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9-05 01:16:24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方法:以2013年11月-2014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8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CRP、TG、HDL、LDL4个方面组内比较均有所改善,但组间相比,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分析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时间,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AMI)的中间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AMI类似,只是程度不同,都是在冠状动脉固定狭窄的基础上,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阻塞冠状动脉,从而引发严重的心绞痛。近年来,随着冠心病血运重建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有效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以及患者寿命的延长,UA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1]。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都是临床上常见治疗UA的药物,但多采用单一药物治疗,本研究拟以我院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资料,观察和分析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1月-2014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8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标准[2]。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8.2±5.8)岁,平均病程(5.8±2.7)年,采用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7.6±5.7)岁,平均病程(5.6±2.9)年,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干预在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534, 20mg/片),20mg/次,3次/d以及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50,10mg/片),10mg/d。以21d作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的变化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其中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4/5以上,静息心电图ST段或T波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1/2~4/5,静息心电图 ST段回升 0.05~0.10mV以上;无效:上述指标无变化或加重。有效率=1-无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正态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S±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CRP、TG、HDL、LDL4个方面组内比较均有所改善,但组间相比,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比较(S±D)

2.2两组患者治疗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显效13(31.0%)例,有效21(50%)例,无效8(19.0%)例,有效率为81%,而干预组显效25(59.5%)例,有效15(35.7%)例,无效2(4.8%)例,有效率为9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多数UA事件的发生时由于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富含血小板的聚集造成管腔部分或完全闭塞。解除心绞痛症状,预防心肌梗死和防止死亡是UA治疗的首要目标,常见的药物治疗以β受体激动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等为主,虽具有改善冠脉血供、促进侧支循环、降低外周阻力和减少心肌耗氧等功效,但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心脏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服药后仍出现心肌缺血,且突然停药会导致病情反复,因此安全有效的药物对UA患者尤为重要[4]。曲美他嗪通过减少脂肪酸β氧化,防止细胞内ATP水平下降,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同时确保离子泵的功能完善和跨膜钠-钾泵正常转运。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周围循环血流量,减缓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心肌代谢和心肌能量的产生。阿托伐他汀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该酶调节肝脏对胆固醇的合成,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显著调节TG、LDL、HDL在体内的水平。

本研究中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在发挥各自药效的同时,还起到协同作用,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CRP、TG、LDL、HDL改善显著(P

参考文献:

[1]谢华.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5):158-159.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 3):254- 261.

[3]梁雪珍. 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275-276.

[4]吴志金.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82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7):159-160.

上一篇: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解读对抗感染治疗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我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临床应用的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