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庭系统排列理论的特殊儿童家长心态分析及干预

时间:2022-09-05 06:37:58

基于家庭系统排列理论的特殊儿童家长心态分析及干预

摘 要 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提出了家庭系统排列理论,对家庭治疗提出了新的治疗视角。特殊儿童的自身障碍,导致家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家庭系统排列理论所强调的系统法则和爱的法则对于改善特殊儿童家长的心态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家庭系统排列 特殊儿童家长 心态 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1 家庭系统排列理论的概述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课堂,也是解决个体问题的源头。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一生致力于个体问题源头的研究。海灵格对中国文化中的庄子哲学颇有研究,他将道家思想与西方的文化相结合,发展出“家庭系列排列”的治疗理念。“家庭系列排列”理论强调有共同的力量在家庭背后运作,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

人作为生存的个体,都是处于周遭的其他人、事以及物所构成的系统当中,并同时生活在多个系统中。一个小系统是另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个体所处的系统中,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

家庭是人类延续下一代的产物之一。处于家庭这个系统中的成员相互影响,彼此“牵连”,就像是一颗苍天大树,树干将一个个树枝连起,彼此依存。 “家庭系统成员”不仅包括父母、孩子,还包括其祖辈(一个家庭的成员,往往因为上一代,或者更早的先人的特别情况,而导使自己的成长有特异的影响,而这份影响又会影响下一代的成长),以及被家庭成员剥削或是伤害的人,或是伤害家庭成员的人。如果家庭系统成员之间能够做到相互尊重、施受平衡以及遵守社群中的秩序,那么这个家庭就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能够延续下去。反之,家庭的组织或系统就会遭到干扰。其中的家庭成员就会承受“牵连”去维持自身的平衡。海灵格认为牵连是“重复着一个之前的家族成员的命运”。而很多“牵连”的开始,是儿童早期凭着对父母单纯的“爱”,企图接过父母的问题引起的。例如如果有家庭成员被排斥,那么这个家庭系统就不完整了, 这个成员的能量会扰乱系统中的平静。这个家庭中的成员就会受困扰,从幼年开始产生欠佳的行为、思想和情绪,并延续在其生命中。

2 特殊儿童家长的心态成因分析

由于特殊儿童身体上的缺陷,使得特殊儿童家长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承受着沉重的物质和精神压力。这些压力长期积压得不到释放,久而久之就转化为对孩子、对家庭的不满或怨恨等负面心态,这不仅影响了家庭生活质量,而且极不利于特殊儿童的成长。特殊儿童家长的心态表现形式不同,有失落放纵型、轻松依赖型、紧张焦虑型和慌乱无助型等。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可归纳为两点:

2.1 接受但没有接纳

夫妻在孩子出生之前都对这位家庭成员的到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一旦发现孩子是有缺陷时,他们的心态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可能会经过七个阶段:否认―自疚―困惑―恼怒―盲目求助―沮丧―接受。虽然在顺序上或是停留时间上各有差异,但是当一切的尝试和希望都落空时,大部分人最终都会接受孩子残疾的事实。

但是“接受”并不等同于“接纳”。一些家长虽然接受残疾,但是仍然坚信会出现奇迹,期望值过高;有些家长过于保护孩子不被伤害,限制孩子出外及交友的机会;更有些抱着认命的心态,在保证孩子生理需求之外就任其发展。之所以出现以上这些情况,是因为家长还没有完全接纳。这里“接纳”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家长的自我接纳。所谓自我接纳,就是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但是特殊儿童家长会觉得有这样的孩子是永远也抹不掉的阴影,从而从根本上否定自己。另一层是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接纳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残疾的现实,而是理解、倾听和欣赏孩子,真诚地接纳儿童原本的内在。

2.2 缺乏有力的支持系统

当压力产生时,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去接受各种压力源的影响,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充分调动现有资源,寻求新的资源去应对各种压力。影响特殊儿童父母压力最重要的一项变量就是应对资源,其中包括社会支持、夫妻关系等各方面。但事实上,特殊儿童家长所获得的应对资源是非常匮乏的。从物质支持上说,虽然残联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补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特殊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巨额的康复训练费用和未来孩子的生活保障仍然是家庭的重要负担。从精神支持上看,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度、夫妻感情的幸福度等都会影响压力的产生。特殊儿童的降临无疑为一个家庭带来了压力。首先要面对的是否获得家里长辈的理解。老人家可能无法接受现实,常常埋怨或指责儿子(媳妇)或是女儿(女婿),这样家庭的融合度会降低。其次是夫妻的问题。一般特殊儿童家长有一方都会专职照顾孩子,另一方去维持生计。无论是照顾孩子还是出外工作,都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往往双方缺乏沟通,互相埋怨,夫妻感情的幸福度不高。

3 特殊儿童家长心态干预指导

根据海宁格的观点,家庭中的成员之所以出现了负面的心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存在的家庭整体系统出现了问题。只有家庭成员之间融合,这样家庭的能量才就能够恢复。

