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彼岸之路

时间:2022-09-05 02:08:51

“深水区”的改革动力愈发匮乏,亟需树正市场化改革倡导者的公众形象,营造一个专业而理性的制度环境。

助手柳红说他“迂”,女儿晓莲说他直,理解他的公众视之为“经济学的良知”,否定他的左翼将他划入“保卫富人联盟”。而他本人看来,虽被指有精英姿态,自己却是个坚守基本职业操守的普通知识分子。

现实世界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两全之难,让“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这位现代追随者痛心疾首。他希望自己的国家能走向理性而持续的繁荣,也渴盼自己的同胞都过上幸福而自由的生活。

理性与良知

你可以说他是个性情中人。因为,当看到经济改革中诸多不合理、不正常的现象,他常常会直言不讳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事实上,讲出真相,辨明真理,往往易道误解和诟病,前有犬儒的明枪炮轰,后有权贵的暗箭中伤。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这他自是知晓的。

但他更明白,无私者无畏,在未竟的改革面前,自己必须笃定于专业而独立的学术理性,恪守一名经济学人的本分,大胆承担起澄清事实、指明方向之责。

你可以说他传统情结很重。因为,虽经历过“”的洗礼。他仍如最能打动自己的前辈知识分子这般,对已被不少人弃如敝展的“共产主义”怀有纯正虔诚的信仰,虽已近耄耋之年,他还像最让自己尊敬的良师益友顾准那样,对中国版的“神武景气”,始终不渝地怀有一颗赤诚的企盼之心。

除却这些个人性情与情结因素,真正见其功力的,当然还是他在自身专业上推崇并践行的那些基准性的现代经济主张。即便,在“左”毒横流、经济科学处境最差的年月,这位有科学良知和公民责任感的经济学家,也没有放松自己的努力。

正是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进程上的前瞻思考及深厚影响,使之成为转型期中国极负盛名的经济思想家;甚至,被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视为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中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见证时代的潮落潮起,即将迎来80寿辰的吴敬琏先生,如今越发明白,要实现这一均衡目标,一手“市场”,一手“法治”,两者须臾不可缺。

时代与中国

至今,他仍然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个中缘由,既有大众传媒商业化炒作背后的利益驱动因素;更进一步考察,则体现出,市场经济体制初创的转型期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知人论事的非平和心态,混合着中国传统儒家社会里占主导的伦理中心主义与道德理想主义、跟风盲动的“群氓”心理,以及对改革滞后所带来种种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

在这种社会心态或“泛道德化”语境下,人们对吴敬琏的经济思想非但无法客观冷静地去学习和领会,更易在此前提下因人废事,对他提出的经济改革理论、社会政策主张惯性地反感,甚至加以全盘否定。

尤其是,对于没能亲历过从“”到“改革开放”经济大转型的新一代而言,倘若,因此对经济改革的意义有所误解、对经济改革的目标有所偏离,势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民主法治进程。在改革已到“深水区”、改革动力却愈发匮乏的今日,亟需树正市场化改革倡导者和推动者的公众形象,营造一个专业而理性的制度环境。

上一篇:捕捉“后危机”机遇 下一篇:破解扩大内需三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