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

时间:2022-09-05 11:43:09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

李商隐(约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河内(今河南沁阳),祖父起迁居荥阳(在今河南省)。九岁父死,后跟堂叔学习经书与文章,16岁就以 诗文知名。公元837年(开成二年)登进士第,踏上仕途,但不幸的是他被卷入了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集团的竞争漩涡中成了党争的牺牲品,后又因“活狱”事件触怒上级,几乎被罢官。曾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宏农县尉,做过短期的盐铁推官。

艰辛的童年、悲惨的遭遇和恶劣的客观环境,使李商隐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苦难、世态的炎凉。这也使得他过早地成熟,有了一种自觉的责任感,孝敬母亲,照顾家人,救济亲朋,还有满腔热忱、报效国家的宏伟抱负。他乐观自信,富有进取精神,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抱负,渴望建功立业,但诗人空负凌云之志,年仅46岁,就怀着报国无门的悲愤离开了人世。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编为《李义山诗集》(一作《玉溪生诗集》)。其中有不少政治诗广泛地反映了晚唐社会中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倾轧、民族战争等矛盾,有一定深度。部分咏史诗,借古讽今,立意精警。诗人还有一部分抒情咏物的名篇,最值得一提的是诗人所独创的无题诗,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深远,音韵和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众多的无题诗几乎是李商隐全部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他诗歌思想艺术的最高成就。

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晚唐独树一帜。总的来说,他的诗歌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深词婉;二是语言清丽,句式多变,对仗工整;三是工于比兴,巧于用典。

一、情深词婉,是其诗独特风格主要的特征。

时代造就了一位感伤的抒情诗人,他心灵善感,对爱情执着追求,使他的诗情致更深,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游宦巴蜀(四川)时,在一个秋天的雨夜写给他妻子王氏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写给朋友的,并把“西窗话语”引为朋友纪念之典,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这首诗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以丰富的想象力,巧设将来会面之境,借助环境景物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做到了“寄情深而措辞婉”。

二、语言清丽,句式多变,对仗工整。

他的诗富丽精工,古人称李商隐的诗歌如同“百宝流苏”,绚丽夺目。鲁迅先生也曾说他的诗“清词丽句”,对其语言特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诗人博学多识,语汇丰富,遣词造句挥洒自如,所以他的诗辞藻华美,色彩艳丽,但不失厚重,典雅清丽,清新隽永。

咏物诗《牡丹》

锦纬初卷卫夫人,乡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片寄朝云。

诗人以卫夫人牡丹初开时的艳丽,以越国鄂君的典故形容牡丹绿叶拥裹红花的姣美,用戚夫人折腰争舞的婀娜多姿来描绘牡丹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情状,又借用石崇、荀两个历史人物的传说称赞牡丹的色泽与芳香,最后还化用江郎才尽和巫山神女的典故,书写诗人的强烈感受。全诗通篇用典,辞藻华丽。

三、工于比兴,巧于用典。

在李商隐的诗作中大量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叹,往往令人回味无穷。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真贤的行为,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唐代帝王也像文帝那样,只求长生不老,求仙访道,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诗人借历史讥讽现实,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寄托深远,用典贴切。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引用了《庄子》中的典故和神话传说。颔联上句创设了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好意境,下句借望帝托春心于杜鹃,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悲伤痛苦之情,用典工巧,色彩艳丽,意境深远。

钱钟书先生说:“《锦瑟》一篇借比兴之绝妙好词,实之甚深密旨,而一唱三叹,遗音远籁,亦吾国此体绝群超伦者也。”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及诗风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诗人受党争的困惑,一生命运坎坷,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是他诗作创作的源泉。还有他对社会、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感、报效国家的宏伟抱负,使他创作出了思想意义深远的诗篇。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唐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唐诗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上一篇:乐由心声,乐在其中 下一篇:谈语文教学中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