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干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05 12:35:58

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干预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普遍存在,可以归为两大类。产生的原因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对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 问题行为 课堂规范 干预策略

体育课对于完善高中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根据我国心理学家调查研究认为,现阶段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比例达97.2%。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对教育目标的达成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伤及学生人格的发展。所以妥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对体育新课程改革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的类型

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发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与体育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体育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可以归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扰乱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二是间接干扰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

直接扰乱体育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主要有:他人的问题行为:推撞、追赶、相互打骂、讪笑等;过度亲昵的问题行为:擅自离队、换队、在队伍里交头接耳、相互拉扯等。故意惹人注意的问题行为:口出怪音、高声谈笑、故作滑稽表情和怪异动作等;盲目反抗权威的问题行为:不服从指挥、故意不遵守规定、反对体育委员和体育教师等;冲突纷争的问题行为:相互攻击、恶意指责、打架斗殴、彼此争吵、争抢体育器材等。

间接扰乱体育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有:注意力涣散的问题行为:上课时凝思发呆、心不在焉、胡思乱想、手脚不跟教师做动作等;草率行事的问题行为:不按动作要领做动作、不按教师要求做动作等;胆怯退缩的问题行为:孤僻离群、胆怯退缩、怕做动作、不参与同学的相互帮助、不敢为同学们作示范等;抗拒厌学的问题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

二、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对体育课目的任务认识不足。部分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上并不需要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上体育课可以自由活动,认为教师组织教学是一种多余,从而造成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这也是许多学校的通病。

2.自身身体、心理原因。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往往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容易引起冷漠、过度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对一些小挫折、小困难不能承受。有时还会把教师的好言相劝、教导当做挖苦、讽刺,产生一种厌恶体育老师的心理,进一步演化为厌恶上体育课的行为。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教法不合理。由于体育教师对教材、教法钻研不足,对学生缺乏了解,所以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进度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因而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

2.教师对课堂管理不善。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等。如: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不分青红皂白大加训斥,甚至动手打学生。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以致无法控制。也有的教师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的对抗行为。

三、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多方面的,表现也是多样的。因此对问题行为的矫正,也应有针对性,并且是多方位的。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以自己的水平、能力、个性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在学生中形成真正的威信;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提高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各项练习的设计合理、紧凑,严肃课堂纪律,提高上课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对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目的、动机的教育,应在学生高中刚入学时就进行,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对体育课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它有别于小学、初中的体育课,避免学生由于不明确高中体育课程的目标,而导致问题行为。

(三)加强心理辅导,消除心理障碍

教师要给学生以爱心和关怀,多关心学生,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各种状态,为学生及早排忧解难,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涉,让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体育课的学习。

(四)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体育评价体系

要把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和体现教学活动质量优劣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同时兼顾其内在联系的各种要素,根据它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确立不同的权重,充分反映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益,使评价指标趋于合理、准确。评价中要不仅关注学生体能的增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体育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养成,更要重视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综合功能。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基本上在室外进行,因此教师难以照顾周全,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在所观免。因此,体育教师只有牢固掌握预防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才能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卫民.论中小学生体育课堂里的问题行为及其处理矫正体育学刊.2000.2.

[2] 邵林.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2.

上一篇:影响高校不同体育专业学生篮球比赛情绪变化的... 下一篇:中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