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融资与防范风险研究

时间:2022-09-05 03:16:33

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融资与防范风险研究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的信贷紧缩、流动性短缺和资金成本进一步累增从而恶化中小企业的经营,中小企业面临着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资金链风险、财务风险等多重风险的影响。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手,进一步阐述金融风险的表现与成因,对中小企业主要风险因素进行新形势下的审视和思考,提出内部经营管理、业务运作和内控制约机制,切实从内部做好风险防范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近些年来中小企业发展在中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小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在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资金匮乏的约束,融资难问题已成为他们的最大瓶颈。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经营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贷新还旧现象严重,所以其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少。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融资渠道,抵押和担保贷款是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然而一方面银行把资金贷款给经营状态好的企业,即使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银行也不会兼顾,何况经营效益相对更差的企业更难获得贷款。另一方面许多企业设计虚假的财务报表欺骗融资银行,使银行的大量的资金流失和误投。并且当前融资银行的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现象显著发生,银行越来越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我国中小企业没有信息披露制度,银行与中小企业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中小企业较为清楚的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盈利水平、投资项目的回报率,而银行则很难获取这些信息,对企业具有不完全信息。银行只能通过企业提供的信息判断是否提供其贷款,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自己想到的数额贷款,会提供银行不真实的信息,这样银行通过企业传递的信息判断决策是不科学的,同时表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前的融资博弈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二、金融风险的表现与成因

本次金融危机的实质上是企业信用体系的崩溃。对于我国其他领域内的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周期有多长,现在还都是未知数。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资金链风险、市场多变风险等风险的影响。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管理不到位是中小企业的鸡肋。风险和利润是成正比的,中小企业在争取更高利润的同时,也应增强风险防范的能力。企业最大的风险在于企业自身不能识别风险并及时采取行动。本次由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由于中小企业负在突然发生的流动性短缺状况下造成的企业瘫痪,进而对上下游企业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对中小企业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与处置应急机制予以新形势下的审视和思考。

三、银行方面的积极管理措施

银行要完善内部经营管理、业务运做和内控制约机制,切实从内部做好风险防范。银行要要成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部门适当降低贷款下放门槛,改进贷款制度,简化审批程序,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银行在担保形式上进行改革,除传统的土地、房产抵押以及第三方担保外,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开设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应收帐款质押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企业联保互保贷款担保形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扩大融资途径。建立责任追究和考核激励的机制,针对中小企业偿还贷款的能力和情况,银行有固定的专员团队进行跟踪和评测,有的放矢地对中小企业进行催款和放款。加快银行的改革步伐,调节中小企业资本情况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

四、中小企业方面建立诚信和风险防范体系

1.建设中小企业的诚信体系

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为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企业信用, 进行合同欺诈,虚假报表,价格陷阱。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正面临着诚信危机,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包括信用公开机制、信用产品供求机制和信用的好坏机制。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可以通过第三方透明,第三方可以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或者银行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建立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现实的融资平台,例如网上融资平台。在此平台下各个中小企业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真实填写所有企业信息,为中小企业间建立资金互融的通道,也为社会零散的资金有效的为的中小企业利用。当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这个平台的管理体制上要验收企业的诚信程度,这就需要中小企业的诚信体制的尽快完善和成熟。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必须对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加强学习、掌握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技术,分析研究面临的各种风险,增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须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信息化系统是中小企业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平台,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企业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的数据。中小企业的风险预警体系下对公司财务风险带来安全隐患的事项有很多因素,主要因子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或有负债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带息负债比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资产现金回收率等。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利润严重下滑,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较大。中小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销售量近期出现大幅下降,并存在继续下降的趋势。中小企业产品市场和劳务价格近期出现大幅下降,并存在继续下降的趋势。中小企业的存货异常变动且金额较大,交易纪录恶化,应收账款金额增大,平均收账期延长,过渡依赖短期借款。中小企业资信不断降低,无法履行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资产总额小于负责总额,资不抵债,贴现、担保、抵押贷款、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较多且金额较大,难以获得开发新产品及配套投资所需资金。存在大量不良资产,且长期未做处理,关联企业趋于倒闭。盲目扩大企业规模,资金沉淀,流动资金紧张,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主导产品进入夕阳产业。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异常原因导致非季节性停工、停产。人力资源短缺,关键管理人员

离职且无人替代。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还应采用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中小企业可结合单位实际,增加一定数量的定量预警指标,提高预警质量。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应急措施

制定中小企业财务的应急预案,主要内容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组织机构及职责:建立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义务。预警和预防:包括信息监控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应急响应: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和应采取的措施,应完成的任务以及应达到的目标。组织实施: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措施的组织实施。应急处理的工作方法和步骤。事后总结:化解和处置风险措施落实情况、事件调查报告和经营教训、改进建议、督查和指导。预案编制后,财务风险控制部门应组织对预案进行评审,并逐级上报备案后。中小企业具体财务风险的应急措施,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压缩资本性支出,寻找新的抵押和担保借款,扩大关联交易,实施资产重组,处置资产,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寻找涨价原料的替代品,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其他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和减少现金流出的措施。

小结:在危机面前,银行利用目前并购贷款放开之际,与企业加强互动和资源共享,支持中小企业进行企业健康有序地进行,与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玫,经济参考报,2009-02-27

[2]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 李扬 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兴业银行北京大钟寺支行)

上一篇:货币政策调整与民间借贷发展 下一篇:创新信贷服务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