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时间:2022-09-05 11:34:50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摘 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个人理财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个人理财业务。该文就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期望能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金融市场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在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个人理财市场需求日渐突显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个人理财服务和专有品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虽然刚刚起步,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07年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302只,外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760只,均远超过2006年的水平,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2008年上半年,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幅回调,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遭遇重创。尽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4月份经历了较为严厉的"监管风暴",但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成为资本市场弱势下的资金避风港。银行理财产品在2008年上半年取得快速发展,共有5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165款理财产品,其中40家中资银行发行了1780款产品,10家外资银行发行了385款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种类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个人理财产品仅局限于储蓄、保险、基金等的简单组合,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产品大同小异,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如建行的“乐当家”、工行的“理财金账户”、农行的“金钥匙”、交通银行的“圆梦宝”、招商银行的“金葵花”、中信实业银行的“理财宝”和民生银行的“钱生钱”等品牌。它们的业务范围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没有个性化产品,客户在任何一家银行所接受的服务基本相同,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无疑是为有差别的客户提供了无差别的服务,对不同收入和支出情况的家庭推荐风险和收益相同的产品,提供相似的服务,根本无法满足客户内在的理财要求。

(二)专业人才缺乏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理财人员,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销售行为的不规范。

(三)分业经营体制限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四)不完善的金融市场监管阻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我国的现代金融市场从建立至今经历的时间比较短暂,市场小,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少,且限制较多,各种机制均不完善,投资风险比较大。仅以2005年底至2008年底的证券市场为例,我们就不难看出,我国单边的证券市场极不稳定,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同时由于风险的制约,许多客户不愿意购买风险较大的高收益产品,也使商业银行的很多新产品无法体现其本身的价值,无法受到客户的青睐。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建议

(一)加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创新

商业银行应积极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不断推进产品整合、开发能力,加快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系统平台,细分客户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与投资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二)加大专业理财队伍的建设

我国目前已经成立了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也设立了理财规划师资格培训与认证制度,但如果仅依靠认证来培养出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兼具的理财师,恐怕还远远不够。所以,银行业需要引进、培养和贮备一批熟悉理财规划和外汇、基金、证券、期货及保险业务的高、精、尖专门人才,以加强复合型理财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三)完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促进个人理财业务健康发展

一方面,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事前进一步完善对于理财业务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对于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其良好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注重国家监管、行业自律和内部监管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国家监管侧重于颁布相关的法规来引导和规范个人理财业的发展,而资格认证、教育培训、职业准则等应更多地依靠行业自律。针对我国目前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建立了统一的标准进行监管,充分发挥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提高监管效率。

参考文献:

[1]谢怀筑.个人理财[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李文龙.理财市场刚起步.银行理财信息披露不透明遭质疑[N].金融时报.2008-4.

[3]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刘小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5]郝登攀,汪思冰.我国理财市场现状及应对策略之思考[J].商业文化,2008,(11).

上一篇: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下一篇: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