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点击:钱绍武先生关于“雕塑和西湖”的发言

时间:2022-09-05 04:01:49

精彩点击:钱绍武先生关于“雕塑和西湖”的发言

说到雕塑怎样和山水配合,杨英风先生就有一件非常好的创作。他在太鲁阁做了一座雕塑,完全是现代材料做的。镜面式的,各种几何体的集合,他把当地的所有风景都表现在他的雕塑里头,进行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组合,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态,充满幻想但是又表现当地现实,既怀旧又现代,这样的想法就非常好。所以结合的思路是非常宽广的。

那么西湖雕塑怎么办?有没有办法从此让西湖的雕塑就此与众不同、焕然一新?这种意见其实是不存在的,是谁也想不出来的。假如有人提这个建议,我提议领导不要相信。每个人都有从自己角度出发而得出的宝贵经验,但是适不适合西湖呢?就很难说了。真正了解西湖的人太少了。即使在西湖边住几个月,几年也不够啊!为什么说上海有不少雕塑是照抄人家的呢?因为这些雕塑家不是真正的上海人,不是在上海长大的,所以必然就东拼西凑。

西湖雕塑的问题,其实是全国都在考虑的问题。关于台州的百分比政策,我好几年前就提过了,希望有制度上的变化。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解决这个难题。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在城市里树一座雕塑,说是要反映城市的现代化风貌?这做得出来吗?可以这么说,但是要让每个人都心服口服,则是做不到的。

百分比的政策,据我所知美国很多城市都有,大城市是1%的建筑物总造价,小一点的城市是1.5%,用于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建设,中国台湾和香港,都是2%。中国大陆则没有相应的制度,可能这一任愿意花钱,下一任就不愿意了,必须要以制度规范下来。这笔钱怎么花,不是由市长决定,是由为此成立的公共艺术委员会决定。作为公共雕塑的评估机构,委员会的成立避免了官本位的一切弊病,直接向市长负责。委员会里面包括各种专家,高校专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在里面只占一个部分。一旦成立了。要给出五年时间。委员会在五年时间内给群众必要的引导、解说和提高,保证作者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政治和艺术的沟通。美国就是这样做的。另外还要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雕塑的保护和修缮。这不用作者管,有专门的部门,雕塑脏了就管清洁,坏了就管修复。

好多好风景都是没有故事的,像美国很多好风景都没有典故。但是中国和意大利的风景都是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西湖按照风景来说只是个很小的水库,但是为什么那么有名呢?因为它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可贵文化,坡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美被形容到了极致。还有欧阳修的诗等等。经过了几千年文化的熏陶,多少辈的中华儿女通过自己的游赏体会,梳理出了风景的灵魂,西湖的这一汪水就完全不同,这种欣赏是一种内心的欣赏,一种诗意的欣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状态的一部分。

很多地方经过高度的概括,理出一个字,就把风景的特点给概括了。比如“泰山天下雄”的“雄”,“华山天下险”的“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黄山天下奇”……西湖则是一个“淡”字,淡淡的天,淡淡的水,淡淡的太阳,淡淡的影子,没有颜色,朦胧美。日本的东山魁夷去太湖写生,说这儿不能画色彩,水彩都不行,只能画水墨画,这儿是水墨画的故乡。杜牧有一首诗“天淡云闲令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味道都在“淡”里头。

西湖的雕塑,我举个例子,凡是做西湖雕塑的同志都可以从中得到参考。龙井上头有个古洞叫烟霞古洞,旁边有块碑,叫“烟霞此地多”。洞不大,里面钟乳石吊下来,里头坐了16个罗汉,是五代时候的作品。五代是唐代到北宋中间的一个阶段,100年都不到,可是五代的文学艺术不得了,中国的山水画就是在五代成熟的。雕塑上也随之产生了一个不得了的创造,将雕塑和山水融为一体的,就在烟霞洞。所有的大型雕塑,都是放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光线好,人人可见。唯独烟霞洞把十六罗汉置于漆黑的洞里,不打灯笼和火把根本看不见。这样的构思全世界绝无仅有,进去看效果却是一样,都是那么吸引人,而且更加有宗教的神秘性。烟霞洞比较狭窄,有一个钟乳离观音的脸很近。按照印度的做法,早就把钟乳凿掉了。我们不是,我们保留所有的钟乳,因为钟乳发白,利用白色雕五道云气,从洞外卷进去,在观音脸旁边化作一朵正要往洞里飞进去的云,产生了动向感和倾向感,把固定的变成移动的,暂时的变成永恒的。这个创造全世界都没有过。云彩里还雕有将军。这个将军是五代里雕塑作品里最好的一个,捧着书,形气饱满极了。就好像在观音的强大法力下,让将军捧着书送到里面给罗汉阅读。这是雕塑者受了山水画的影响,保留山的自然美,是保留它而不是破坏它,甚至是引导它,点石成金,成为非常巧妙的构思。

重庆有个龙洞,也运用了这个构思,龙洞很窄,黑乎乎的,进去以后什么也没有,再进去只有流水,当眼睛慢慢适应了黑暗,就能看到一条大龙盘在里面,张牙舞爪,鳞甲闪亮发光,像真的一样,吓人一跳。这充分利用了洞的暗和洞里滴滴答答的水和泥浆掉落的声音,利用人眼的逐渐适应过程,显得特别生动。

大足石窟有个大狮子蹲在山边,石狮子很高,眼睛瞪着前方的石头缝。顺着狮子目光的方向,你走进洞里看到里面有个佛跪着。为什么佛跪着呢?你被吸引着继续往里面走。等到眼睛慢慢熟悉,看到里面十二个观音,雕得精美绝伦,妙像庄严,你会明白原来是普贤在朝拜观音。所以他的坐骑在洞外等着。还有水流下来,两个小童托着钵在接水。洞里洞外连成一片,形成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这都是基于对山水、明暗、光影的理解而形成的。

杭州有座飞来峰,有涧水流下来,现在涧水快干涸了,以前水很蓬勃的,石灰岩在水的冲刷下,水纹非常明显。在云水相交之间,雕着一个观音,上面有树有花,下面有水,观音在听在看,非常潇洒,镜花水月,禅宗的思想油然而生。

假如我们西湖的雕塑能从中吸收,不破坏一草一木,将雕塑和风景整个融为一体,那就太好了。现代感是次要的,这种智慧的传承才是主要的。这种智慧使西湖的美和雕刻的美完全融汇一体,即是宗教,又是非宗教的、人性的。所以要静下心来学习,西湖的艺术太值得吸收和发扬了。

上一篇:传统雕塑与现代雕塑之语言对应 下一篇:我的《中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