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全球战略部署与中美关系

时间:2022-09-05 11:57:16

当前美国全球战略部署与中美关系

摘 要 “9.11”事件发生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无论是为了实现独霸全球的战略目标,还是从本身的安全利益着想,美国当前关注的重点仍是全球恐怖活动和伊拉克战争。美国是一个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家,多少年来,它一直把对外活动重点放在欧洲,但是东亚经济迅猛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引起了美国的重视,为此,美国的对外战略部署在进行适当的调整。中美关系确实也很复杂,既有许多共同的利益,也存在不少重大的分歧,这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和平协商,以消除分歧、增进了解。

关键词 美国全球战略 中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6)03-0001-07

在过去的2005年,中美关系又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尤其在美国,“中国”、“中国军事力量扩张论”、“中国的发展对美国安全构成了主要威胁”等敌视中国的言论不断出现,有关“遏制中国”、“敲打中国”、“重新建立一个对抗中国的西方阵营”等主张一再出台。与此同时,美国进一步加强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军事活动频繁,在贸易、金融等方面不断向中国施压,并且大力逼迫台湾购买先进武器,以至造成美国在反恐和伊拉克战争似有所得手后,战略重点正在向东亚地区转移的印象。

另一方面,舆论中也大量出现“美国不必担忧中国的发展”, “美国将继续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围堵中国难以奏效”等反对“妖魔化”中国、把中国“制造”成敌人的言论;呼吁不要挑衅中国,要理解中国,要表现理智合作。他们认为对华政策应该转换思维方式,中美关系需要保持稳定。

上述两方面情况,反映着美国国内在新形势下对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又经历了一场大辩论,一些学者认为这显示着美国领导人对中国发展的矛盾心态。去年小布什总统5月31日接受《福布斯》记者采访时,肯定当前中美关系是良好的,同时又强调中美关系是“非常复杂的”。8月,国务卿赖斯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紧跟总统着重表示“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复杂的”。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在小布什总统访华前夕,也对记者说:布什总统用“非常复杂”来形容中美关系是非常恰当的。

中美关系确实非常复杂。首先从双边关系来看,中国完全不同于美国以前遇到的任何一个被视为对手的强国。在冷战时期,苏联只是与美国军事对抗,可是现在中国与美国从经济、贸易、金融到政治与安全以至科技和文化都有着相当密切甚至可以说全方位的关系,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

更为重要的,中美都是世界大国,中美关系必然要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冷战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从冷战后美国几任总统的言行来看,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十分清楚,就是充分利用苏联解体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和美国一超地位,趁“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支配权无与伦比”的时候,独霸全世界,建立起美国在军事、安全、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绝对优势,使21世纪成为由美国领导、为美国利益服务并按美国意愿行事的“美国世纪”。小布什总统表现得更为急切,因此其推进的政策也更具扩张性、进攻性和冒险性。美国为了实现这一全球战略图谋,明白地表示不能容忍出现任何一个可能在全球和地区向美国挑战的大国。小布什执政后便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中国与俄罗斯一起成为美国要着重对付的对象。

可是,国际风云变幻不定,形势发展往往比个人意愿强。早在冷战刚结束时,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过去两霸争夺世界,现在比那个时候要复杂得多,乱得多。他还说,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1]现在连美国著名政治家和学者布热津斯基也认识到这一点。他在新著《大抉择》的序言中就写道,美国曾经勇敢地面对过“一只瓶子里有两只蝎子”的可怕现实――美国和前苏联用毁灭性的核武器相互遏制,而现在它面临的麻烦更大,如渗透进来的暴力、不间断的恐怖主义活动以及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2] 而且,美国虽然十分强大,在军事上无可匹敌,在世界事务主导权方面占有优势,但也不是无所不能,它难以为所欲为。“美国虽可以说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最强大的国家,但同时其本土也是独一无二的最不安全的地方”。[3]“9.11”事件后,美国不得不把持续不断地寻求国家安全成为美国政府的主要目标。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也不得不进行调整。防范恐怖主义威胁成为美国领导的工作重点。

“9.11”事件发生以来已经四年多,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也有三年,世界形势在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小布什总统一再声称,世界将变得更加安全了。可是国际和美国舆论却普遍表示置疑。在美国国内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小布什总统的支持率急剧下降。

