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视阈下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探讨

时间:2022-09-05 03:11:40

整体视阈下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探讨

【摘要】 产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其严格封闭的状况下,将使产权主体追求利益的完全内部化,而这就与供应链所要求的利益共享相背离。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融合,则成为优化成本控制的切入点。通过现状反思,整体视阈下的供应链成本控制,可围绕着:核心企业主导、契约制度强化,以及主观意识增强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关键词】 供应链;成本控制;物流;整体视阈

把供应链纳入到核心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下来考察可知,惟有实现供应链成本控制的优化,才能通过价格优势而增强市场地位。这就意味着,完善供应链控制措施不仅是物流领域的任务,也是整个价值链的任务。梳理现阶段的文献发现,诸多作者都根据理论和实践总结进行了相关讨论,从中也呈现出在整体视阈下进行思考的意向。但部分借助整体视阈下的思考,是定位于工具理性的基础之上,而忽视了供应链各节点独立的产权结构和利益诉求,这一制度和社会要件。从而,所提出的对策需要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来能应用。可见,改变这一研究现状则成为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众所周知,产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其严格封闭的状况下,将使产权主体追求利益的完全内部化,而这就与供应链所要求的利益共享相背离。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融合,则成为优化成本控制的切入点。

一、对“整体视阈”的优势分析

这里需要对整体视阈进行重新认识,其目的就在于改善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以优势作为认识的基调,就需要在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进行分析。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优势分析

从供应链的组成来看,其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等三个阶段。实践告诉我们,供应链系统中都存在着核心企业,该企业成为了供应链各节点的利润中心。而随着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就使得维护核心企业盈利能力成为必要。建立在这一逻辑下的优势在于,核心企业的利润总量将通过分割进入到各节点的利润之中,但因各节点劳动的复杂程度不同而使得利润获取量也就不同,另外,各节点在具体劳动环节所提供的效用水平也不尽相同。从而,需要在整体视阈下来完成对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控制。

(二)管理学视角下的优势分析

同以上经济学视角相联系,管理学视角下所要开展的工作便是解决短板问题。从构筑核心企业(生产性或流通性企业)的市场地位来看,目前仍然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企业的价格优势。在此目标下,则需要供应链系统中的运输尽量开展一站式服务,并有效开展流通加工活动,进而降低核心企业的时间成本。这样一来,就能使核心企业获得第三利润源。那么短板问题也就出现了,即运输环节、流通加工环节等。此时,在成本控制上就应针对这些环节给予柔性化管理,而不是对每一个节点平均使力。

二、分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上述分析所获得的结论能否在现实中被应用,还需要对现状进行反思。根据当前的实际,主要因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一)契约制度方面

从整体上来完成对供应链的成本控制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即如何在产权各自独立的情况下,使各节点成为整体成本控制的对象。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因利益的分散性而严重降低成本控制的效果。关于这一点,则需要借助契约来使各节点形成纵向联盟。然而,我国纵向联盟中的契约执行力度并不强,从而时常出现纵向联盟崩溃的事态。

(二)利益驱使方面

各节点之所以有意愿接成纵向联盟,其根本原因在于各自的利益诉求。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确。若是从利他的角度来开展整体成本控制,其所得结论将背离实际需要。此时就存在一个问题,因各节点的资产专用性水平不同,就使得它被下游锁定的程度不同。程度越高,则越愿意配合整体成本控制,反之亦然。另外,因税收结构上的差异,就使得诸如仓储和运输环节的税后利润存在不同。这些,都将影响到最终的成本控制效果。

(三)主观意识方面

针对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从产业经济学理论和对现实的解读中总结到的,但这并不代表供应链各节点的主体都有这种意识。在狭隘的利益诉求导向下,部分节点往往存在着见机行事的意识。从而,无法满足整体成本控制的要求。

三、反思引导下的供应链成本控制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供应链成本控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

(一)核心企业主导方面

许多文献在涉及供应链的成本控制议题时,往往没有界定出核心企业来。这就出现了供应链成本控制来自于第三方的错觉。实则不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应链成本控制,仍取决于该系统内部的努力。为此,应建立起核心企业主导下的成本控制形态。由于核心企业(流通性企业)是利润中心,其在一定的利润目标下可以将总成本额定出来,并通过逆向分解的形式成为上游各节点的成本控制标准。若核心企业为生产性的,则还要通过利润分割来激励下游的成本控制意愿。

(二)契约制度强化方面

契约不仅规定了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的权利与责任,也明确了各自利益的回报水平。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各节点可能因自身的资产专用性水平不同,而对契约的执行意愿也存不同。这时就需要强化这方面的工作。笔者建议,可以将声誉约束机制引入其中,从而在“见机行事所获利益”与“名誉受损而失去合作机会”之间进行理性比较。最终,增强各节点的合作稳定性。这样一来,才能保证成本控制的可持续性和操作性。

(三)主观意识增强方面

当前供应链核心企业凭借自身强大的市场地位,而故意将运营成本转嫁给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分销商。关于这一点,将最终导致纵向联盟的崩溃。同时,各节点也因强调自身的利益诉求,而出现短视现象。因此,政府、物流协会等相关部门,需要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业务培训。从而,通过提升他们的主观意识,来促进他们实施利他行为的概率。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保证整体成本控制的效力。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结合工作体会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四、实证分析

消费者已经了解,iPhone 5配备的“视网膜显示屏”与iPhone 4S显示屏的宽度一样,长度比后者约多出半英寸。视网膜显示屏的成本为44美元,比iPhone 4S显示屏多7美元。iPhone 5显示屏采用了内嵌式触控新技术,该技术使用的面板层比前几代触控屏要少,价格也可能略高。不过,从零售市场看,iPhone 5的零售价与iPhone 4S一样,起价都是199美元(需签订两年新套餐合约)。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HS一份分析报告中得出的结论,iPhone 5的一些重要零配件在价格上略高于上一代产品,不过,苹果成功利用了其他零配件价格降低的优势,从而令整机组件总成本仅略高于上一代产品。据IHS估计,iPhone 5零配件的材料明细表总价为197美元,比iPhone 4S仅高出9美元。其中,iPhone配备的电池、内存芯片以及Wi-Fi和蓝牙芯片总计下跌了20美元。

五、小结

本文认为,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融合,应成为优化成本控制的切入点。通过现状反思,整体视阈下的供应链成本控制,可围绕着:核心企业主导、契约制度强化,以及主观意识增强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 段琼.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5).

[2] 鲍炯钧.企业在工程管理中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2(1).

[3] 李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2).

上一篇:建立与绩效管理相匹配的薪酬分配体系 下一篇:基于Multi—Agent仿真的知识转移行为演化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