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分析

时间:2022-09-05 07:27:05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分析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以及30例非感染患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A组)、病毒感染组(B组)、非感染组(C组), 每组30例。按感染程度将细菌感染组分为重症感染组(D组, 17例)以及局部感染组(E组, 13例);对各组小儿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A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以及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 儿科感染性疾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027

感染性疾病是儿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因儿科患儿年龄相对较小, 身体的各个器官发育的并不完整, 抵抗力以及免疫力相对较弱, 很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因此对患儿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1-5]。本研究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和非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本院儿科收治的6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以及30例非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 按照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AM)、病毒感染组(B组)以及非感染组(C组), 每组30例。按感染程度将细菌感染组分为重症感染组(D组, 17例)以及局部感染组(E组, 13例)。90例小儿中男65例, 女25例, 年龄5 d~2岁;其中, A组9例早产并发感染、8例细菌性脑膜炎、3例感染性腹泻、10例细菌性肺炎。B组5例荨麻疹、13例病毒性肺炎、3例腮腺炎、9例病毒性脑膜炎。C组正常体检的非感染组,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8 d~2.5岁。三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各组小儿采取静脉血液, 检测白细胞计数。将血清分离后, 用免疫色谱法检测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血清降钙素原≥0.5 ng/ml为阳性[6];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患儿的C反应蛋白浓度进行检测, C反应蛋白≥5.2 mg/L为阳性[7]。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A组、B组、C组小儿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A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4.21±2.20)ng/ml,

白细胞计数水平为(13.9±2.10)×109/L, C反应蛋白水平为(4.62±2.50)mg/L;B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1.25±0.20)ng/ml,

白细胞计数水平为(8.35±1.20)×109/L, C反应蛋白水平为(2.80±0.65)mg/L;C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0.16±0.05)ng/ml,

白细胞计数水平为(7.10±0.80)×109/L, C反应蛋白水平为(2.89±1.11)mg/L;A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以及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D组、E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D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7.56±2.13)ng/ml, 白细胞计数水平为(16.01±1.50)×109/L, C反应蛋白水平为(5.52±2.08)mg/L;E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1.26±0.35)ng/ml,

白细胞计数水平为(13.10±1.21)×109/L, C反应蛋白水平为(6.15±2.32)mg/L;D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E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阳性检出率比较 30例细菌感染患儿中,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出25例阳性患儿, 阳性检出率为83.3%;C反应蛋白检测出11例阳性患儿, 阳性检出率为36.7%;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阳性检出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儿科, 感染性疾病更为常见, 因儿科患儿年龄都相对较小, 身体都在发育的阶段, 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 抵抗力和免疫力都很低, 很容易感染。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而且感染性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如不能及时诊断, 很容易造成误诊或者漏诊, 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2, 8-10], 所以及时准确诊断十分重要。当前临床上诊断感染性疾病常用的方法是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补体、血沉等指标[3, 11-13]。但是这些指标敏感性不足, 特异性差, 在临床上限制较多。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感染疾病诊断中应用的范围较广。血清降钙素原属于蛋白质的一种类型, 主要成分为氨基酸, 在正常人血清中可以游离出来。正常人人体机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本研究显示, A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4.21±2.20)ng/ml,

白细胞计数水平为(13.9±2.10)×109/L, C反应蛋白水平为(4.62±2.50)mg/L;B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1.25±0.20)ng/ml,

白细胞计数水平为(8.35±1.20)×109/L, C反应蛋白水平为(2.80±0.65)mg/L;C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0.16±0.05)ng/ml,

白细胞计数水平为(7.10±0.80)×109/L, C反应蛋白水平为(2.89±1.11)mg/L;A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以及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白细胞计数水平为(16.01±1.50)×109/L, C反应蛋白水平为(5.52±2.08)mg/L;E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1.26±0.35)ng/ml,

白细胞计数水平为(13.10±1.21)×109/L, C反应蛋白水平为(6.15±2.32)mg/L;D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E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细菌感染患儿中,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出25例阳性患儿, 阳性检出率为83.3%;C反应蛋白检测出11例阳性患儿, 阳性检出率为36.7%;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阳性检出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能更准确检测出儿科细菌感染并有效鉴别其严重程度, 在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娜, 马科. C 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20):2440-2442.

[2] 郭h馨.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8):24-25.

[3] 杨蕾, 原超.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1):48-49.

[4] 徐强. 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2):14-15.

[5] 齐烨.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14):1141-1142.

[6] 杜冀晖, 苏卓娃, 麦丽文, 等.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9):1320-1321.

[7] 李庆高. 血清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观察. 医学信息, 2015, 28(7):291-292.

[8] 陈小茹.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24):38-40.

[9] 王忠利, 安月, 刘永娥, 等. 儿科感染性疾病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探讨.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14(4):587-588.

[10] 孙淑娜.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31):142-144.

[11] 刘雪杰.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中外医疗, 2013, 32(35):178.

[12] 林涛. 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 2006, 17(8):122-123.

[13] 段慧云. 血清降钙素原和 C-反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 2014, 34(2):26-27.

[14] 王磊, 潘家华, 陈信, 等. 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8(6):680-683.

[15] 杜学丽.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0):35-36.

[16] 胡春维, 李琴, 刘郁明, 等. 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6, 14(4):404-406.

上一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胸前... 下一篇:小学研究性作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