首先,全世界的反恐形势由于伊拉克战争变得更加严峻了,美国人民感到更加不安全。西班牙《起义报》在“9.11”事件四周年时发表文章,列举许多数字说明世界没有变得更加安全。根据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由于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基地”组织在招募新人时的吸引力大大加强,其招募工作在加速发展。这几年虽然美国本土没有再发生大规模袭击事件,可是继西班牙之后,2005年7月,在美国的坚定盟友英国首都伦敦又连续发生有史以来伤亡最惨重的恐怖袭击,舆论认为这是英国为参加伊拉克战争而付出的代价。紧接着埃及著名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也遭到恐怖袭击。据报道,2005年世界经历了“9.11”事件以来密度最高的恐怖袭击。11月9日连被称为“中东绿洲”的安曼也蒙上恐怖的阴影。专家们认为,这些恐怖活动都是受到同一思想形态的驱使,向分散性、小型性和本地化发展,各自为战,花样翻新,又在一定程度上互有关联,因此更加难以阻挡。阿富汗仍然是恐怖主义活动的基地,伊拉克现在又成为另一个更大和更加活跃的基地,是各种极端势力培训和扩散的中心。

就在伦敦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伦敦市长麦肯・利文斯通坦言,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是孕育伦敦爆炸案等恐怖袭击的温床。布热津斯基在《大抉择》一书中,十分肯定地说:“就‘9.11’事件而言,的暴行尤其是他们将暴行集中在美国这一点,显然与中东的政治史有很大关系”,“美国插手中东事务,显然是把矛盾对准美国的主要原因,这是无法逃避的历史现实”。可是美国不愿将恐怖主义与它的政治背景联系起来看,不愿承认“9.11”事件与中东现代政治史之间的联系。他认为这种拒绝承认的态度是危险的。美国人在恐怖主义问题上的观点脱离了恐怖主义的政治背景,美国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立,恐怖主义威胁甚至还有加剧的可能。[4]

美国想方设法要主导中东事务,它激起阿拉伯和伊斯兰教徒强烈的反美情绪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从长远来看是美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严重偏袒以色列和大量攫取中东石油财富,并为此在海湾地区保持军事存在,亵渎了穆斯林最神圣的土地;从近期来看,则是美国编织不存在的理由悍然发动侵略伊拉克的战争。在这种强烈的反美情绪中便会滋生极端的原教旨主义和。

三年来小布什总统一再为自己发动伊拉克战争辩解,近期又反复宣传美国在伊拉克和中东所取得的成就。可是美国和国际舆论却普遍认为:“伊拉克安全局势糟透”,“美在伊安全战略濒临破产”,“小布什政策将会在伊拉克铸成大错”。人们可以从军事、安全与政治两个方面来了解伊拉克现状和美国的处境。

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军人数原为13.8万人,为了维护选举时的治安,去年10月底已增至16.1万人。美军除负责维持社会治安外,还不断集中兵力向反美武装力量进行清剿和围歼。可是,反美武装活动却有增无减,人数也越剿越多。伊战同越战不同,在伊拉克目前仍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反美武装的领导和党派,难以发动大规模有组织的进攻。可是在反对美国军事占领和武装统治方面同样有着全民性的基础。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国防部在一次秘密进行的调查中了解,45%的伊拉克人认为对美英联军发动自杀武装袭击是正当合理的行为,在部分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65%,82%的伊拉克人“强烈反对”联军的军事存在,不仅逊尼派,许多什叶派伊拉克人也是反对外国军事占领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虽能压制伊拉克抵抗势力发动大规模的反抗,却没有能力控制局势使之进入稳定状态,而且美军的死伤人数不断上升。当10月25日驻伊美军队部宣布美军士兵死亡人数突破2000大关时,美国舆论哗然,认为这个日子是一个“悲剧性的里程碑”。小布什总统的支持率旋即下降,《华尔街日报》当天公布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美国第一次有大多数民众认为伊拉克战争是错误的,53%的人反对这场战争。

