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教学改革的有益启示

时间:2022-09-05 03:28:29

获取教学改革的有益启示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是众多教改模式中的典范,但在运用“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广大教师缺乏科学的合作学习理论的指导,缺乏切合实践需要的教学策略,他们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存有大量的误区,课堂上不少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无所事事,甚至以小组活动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或者干着与小组此次活动无关的事,小组活动流与形式,学习效率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体性和交互作用还未发挥到应有的水平。后者与合作学习中学习者的“责任分散”效应有关,本文就课堂合作学习中“学习责任分散效应”现象的成因及对策作分析,以期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裨益,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启迪和帮助。

一、责任分散的效应及表现

(一)学生主体性受抑制

在运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者干着与小组此次活动无关的事,他们也喜欢小组活动,承认合作学习比传统教学更符合愿望,但由于教师过分关心小组活动结果,常忽略小组活动过程,因此“一人正确,全部过关”是常见的形式,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情况因为容易被忽略,其积极性主动性就没有发挥出来,主体性被这种责任分散环境抑制。

(二)学生间相互作用被忽视

许多教师将“杜郎口”教学模式错误认为,只要用分组形式,学生自然就会合作,于是,老师简单的让同桌或前后桌学生组成小组,然后布置任务,要求小组讨论,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学生差异性使各自为政,要么每人独自钻研,要么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有时气氛虽好,但是小组活动流与形式,学习效率低,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互作用被忽视了。

(三)“两极化”现象

“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中复制了这种不平等、缺乏合作的师生交往方式,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交往模式,差生在小组中仍然是被动的,没有表现的机会,好学生包揽一切,使“两极化”现象加剧,在这种形式的小组里,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不仅不利于后进生的发展,对好学生也不利。

二、导致责任分散产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

(一)社会性情化,它是指群体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实验中表明:合作学习中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个人在小组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进行合作与交流的动力也相应降低

(二)从众心理:课堂合作中个体往往由于群体的影响、引导而倾向与多数人相一致方向变化,沉默寡言,大多数时候从众发生于一种心理氛围中。

(三)自我压抑:当意见和问题与群体一致性想冲突,由于青春期敏感性、习惯等原因学习者会避免提出与小组不同的意见,从而压抑自我对优势群体言论的疑虑。然而现实课--堂合作中的“学习责任分散”效应往往是各种心理状态交互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中避免“责任分散”效应的对策

()合理分组,便于生生互动开展。

1 小组的组合方式。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考虑性别、兴趣、现有水平和交往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进行编组,一般4~6人为宜。合作小组围绕课桌,成马蹄形就坐,有利于开展合作性活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往的条件均衡,是教学意义上的均衡,涉及小组内每个成员在基本知识、技能、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诸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涉及个体间的熟悉程度。个体基本条件的均衡,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生生互动的前提,也是教师在指导小组活动时不能忽视的重要步骤

2 小组内共同活动。实践表明,学习者只有在活动中确认共同目标、明确活动规则、承担责任和共享信息资源,才能有效互动。小组活动方式有切块拼接法、小组调查法、共同探究法等,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课型,积极创造和使用。

(二)明确学习者的责任,促进生生互动。

1 从大量事实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责任分散”效应。为了鼓励每个学习者参与活动,必须通过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其个人责任,(包括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规则、个体的责任与分工、行动上的互相配合,以及在信息资源、任务、奖惩、责任上的相依性)。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 角色互赖。即在小组或者中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缺少,不能替代的,这些角色不仅明确了每个成员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避免了某些成员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

2 责任承包。即小组的学习目标被分解为若干子目标题,结对帮扶,小组完成总目标的质量取决于完成每个子目标的质量。

3 随机提问。即随机提问小组的某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评价小组的质量。由于是随机提问,每个成员都可代表小组来展示活动结果,如不积极地参与小组活动,就可能在被在提问时难以应答,使整个小组得不到好评。这种有群体连坐而产生的群体压力可以使每个成员认真投入小组活动。

4 个别测试。即在学习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帮助,但是,教师在检查小组学习质量时,是让学习者单独完成测试,并且要综合每个学习者的测试成绩来评价小组的活动,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习者再也不能以小组为掩护来逃避学习责任了。

(三)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 展示目标,指派学习任务――为全班设计教学活动内容;

2 提供知识信息――通过创设情境导人以课文内容为主向学习者提供信息,准备一些辅的、启发性的材料;

3 组织学习者进入学习活动――帮助组织和建立学习小组,并协助小组合作学习;

4 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最佳方式指导,把握最佳时间

5 测试学习内容――要求学习者演示出他们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收获;

6 肯定学习小组的成就――以合适的方式肯定每个学习者在合作学习中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

(四)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有利于生生互动

1 营造参与合作的心理氛围。参与、合作与交流是“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因此,只有积极地激发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合作交往的兴趣,并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才能调动学习者的责任感,使小组活动取得积极效果。心理氛围它决定着学习者在小组活动的表现,直接影响生生互动的效果,教师要特别培养他们的参与交往的意识。

2 营造参与合作的情景氛围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做到成员个体间的绝对均衡。因此成员间的互相信任、群体对个体的接纳与情感的支持、反馈信息的提供与合作,以及每个成员的互相尊重、诚挚、谦让的态度就十分重要了,教师要特别培养他们交往的情景氛围。鼓励每一个组员努力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补充与完善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 传授团体合作的技巧和技能。教师传授给学习者以下几种技能:(1)组成团体的技能;(2)团体活动的基本技能,如注意聆听、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的应答等;(3)交流思想的技能,如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有礼貌表示不赞同――对不赞同的应对、说服他人等;这些技巧技能有利于促成一种密切的真实的合作学习关系的形成。

上一篇: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下一篇:浅谈美术作业评改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