革小组教师围绕教学和当前餐饮的发展状况,为学生举办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讲座。

二、材,开发校本,把学生发展规划和自身实际相结合

经济的发展促进烹饪的发展,同时烹饪的发展也带动着经济的发展。所以,烹饪专业的教材应由国家或地方教育、劳动等主管部门共同组织编写,结合中职培养目标,结合烹饪界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按照教材的特点,编写一套涵盖烹饪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比较规范的教材,作为各学校参考的蓝本,同时,各校可以根据本地区自身的特点和自己的培养目标,编写校本教材,我校烹饪校本教材编写就围绕淮扬菜系的特点,再加点其他菜系的招牌菜,这样,学生专攻淮扬菜,便于他出去即能顶岗实习就业。其他菜系,有所涉及,是为学生将来到外地发展做点铺垫。编写的校本教材体例、体系完全根据学校的需要自己设计。

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生源的素质情况、学校自身的经济条件、物质条件和师资状况,尤其是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更注意贴近专业发展的实际。

烹饪教材编写要改变过去像菜谱的设计,增加地方特色版块,增加点传说典故,增加点文化厚度,还可以根据烹饪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中强调的营养配给,添加点地方文化色彩,教材语言,一扫过去抽象、含糊、刻板的缺点。内容覆盖面要大、信息量大,浅入浅出、紧扣市场的要求,不仅作为一种教材,还可以作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有据可查、有据可依的工具书。

三、课程比例重新调整,处理好基础课和专业课、把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相结合

烹饪专业课程设置,一贯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片面地以为专业课学生就是学习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学生的文化素养主要靠文化来培养。其实,烹饪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只要课程教学设计得巧妙,学生一样可以受到文化的熏陶,得以陶冶情操。

重新调整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以及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习课之间的科学比例,要对基础文化课进行压缩,将烹饪英语、烹饪美术等纳入专业理论课的范畴,拓宽专业理论课。该比例除生产实习一年外,可订为专业方向课、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与公共必修课程3:7,甚至更大一些;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习课之间的比例更新为1:2,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专业、了解专业、深入专业,建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所学习的专业。

四、工学交替,强化实习,课堂引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国外以及苏南浙江一带校企合作已经形成了很多成功的模式,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的“工读交替”式的办学模式,可以让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很深地介入到学校的具体事务上来。主要是参与到课程设置课程计划教学实习等各个环节,加大学生实习的时间,甚至,将自己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将学生作为将来的熟练工手把手地指导。这样,企业对所要聘用的人员从面试到培养到成熟到考核,全程在企业的视野当中,企业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思考,这样的工学交替,企业是最大的收益者,而在同时,学生与学校,也多都是获益者,真可谓是三赢。

五、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让老师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双师型”的教师,一个“双师型”的教师在具体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起着身体力行的作用,他们本身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烹饪专业是否能够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人才,和他们是否具有足够的水准、是否敬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学校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积极关心、爱护他们,摆正他们在职业学校的位置,不断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树立信心,找出差距,敢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烹饪专业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叶昌元 冯建平《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研室

[3]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的解构、建构与践行 》讲座

[4]网络资源

上一篇: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