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2-09-05 09:30:45

构建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

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教师要深入分析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现状

我们教师要善于培养和激发语文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社会意义,明确整个语文过程甚至每一节语文课的学习目的意义。

我们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的用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感到新奇有趣。其中,坚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尤为重要:

(一)要有艺术的开头

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头,就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好的课开头有演示、悬念、答问、故事、实验、渲染、导游、音乐演奏等。如学习《草原》一课,刚迈进课堂老师就愉快地宣布:“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旅游”。学生为之一振,好奇心犹然而生。接着老师在说:“带你们去什么地方看一看呢?”再板书课题:草原。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动机。接着老师说:“让我们随著名作家老舍一块去欣赏草原的美丽风光吧!”这样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保持着愉快而热烈地情绪。

(二)保持学习动机

对一篇课文的阅读分析,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动力。如教学《祖父的园子》一文时,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哪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运用的好?并辅以一些形象的幻灯片,这样教学就有了中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要注重课堂结尾的效果

从课的结尾看一般收束干净利落。如《草船借箭》一文中以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教师在讲课结束时提出:周瑜为什么长叹一声?是佩服还是妒忌?请同学们看一看有关三国故事的书,再结合课文想一想。这样把学习延伸到了课外,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能引进活水,动静结合,鼓励思辨,使语文课堂能实实在在的吸引学生

我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课前我向他们介绍了作者林海音的故事,同时向学生们推荐了新书《城南旧事》,请他们回家后阅读这部小说,并让他们感受作者那梦境般的语言。这一环节,把课外资料引进了语文课堂,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语文课堂要有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学习才能活起来。在教学《丝绸之路》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当年中外使节见面的情景,在线丝绸之路的辉煌。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后,表演都很成功。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儿童诗《我想》时,鼓励学生由诗中的“我想把小手……,我想把脚丫……,”这几句诗受到的启发,自己发挥想象力再写几句小诗,可以写“我想把目光……,我想把歌声……”学生很兴奋,也很乐于创作。创设质疑情境,不但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且能让学生在思辨中体验到深入学习思考的乐趣,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三、语文教师要清楚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标准》阐述的非常周到而全面了,如果概括的说,我个人认为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三点:传承经典文化,发展语言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一)传承经典文化

我们已步入21世纪,步入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理应,要把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纳入课程范围之内,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那什么是“经典”呢?《现代汉语词典》上说:“经典,就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因此我们要鼓励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古今中外历代优秀作品。

(二)发展语言能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学生有两三百篇历代经典美文熟背在肚子里打底的话,那叫他的语言不规范都难。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熟背几百首经典诗文,这是语言的童子功。

(三)形成健全人格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培养人格。读文章、送经典、阅名著最终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当一个人对世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稳定的正确的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独立的人格了。

因此要构建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深入分析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现状,要不断引进活水,做到动静结合,鼓励思辨,更要清楚自己所肩负的语文教育的使命!

作者简介:贾爱菊(1963.10- ),女,河北故城人,本科,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学校,小教一级,研究方向:教学技术。

上一篇:浅谈中学英语情景教学场景的模拟与创意 下一篇:浅谈煤矿区队如何控制减少“三违”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