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债转股的实现路径与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时间:2022-09-05 11:13:27

市场化债转股的实现路径与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市场化债转股是针对企业去杠杆而提出的一项措施,我国曾于上世纪摸M行过债转股的尝试,文章对市场化债转股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与说明,并对市场化债转股的实现路径与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市场化债转股风险防范措施

一、市场化债转股的提出背景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切实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推动我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政府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改善供给的角度出发,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通过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结构性调整,进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而市场化债转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供给侧改革中降杠杆的一项重要措施而被提出来的。

二、市场化债转股的原因及含义

所谓债转股,即指将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债权关系转变为股权关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债转股来显著降低其不良贷款率,提高拨备覆盖率,从而降低其经营风险,并提高其未来获得更高投资收益的可能性;负债企业则可以通过债转股来降低其负债水平和财务负担,还可以增加营运资金,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从而最终达到去杠杆的目的。因此,债转股对时下我国那些因负债较高、受国内宏观经济影响遇到暂时的经营困难,继而导致财务压力陡增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一般来说,按照主导对象的不同,债转股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国家允许商业银行持有一定数量的非金融企业股权,然后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对企业的不良贷款直接转换为其对企业的股权。二是政府主导下商业银行将其不良资产通过一定程序进行集中处理。

我国在1999年处理银行的不良贷款时采取了政府主导的债转股模式,专门设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由银行先将不良贷款剥离至资产管理公司,再由资产管理离公司将债权向股权进行转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债转股的实际操作人和持股人。但这一轮政府主导型债转股的实施中,由于具体的机制设置存在问题,虽然在最初成功化解了银行的金融风险和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压力,但在整个债转股过程中暴露出债转股贷款质量低下、企业扭亏成果不稳定以及建立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不理想等诸多不良后果。

正是出于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和思索,我国政府在颁发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本轮债转股的总体思路、实施方式和政策措施,强调要遵循法治化原则、按照市场化方式有序开展债转股,建立债转股对象企业市场化选择、价格市场化定价、资金市场化筹集、股权市场化退出等长效机制,亦即要推行市场化债转股。

三、市场化债转股的实现路径

(1)借助于我国1999年实行第一轮债转股的经验,通过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来实现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剥离和企业债权的上市运作。具体方式如下:首先,商业银行与负债企业先确定一个合适的债权和股权的转换比例;然后再由商业银行将股权通过招标这样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向资产管理公司让渡。这样,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参与将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债权通过市场化的定价方式向股权转化。最后由通过公开招标取得企业股权的资产管理公司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经营,通过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式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从而获取投资收益,实现债转股这一整个过程。而商业银行通过市场化定价方式将转股后的股权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的合理之处在于就在于能有效防范商业银行与负债企业通过合谋来抬高企业债权转化为股权后的价格,防止第三方利益受到损害。

(2)直接由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通过其所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开展业务完成市场化债转股。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接受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待银监会同意后,商业银行就可以向证监会报送申请材料,再由证监会依法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即可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目前我国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商行已经设立了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为我国商业银行债转股业务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首先,由资产管理公司依托其独具的业务优势对银行持有的企业的不良贷款进行价值评估,从而确定一个合理的债权转股权的比价;其次,商业银行通过其持有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特定资产管理计划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向特定投资者或合格投资者以受让债转股企业股权为基础发售基金份额;最后由基金管理者行使股东权利参与负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并将股权投资收益按照基金购买者的基金份额进行分配。

四、市场化债转股的风险防范措施

(1)要坚持市场化定价原则,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市场化债转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充分利用从市场上募集的外部资金,使银行的不良资产转化为投资者对负债企业的股权投资,这就对债转股过程中的定价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债转股企业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本来就导致其贷款偿付能力不足,债务违约几率大幅上升,这一部分债权价值在实质上已经出现贬损的情况下。因此,债转股涉及的贷款债权和企业股权之间的价格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以其为基础开发的金融产品能否得到外部投资者认可,以及债转股的整个环节顺利完成。在合理的市场化定价的基础上,整个债转股才能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政府才能够免于承担兜底、背书导致的或有财政负担。

(2)建立严格的对象甄别机制,谨防将“僵尸企业”、失信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作为债转股对象。市场化债转股并不能解决所以企业遇到的困难,对于那些有市场发展前景、仅是短期有流动性问题或因为行业周期暂时陷于困境的企业,市场化债转股是一个帮助其渡过难关的一个有力措施,但对于那些无望恢复生气,寄希望于获得放贷者支持而免于倒闭的“僵尸企业”不但并非治病良方,反而会浪费资源。因此,对于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尤其是“僵尸企业”,决不能使其通过债转股方式继续生存,要稳妥有序推动其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以充分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等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再杰.市场化债转股的亮点、重点与难点[J].国际金融,2016(12):71-75.

[2]付朝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实施债转股[N].中国改革报,2016-10-11(001).

[3]吴晓灵.用市场化思维和手段去杠杆――兼谈对债转股手段的运用[J].清华金融评论,2016(05):43-45.

上一篇:迪伦马特的本土化回归 下一篇: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