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用药,让足癣不再复发

时间:2022-09-05 02:32:22

足癣俗称“脚气”“香港脚”,是由一类称为“皮肤癣菌”的皮肤丝状真菌侵犯趾间、足跖及侧缘表皮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天热多汗足癣高发

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缺乏抑制皮肤癣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皮肤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夏季天热多汗,是足癣的高发季节。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皮肤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癣。肥胖者因趾间潮湿,汗液浸渍易患足癣。足部皮肤受外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也是诱发足癣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导致物质代谢紊乱,皮肤含糖量增加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癣。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调,也会增加足癣的易感性。

足癣的发病还与生活习惯有关。有些人不注意足部和鞋袜的清洁,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场所。

足癣的危害并不是单纯的瘙痒和皮损,它还有以下危害:

1.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

足癣的传染性十分强,平时家庭成员衣物混合进行清洗或者摆放,都会成为传染途径,进而导致整个家庭的人都患足癣。

2.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

如果手部或者身体其他部位与患足癣的地方进行接触,就容易被传染。足癣传染到手上,就形成手癣;传染到身体上,就会形成体癣。所以,患有脚气后需尽量避免身体或双手接触脚部。

3.脚气严重会危及生命。

足癣严重的话,会危害到生命健康安全。有患者因久患足癣不治,导致丹毒出现,蔓延到全身,诱发内循环系统大出血。

药物治疗3种方法

足癣的复发率非常高,据调查国内足癣复发率高达50%~80%,80%以上的患者平均每年发作2次以上。因此,很多人误认为足癣是没有办法根治的。

事实上,因为足癣是真菌感染,若能规范选用药物,配以必要的辅助措施,根治足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药物分为外用和口服两大类,用药方法有三种,一是单纯局部外用药,二是口服药,三是外用+口服。

局部外用药

局部用药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费用低等优点,通常被广泛采用。药物剂型包括乳膏、溶液、凝胶、喷雾剂和粉剂等,应根据皮损特点选择合适的剂型。常用唑类药物有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和联苯苄唑等,用法为每日1~2次,疗程至少4周,真菌学治愈率为60%~91%;丙烯胺类药物包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和萘替芬,用法为每日1~2次,疗程至少2周,真菌学治愈率为62%~100%。其他治疗足癣的外用药物包括吗啉类(如阿莫罗芬)、吡咯酮类(如环吡酮胺)、硫脲类(如利拉萘酯)等。此外,一些角质剥脱剂也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如水杨酸、雷锁辛等。某些中药制剂如土槿皮酊等也被用于临床。

外用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患者的依从性差。资料显示,82.5%的足癣患者使用外用药物坚持不到2周;涂药不均匀易使皮损遗漏,还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不适感;对鳞屑角化型足癣药物渗透性较差等。上述原因常导致单纯局部治疗效果欠佳、复发率高(50%~80%)。

因此,单纯外用药物治疗仅适用于初发或病灶局限的足癣患者。

口服抗真菌药

口服抗真菌药物能有效治疗足癣,具有疗程短、用药方便、不会遗漏病灶、患者依从性较高、复发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局部治疗效果欠佳、反复发作、鳞屑角化型、受累面积较大、伴有某些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及不愿接受局部治疗者。如口服特比萘芬片250毫克/天,1~2周;口服特比萘芬片1周与外用克霉唑乳膏4周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伊曲康唑400毫克/天治疗1周亦有效。

很多人拒绝口服药,最大的原因是担心口服药伤肝。实际上,内服杀真菌和抑制真菌生长的药,在我国已应用了十多年,只要肝功能正常,合理地选择内服药可能比外用药有更好的效果。并且,这些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时,医生会嘱咐定期复查肝功能,监测肝功能的情况,为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外用药+口服药

由于局部治疗和口服治疗都各具局限性,

“外用+口服”联合治疗日益受到推崇。研究发现,对于中重度足癣,口服特比萘芬片每天250毫克共1周+外用特比萘芬乳膏1周治疗组(简称“1+1”联合治疗方案),其疗效和安全性等同于口服特比萘芬片每天250毫克共2周组,但起效快于后者,而且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外用特比萘芬2周组和联苯苄唑4周组。

“1+1”治疗法在缩短疗程、减少费用、提高依从性和疗效、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显示出了优势,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依从性差者。

》小提醒

效果不好尽早换药

如果用某种药1周还不见好转,则应更换药物,此时就不应该选用同种类型的药物。例如外搽联苯苄唑乳膏效果不好,就可以换用特比萘芬乳膏,如果更换多种外用制剂效果仍不好,就应该考虑口服一些抗真菌药物。

分型选药疗效明显

治疗足癣的药物品种繁多,如何选择正确呢?其核心选药、用药观点就是按照足癣的类型不同而异。

水疱型

表现

在趾间及足底可见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深在性水疱,疱壁较厚,散在或密集分布,可呈蜂窝状融合,也可见大疱。疱液自然吸收干燥后形成鳞屑,初期常有明显的瘙痒或刺痛感,此型易继发细菌感染和引起癣菌疹。

药物及剂型的选择

宜选用霜剂或乳剂,如派瑞松、达克宁等抗真菌类外用药,避免使用含酒精的制剂,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趾间糜烂型

表现

第4~5脚趾间最常见。皮疹初起为浸渍,常因瘙痒揉擦致表皮破损、糜烂,可伴渗液,常发出难闻恶臭。易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丹毒或蜂窝组织炎。