面对国内反战呼声不断增长,小布什总统在12月14日的演讲中不得不公开承认,导致战争的许多情报后来被证明不属实,“作为总统,我对下令发动伊拉克战斗负有责任”。可是他仍坚持认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没有错误”,因为伊拉克有个萨达姆。他拒绝制订撤军时间表。他说,萨达姆被后,美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的目标是在他(萨达姆)生活的地方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伊拉克”。他企图以此来进一步争取群众的支持和为美军士兵打气,但也更加清楚地暴露美国领导层的霸权图谋,并向世人传达了美军必须在伊拉克坚持下去的信息。美国政府当前在伊拉克着重从两个方面花费更大的精力。一是,加紧培训和使用伊拉克军队与警察来处理伊的治安问题,以便美军逐步脱身;再是力图通过所谓选举来建立一个亲美政权,并使之成为中东按美式自由与民主建立起来的样板。但事实证明,这是美国统治阶级一相情愿的主观愿望,很难真正实现。

过去一年,通过美军占领和控制,美国全力在伊拉克营造美国式的议会民主。伊拉克经历了战后首次过渡议会选举、宪法草案全民投票和正式议会选举。小布什总统在2006年元旦贺词中,称赞“伊拉克人三次在自由选举中行使了投票权”,并称伊拉克是一个年轻的民主国家,美国将继续站在它一边,为子子孙孙奠定和平的“基石”。可是,事实上,伊拉克民众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反而不断恶化,和平也遥遥无期。经历这一年的选举活动,伊拉克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矛盾、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的矛盾以至什叶派内部的教派矛盾都更加暴露,显得十分紧张,相互之间的暴力活动层出不穷,死伤无数。而且,这次选举后的初步结果显示,同伊朗有关联的什叶派伊拉克团结联盟赢得多数席位。2005年12月21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新闻分析文章说,建立在宗教和种族基础之上的伊拉克政党取得了巨大的优势,而较为开明的联盟则表现不佳,这凸显了小布什政府所谓在中东传播民主的计划中隐藏的潜在危险,选举会加深而不是消除社会分歧,可能会加剧而不是缓和政治动荡局势。该报认为,伊拉克选举结果将给美国的政策带来新的挑战。去年12月举行了议会选举,今年4月才勉强组成政府,由此可见相互矛盾之深。

小布什政府现在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国内反战和要求撤军的呼声不断增长,2005年底小布什总统不同寻常地发表多次讲话进行“公关攻势”,为伊战辩解,并且故作姿态,下令将驻扎在伊拉克的17个战斗旅减少到15个。美军官员表示,撤离的人数不会很多,大约为三、五千人,但标志着一项小心翼翼的重新部署的开始。但另一方面,他坚决反对 制定撤军的时间表,强调美国部队在完成他们在伊拉克的使命前不能撤退。他还向公众阐述一项长达35页的“在伊拉克获胜的综合战略”,他反复说明立即撤军“是个巨大的错误”。基辛格也公开撰文反对制订撤军时间表。他认为,草率行事的结果将留下一个衰败国家和一个烂摊子,并且会对该地区以及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灾难性后果。

但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驻伊联军正在分崩离析。美国发动战争时,曾号称有来自38个国家大约30万人参加了多国部队,现在多数国家的部队正在全部撤离或者逐步减少。毫无疑问,这将增加美军在伊维护治安的负担。

2006年11月,美国将进行中期选举,2008年又要忙于大选。毫无疑问,恐怖活动和伊拉克战争将成为竞选的重要话题。布热津斯基曾猛烈批评小布什对伊政策,他说他个人认为,就美国付出的高昂代价来说,这场战争不值得。前总统卡特也抨击布什政府使美国的基本原则受到威胁,其中包括实行“先发制人”的政策,以及布什政府在尽一切可能掩盖美军在伊拉克的伤亡情况和支持美军的虐囚行为。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曾发表文章说,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尚遥远,但2006年中期选举也很重要,如果到那时还没有开始撤军,这一问题可能会被当作竞选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进而成为导致共和党栽跟头的“西瓜皮”。

总的来看,无论为了实现独霸全球的战略目标,还是从本身的安全利益着想,美国当前关注的重点仍是全球恐怖活动和伊拉克战争,何况中东还存在对美国来讲十分重要但又难以解决的伊朗核问题和巴以冲突问题。2006年元旦刚过,小布什总统就召集军政高级官员和多位前国务卿、国防部长紧急会晤,听取他们对伊拉克局势的看法,商谈如何推行他制定的“在伊拉克获胜的综合战略”。由此可见处理伊拉克问题的紧迫性和困难。今后两三年,很可能是关键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是否会发生重大变化,将取决于恐怖组织的活动情况、中东局势的发展和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是否有新的决策。

