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汽车媒体未来

时间:2022-09-05 07:04:36

思考汽车媒体未来

汽车媒体业态即将面临一轮新的市场洗牌,尽管我们政府层面退出的机制还比较缺失,但市场上的优胜劣汰趋势不可避免

现在中国汽车媒体已经从数量上到达了一种让研究界、学术界很关注的地步。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和媒体之间很紧密的一种共生的关系。谈到中国汽车媒体现状,必须要结合一下中国媒体的基本概况去展开。

从媒体数量上来说,在中国这样一个独特的体制环境下,媒体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从我们的电视台总量上看,世界上所有的电视台加在一起,也没有我们国家的电视台多。汽车媒体数量也很庞大。总而言之,中国无论是整体媒体的数量,还有汽车媒体的数量,确实在数量上达到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

事实上,我们的媒体整体状况是区域板块特征明显,也就是集中度比较低。我们曾经接待过一个日本代表团,询问在中国要进行新车,需要多少的媒体,我们告诉他可能要三百家媒体,他们听了非常非常震惊,他们觉得在日本要召开这样一个新闻会,只有那么几家集中度非常高的媒体就够了,而在中国可能三百家也不够。

这个现状事实上是由于我们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形成的。对于汽车企业来讲,汽车媒体环境呈现的是这么一个复杂的、多样的、区域化的、集中度比较低的载体局面,事实上给汽车传播带来了较多的问题。因此,我觉得未来中国的媒体需要更成熟地发展,集中度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汽车媒体也同样如此。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剧烈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不单纯是一个新媒体到来对传统媒体的剧烈推动,同时也正处在一个市场化、产业化的趋势转变过程中。媒体正在迎来一个巨变的时代,多数的传统媒体未老先衰。

我是从传统媒体出来的,也曾经是做媒体的人。我很喜欢有一位记者刚才讲的,我们首先是一个记者。但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当中,还没有迎来像西方成熟大报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时刻,我们还没等到那天,新媒体就来了,在中国做大平面媒体的机会是越来越少。

在这样一种浪潮席卷到来的时候,在这样一个转型期,媒体的交融变得越来越明显,而这种媒体交融也为很多正处于传统媒体阵营的个体产生了借势效应。

这是中国媒体呈现的三个现状,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下面的一个思考:在中国汽车市场传播环境中,现在可以感受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原来的那种粗放式营销传播正向精耕细作方向转变,厂家跟媒体之间的生态关系在发生悄悄地变化。

在中国汽车市场微增长时代,厂家在讲需要关注消费者,从“消费者请注意”到“请注意消费者”。随着这样一个市场的变局,媒体也转向以读者或消费者为中心,内容为王的媒体价值定位重新凸显出来。

我个人认为,汽车媒体业态即将面临一轮新的市场洗牌,尽管政府层面退出的机制还比较缺失,但市场上的优胜劣汰趋势是不可避免。今天得到中国汽车新闻奖的一些媒体,大部分应该都是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运作比较强势,比较主流的一些媒体。

原来那种大众传播的时代,传统媒体决定一切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在新媒体浪潮引发之下,会引导厂家在目前的情况下怎么去做好自己的传播,这也是他们要思考的问题。从传播的内容,传递的形式,很多方面都会迎来新的变革。如何寻找到迎接消费者的媒体通路,要把想传递的信息精准地打到目标消费群体上去,这是一个新的问题。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高度泛滥的年代,事实信息如何转化成大家感兴趣的感知信息,这点尤为重要。如何打动别人变得至关重要。新媒体浪潮,会引发我们对一些传播形式、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在哪里传播,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考。

如何构建厂家与媒体之间的健康关系生态,也是目前很重要的媒体话题。我自己曾经做过15年的媒体,我是觉得一个突如其来汽车时代的到来,我们整个社会,包括媒体都没有充分准备好,我们需要在厂家和媒体之间,一些重大的议题之间,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框架。

比如说汽车召回,我理解它是厂家因为为消费者的安全负责任,主动发出这样的一个措施。但是确实看见了一些厂家因为召回而被媒体打压、抨击的这种现象。其实召回是需要媒体给予鼓励,因为它真正是关注到我们消费者的利益,尽管中国的召回制度还不那么严格。

刚才那一轮的互动环节也提到,我们要鼓励汽车企业,要向社会输出一些正能量,推动汽车社会和谐发展。我认为,有这样一个共识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一个远景存在,我们的厂家和媒体之间,将来还会有一些不必要,或者不应当的争议出现。

当然我也毫不讳言,中国的媒体环境,既可以说管制得最严,因为几乎谁都可以管你,也可以说最没有管制,因为也没有新闻法,有很多不规范新闻行为也存在。

从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说,做汽车传播的要和汽车厂家之间都要建立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大格局,在这样一个格局之下,我们要建立一种沟通平台,促进规范理性的舆论环境,相互包容、尊重,减少潜规则。

(ABR记者段喜茹整理,有删节)

上一篇:打开窗户看北汽 下一篇: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