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地理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05 03:17:27

优化地理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在全国上下一片“减负”声中,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重视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是“减负”、“增质”的主阵地。

一、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科情感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怎样才能出色地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光荣使命呢?我认为教师要教书育人,自己首先要增长知识,要先育自己,做到立德、立功、立言。

1、以地理教师的高尚人格去感染学生。

人格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要想让学生“信其道”,就必须以高尚的人格使学生“亲其师”。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循循善诱、一视同仁的师德风范,作风正派、刚正不阿的个性品德,都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一个向上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真正可以依信赖的人。2、以地理教师渊博的知识去打动学生。

渊博的知识将会使教师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也将使教师的人格增加无穷的魅力。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各方面的知识营养的吸收,用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来武装自己,就会使学生对地理产生美好的情感。

3、以高超的地理教学艺术征服学生。

二、巧用“布白”艺术,增强教学效果中国画中常有“几只蝌蚪,便画出十里蛙声;一片远帆,便引出万斛离愁”的意境,这就是绘画中的“布白”艺术。它妙就妙在使无画处皆成妙境。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若巧用“布白”艺术,启迪学生思维,必将使教学效果大增。

1、导入巧布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好奇,是青少年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上课伊始,巧妙布白,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地形的变化”时,开始就提出:人们在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生生物的化石,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却发现了古代森林的遗迹,你能解释其原因吗?然后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授课巧布白,激发学生思维。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疑问能激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讲授新课时,巧妙布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如讲授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影响后,提出: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倾斜的,而是同公转轨道面相互垂直,在同一地区还会出现季节变化吗?为什么?再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三、加强横向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地理学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科学。 古人往往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广博。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地联系其它学科知识旁征博引,进行有效地渗透性教学,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其它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学生接受地理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并能促使学生了解地理事物间的辩证关系,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

俗话说:“史地不分家”,运用史实材料可充实地理课堂。比如在讲信风带和西风带的区别时,可举“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例子,日本人正是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条不稳定的西风带航线,促使偷袭成功。课堂上这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们常用来形容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情况,又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讲述水的循环,可见,把语文知识适时地用到地理上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联系“热点”授课,禺教于乐,促进地理教学。

中学生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和自然奇观极其关心,在他们中间往往形成谈论的“热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适时选择一些新闻内容来充实和活跃课堂教学,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热点”导入新课,如一盘巨大磁石,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进课堂。而且,还可以起到扩大知识面,加强知识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兴趣的作用。例如,在讲地质灾害前,我用“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入,启发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强烈的地震?地震的构造是什么?与日本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热点”也能当作“新鲜血液”注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洪涝灾害”教学中,我运用现场直播的北京2012年7月发生的内涝激趣,北京为什么会发生内涝?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哗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解开迷团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也提高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落实“减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但何为“减负”、怎样“减负”更值得探讨。“减负”是为了“增质”,而要“增质”需要我们抓住重点,付出艰辛的劳动。

上一篇: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