药物及剂型的选择

1.渗液不多,应考虑粉剂,如咪康唑粉。

2.渗液多,应考虑用水剂,如3%硼酸溶液,可起到消肿目的;若分泌物以脓性为明显,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0.1%雷佛奴尔液冲洗,必要时可服一些抗过敏药物(如仙特敏、克敏能等)及抗感染药物(如罗红霉素、利君沙等)。待渗出液减少或出现鳞屑时,可试用刺激性低的药物,如克霉唑、兰美抒、派瑞松乳膏等;如有恶臭,可先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然后再用抗真菌药。

一般不能用浸泡液,浸泡液会使伤口溃烂加重,甚至引发细菌感染。也不能直接使用软膏,因为软膏会把炎症的渗出物堵在皮损组织内,使之不能引流出皮损外,导致皮损部位更加红肿,甚至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角化型

表现

颇为常见,好侵犯足底、足侧缘及足跟。皮损表现为皮肤增厚、脱屑、粗糙,冬季易发生皲裂。许多鳞屑角化型足癣合并有手癣,常单手受累,呈现特殊的两足一手。

药物及剂型的选择

先用苯甲酸或水杨酸浸泡液,再用乳剂。这类脚癣单纯涂抹外用软膏较难渗透,最好用温水溶解水杨酸等药物来浸泡,以加速角质层软化,使药物快速达到皮肤深层。每次浸泡的时间在10~15分钟,时间太久反而容易伤害皮肤的正常组织。

也可用软膏类的药物,如10%水杨酸软膏,先厚涂或用塑料膜封包,待角质剥脱后选用各类型外用癣药。

用足疗程防止复发

足癣反复发作,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第一,真菌很难被杀灭。真菌可以在零下6℃左右的环境里能长期存活;在120℃的高温中,10分钟内不会死亡;在脱离活体的毛发、指甲、趾甲、皮屑中,真菌毒性还能保持1年左右。

因此,用药的后期,应注意对鞋袜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煮沸消毒,晒太阳是没办法将真菌晒死的,因为紫外线不能杀灭真菌。有些鞋子不适合高温消毒,可向鞋里洒入抗真菌的粉末。这样,可以阻击残留在鞋袜的真菌,防止死灰复燃。

第二,没有正规治疗。有些患者发现足癣后不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自己胡乱买点药涂上了事。有的患者买的是单纯激素药膏,虽然可以暂时止痒,但真菌不能被杀灭,反而会更加猖獗,还会干扰甚至阻止局部免疫反应。

第三,治疗不切底。很多患者在用药后1周左右自觉症状消失,即停止用药。然而,这时真菌只是被杀灭了大部分,还有一小部分活着。这个时候若停止用药,存活的真菌会继续繁殖,隔不了多久真菌兴风作浪就已经达到让你“痒”的感觉。

还有一些人觉得抗真菌药不良反应多而停药。事实上,外用药是比较安全的,而口服药在医生在指导下用药也没有问题。

因此,一般来说,外用药要坚持2~4周,角化型脚癣疗程则相对较长。即使症状缓解,皮肤看起来完全正常,也要坚持用够疗程,让带有真菌的死皮完全脱掉才可以停止。

辅助措施必不可少

除了正确的选用药以外,治疗足癣还得“脚踏实地”从足做起。以下这些辅助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选择合适自己的鞋子

不要穿夹脚的鞋子,否则很伤皮肤或趾甲,为真菌感染留下机会。不要穿合成皮或塑料成分的运动鞋,尤其是高筒的运动鞋,最不透气。如果运动鞋鞋面或两侧有打洞,就比较好。尽管这样,也要勤换鞋,在家尽量穿皮拖鞋或好的凉鞋。皮肤也是需要呼吸的,多穿通风透气的鞋子的皮鞋和布鞋,多让脚在自然的环境下透气是必要的。

擦干脚

每天回家后洗澡或洗脚,记得要尽可能把脚完全擦干。有人做过研究,湿脚较干脚更容易感染上真菌。在澡堂或宾馆洗澡千万不要湿脚在地上走,也不要穿公用的塑料拖鞋,否则很容易把地上或鞋内别人撒落带有真菌的皮屑粘在你的脚上。

止汗

有汗要及时吸汗。多汗的人可在鞋中或鞋垫底下撒些吸汗的粉末,现在市面上有专门的止汗剂,有抗真菌作用的扑粉如达克宁散等也可用,可以改善出汗所引起的潮湿,而且还有杀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穿袜也有讲究

尽量少穿,特别是小腿以下部分,因尼龙会阻断汗水的蒸发。如果一定得穿,尽量选择脚底部分是棉质的。袜子一定要选择纯棉或纯羊毛的袜子的,因它能吸汗,保持双脚的干燥。含有合成纤维较多的袜子会使你的脚浸在汗水中,将趾间皮肤泡软,有利于真菌和细菌生长,很容易生脚气或细菌感染。

及时止痒,积极治疗其他皮肤病或其他疾病

患有湿疹、银屑病、糖尿病、慢性哮喘病等,要积极治疗,避免搔抓皮肤。冬季要注意保暖,积极锻炼,加强足部的血液循环,防止冻疮、血管炎的发生。因为这些病很容易使皮肤和趾甲发生破坏或结构不完整,为真菌留下可乘之机。

家里人有足癣或其他真菌病最好积极治疗

如果家里有人患有足癣,全家人都会有受累的风险。因此要做好家人的工作,积极治疗。同时,注意上面的事项,只用自己的拖鞋(包括在浴室里),袜子要分开洗。

上一篇:卒中二级预防:新指南,新看法 下一篇:尿疗,又一被戳穿的养生忽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