虽然美国正在陷进伊拉克战争和中东的泥坑,但迄今还没有大伤元气。2005年8月底华盛顿研究机构公布的一份报告称,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每月所花的费用已经超出了在越南战争中平均每月的费用。今年4月,美国国会研究处也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在伊驻军的直接费用现在每天达2亿美元。进入第4个年头的伊战开销超过历时8年的越南战争。不过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当时越战费用要占12%,目前伊战只占2%。侵越美军参战兵力最高时达54万人,作战飞机最多时达1800余架,整个战争历时近14年之久。最后美国完全失败,综合国力明显衰退,以至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发表演讲时不禁感叹,“战后26年来,美国地位这样下降,在战后初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同时他提出世界上存在五种力量的观点。[5]当然这两场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不同,可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国际影响力明显下降,国内凝聚力也逐渐减弱,美国是否因伊战陷入衰退尚需观察,特别是要看美国今后一个时期的政策走向。美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可是错误的霸权政策必然要损害和消耗本国的综合国力。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施蒂格尔茨最近在一份报告中说,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上实际开销很可能在1万亿到2万亿美元之间,比美国之前的估计高出10倍之多。报告认为美国政府一直低估了伊战的开销,这场战争的最终花费很可能会比这个数字高很多。美国原指望利用伊拉克丰富的石油收入来进行重建,事实证明,这个如意算盘也在落空,只是美国的军火商和石油财团通过战争大发其财。美国虽然仍很强大,但它不能随心所欲,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正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

布热津斯基在《大抉择》一书中写道,历史是变化的纪录,它提醒我们,万物皆非永恒。美国目前在全球所处的优势地位同样如此,这种优势在某个时刻亦将消失。这一时刻或许来得比某些人希望的要晚,但也许比许多美国人以为的要早。[6] 美国统治阶层也存在着急迫感,要抓紧利用它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良好机遇,建立和发展它在全球独霸的地位。从小布什连任后第一年的言行来看,在对外战略和政策方面,策略手段有着某些变动,要较前灵活;军事部署也有一些调整,总量减少,重点地区加强。但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图谋并未改变,整体战略部署也没有根本变化。打击恐怖活动,防止核扩散和坚持伊拉克战争与促使中东国家“民主化”仍是重点所在,不过它并没有放弃在其它方面的霸权活动。

近两年,美国大力加强在欧亚大陆连结处的另一部分――从高加索到中亚的独联体国家内推动和制造形形的“”,实际上要控制这盛产石油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弧形地带,同时挤压俄罗斯的活动空间。布什政府还渴望树立太空优势,加速部署太空武器计划。

2005年,美国小布什总统、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务卿赖斯和副国务卿佐利克等领导人先后访问了亚洲,亚洲许多国家的高层人物也访问了美国,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活动力度(包括军事活动)明显加强。一些国际问题专家称,针对亚洲出现的新情况,小布什政府正采取措施,力图重塑亚洲秩序。

美国是一个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家,多少年来,它的对外活动重点一直放在欧洲,但是由于东亚经济迅猛发展,美国同亚太地区的贸易额急剧上升,美国的对外战略部署也不断增强对亚洲的投入,尤其是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格外引起美国的重视。不久前,赖斯表示美国将把外交重心转到中国、印度等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这两年东亚经济克服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又有较快的发展。据李曼公司对所有亚洲国家经济总量进行的计算发现,2005年如果换算成美元的话,除日本以外的其他亚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日本,专家认为这是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首次。高盛公司的一份报告预测,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各国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5%,而世界其它地区则是41%。尤其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美国领导层感到“中国的崛起不再是预测,而是事实”。因此深感不安。这两年中美在纺织品出口、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经贸摩擦增多,加上为了转移美国国内民众对伊战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和确保高额国防预算,一些政客和媒体和军界人物积极炒作“中国”和中国未来走向未定论。