3.1面对孩子――天下无不是的孩子

孩子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所有的孩子都属于某个特定的家庭系统。家庭和亲族都渴望着连结和平衡,无法容忍成员被排除,否则的话,后人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承受以及延续前人不幸的命运。特殊儿童就是家族命运的承载者。当家长指责或埋怨孩子时,这种指责是不公平的。唯有接纳孩子,才能让家族中的后人不再受到牵连。如何接纳孩子呢?(1)理性的看待孩子。孩子是家长爱情的结晶,无论他(她)是否有障碍,都是我们家庭中的成员。我们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障碍。不要盲目乐观,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值;也不过分悲观,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康复和教育的机会。(2)减少特殊关照。家长出于补偿、内疚或是怜惜,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连穿衣、扫地、吃饭等这些简单的事情也包办;另一方面过多的保护。减少孩子与正常小朋友接触的机会,以免孩子遭嘲笑或伤害。溺爱或过多保护对孩子的发展无利,无形中也给家长自己增加了负担和压力。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他(她)们有发展的潜能,应当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尊重孩子合理的意愿和感受,多创造交往和学习的机会。(3)提供资优教育。不要花太多的精力和期望放在儿童弱项的培养上,这样会让你(们)和孩子体会到挫败感。要认识到特殊儿童的缺陷之所以能在某种程度或方面获得补偿,正是因为每个特殊儿童存在缺陷同时也存在着发展的潜能。补偿缺陷的更深层的内涵就是特殊儿童潜能的发挥。家长要扬长避短,挖掘和发现孩子的特长,提供相应的资源培养其兴趣,为其优势的发挥提供展现的平台。

3.2 面对家庭――让爱流动

家庭系列排列理论的精髓就是家庭动力。家庭中出现的诸如离婚、遗弃等问题是由于家庭系统中的动力受到破坏。要恢复家庭动力系统就要遵循爱的法则。爱是一种情感纽带,在家庭系统成员之间相互流动着,相互联结着,它是一种隐藏的,但却神奇的力量。一旦爱不能流动,那么维系家庭系统成员间的力量就受阻。让爱重新在家庭或组织中流动,不把伤害再传递给无辜的下一代。那家庭成员应该如何做呢?(1)正视问题,共同担负。家有特殊儿童面对的问题会很多,从儿童的生活照料到康复训练,甚至是未来的安置都是摆在家长面前的难题。这道难题光靠家庭成员中某一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产生时逃避、忽略或是推诿,可能在短时间里可以缓解焦虑等负面情绪,但是实质上问题仍未解决,累积时间长了,就会成为家庭中难以解决的顽疾,阻碍家庭动力系统的流动。唯有家庭成员共同担负特殊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责权共享方能形成合力,推动家庭能量的运转。(2)减少指责,增加对话。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承受着压力。在家照顾特殊儿童的一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照顾起居和训练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在外打拼养家的一方,也要承担工作和人际交往的压力。家庭中的双方要互相体谅对方的不易,家庭中缺少了任何一方的付出,都会产生滞留的状态。家庭成员应该通过增加对话的方式,而不是相互指责来宣泄自己的压力。人承受压力是有限度的,如果一方承担的压力过限,那就可能出现一方能量的停滞。家庭成员不仅要爱孩子,也要关爱彼此,不要因为孩子的问题而忽略了对彼此的爱,只有让爱流动起来,才能增加理解和体谅,真正缓解彼此的压力。

3.3 面对自己――释怀和善待

在海宁格的看来,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肩负着家族延续的重任,同时每一位成员都是家庭动力的推动者或阻碍者。家长为了维持家庭系统平衡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如何才能让这些压力转化为正能量而不是阻碍家庭发展的阻力呢?那就是家长要真正的面对自己,善待自己。特殊儿童家长往往把关注点过多的聚焦在自己不足上,虽然他们大多数都接受了孩子残障的事实,但是并未对自己释怀,总是自责、怨恨甚至放弃。(1)学会欣赏自己。不要总是关注自己的不足,应该多寻找自己身上的优点,给予自己多些正面的积极评价。你并不是罪人,相反你是家族中牵连者,你承担着整个家族的延续重责。(2)善待自己。留一点生活的空间给自己,不要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一切。在家庭系统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序位,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序位空间,你压得的太紧对孩子无益,对你的身心更是极大的伤害。偶尔让自己透透气,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回归自己的序位是非常重要的。(3)寻求释放压力的途径。家长可以采用自助和他助两种途径合理调适自己。所谓“自助”就是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缓解压力。如记日记,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记录自己一天的心情故事,这样做一可以释放你的压力,同时也可以记载儿童成长的点点滴滴。还可以通过听音乐、画画、做家务等方式来调适。当自己无法调适的时候,就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士,通过系统的治疗来帮助你缓释负面压力。你是自己生命的主宰,你紧握着生活的方向盘,只有掌舵的你真正面对和接纳自己,才能驶出困境。

家长在特殊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的心态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除此之外,学校、社区等也是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对于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必须与多重水平的影响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建立有效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参考文献:

[1]海宁格.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2]唐亮.调整家长心态 促进聋儿康复[J].现代特殊教育,2007(11):39-41.

[3]陈秋生.谈谈开展特殊儿童家长工作[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8:459-461.

[4]张宁生,荣卉.特殊儿童父母的压力与应对[J].心理学动态,1997(2).

[5]海宁格.爱的序位: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活动实效性的探究 下一篇:如何提高化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