这些年形势发展的实际情况表明,中国虽然要逐步使国防现代化,但它不仅在军事上远远构不成对美国的威胁,也不会形成对周边国家的威胁。经济发展由于水平悬殊也谈不上对美国的威胁。经贸摩擦国家之间到处都会有,中美之间互补性却更多。美国从中国的发展获益很大,美国社会正在实实在在地感受从中国商品得到的好处。国际上,在打击恐怖活动、防止核扩散等方面更需双方合作,中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所起的积极和建设性作用更是有目共睹。中国领导人反复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11月小布什总统访华时表示,中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重要国家,希望能继续发展两国很重要的关系。赖斯在演讲中也用一种积极的论调谈论中国。她认为这在国际事务上对双方有很大好处。

2005年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一次演讲中提出美国需要促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这里可理解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同美国利益相关,应该一起负责任。这反映美国承认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有着积极意义。问题是“负责任”一词何所指。中国早就表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是个负责任的大国,而且在东亚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事务中一直表现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受到普遍赞誉。最近,世贸组织成功进行了中国入世以来贸易政策的首次审议,认为“中国是负责任的世贸成员”。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也是众所周知。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认为,美国的领导层都在自负心理驱使下,确信他们的国家是凌驾于世界所有其他国家之上的,因而也就没有必要接受约束。他明确指出,对于世界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美国是否遵守国际法规则。[7]佐利克的真实用意是中国要向美国负责,按着美国制定的规则办事。佐利克的讲话还反映着美国的最终意图是要中国“自由化”、“民主化”。美联社评论说,佐利克的讲话不乏积极内容,但他是迄今为止最明确地呼吁中国向民主过渡的美国领导层人物。

佐利克强调“自由是美国的核心观念”,认为“中国需要和平的政治过渡”,[8]美国从它肩负向全世界传播“民主”“自由”的使命感出发,从它要在全球独霸的战略目标考虑,一直视中国为潜在的对手和“民主改造”的重要对象。对中国这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大国,美国总是不放心和心存疑虑。美国需要利用中国发展为自己利益服务,同时又要千方百计地抑制中国的发展,力促改变中国的发展方向。佐利克在讲话中不仅重视共同利益,而且强调中美需具有共同价值观,要为建立明日的民主中国而努力。[9]佐利克的主张本质上同过去哈斯提出的“融合战略”一脉相承。美国政府在保持对华接触与合作的同时,加大了对中国发展的牵制和防范并要推动中国政治向“民主自由化”转变。小布什政府比较更加重视军事威慑的作用,因而谋求强化“东亚遏制力”,建立环伺太平洋的美军事防御网,尤其要加强同日本的军事一体化,充分发挥日本对中国的遏制作用。它还要在亚洲扩大同盟范围,设法分化印度等周边国家同中国的关系,争取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在经贸方面则不断制造摩擦,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严格控制高科技对华出口。对台湾虽要防止制造麻烦、破坏的稳定,但以台湾遏制大陆的基本方针未变,它在继续向台湾提供先进性武器,并要把台湾制造为大陆的“民主化”样板。

中国作为一个国际上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贯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负责任、建设性的作用。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来讲,中美关系确实十分重要。作为两个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不仅双边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多,互利双赢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而且拥有广泛的共同战略利益,中美关系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中国十分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前不久,主席访美时,向布什总统明确提出,中美双方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更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双方应共同努力,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中美关系确实也很复杂,而两国国情有很大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在一些实际利益方面也会经常产生矛盾和摩擦,因此需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需要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和平协商,增进了解,消除分歧。中国和美国应该在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共同负起责任,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稳定发展,不搞对抗,互不干涉内政,抛弃冷战思维,谋求更多的合作。这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通过主席的访问,中美双方一致认为,良好的中美关系对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具有战略意义。双方都表示,应该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平等协商,妥善解决存在的一些分歧和摩擦。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我们衷心希望中美双方都能认真、负责地贯彻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有关协议,使中美关系稳定地持续向前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 363、354 页。

[2]布热津斯基:《大抉择》,新华出版社,序言,第3页。

[3]布热津斯基:《大抉择》序言,第3页。

[4]布热津斯基:《大抉择》,第33―35页。

[5]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演讲。

[6]布热津斯基:《大抉择》,第2页。

[7]施密特:《未来列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44页、第172页。

[8]2005年9月21日,佐利克在中美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演讲。

[9]2005年9月21日,佐利克在中美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演讲。

收稿日期:2006年5月

上一篇:西方国际体系论探索 下一篇:欧盟的有限战略行为主体特性与中欧战略伙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