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时间:2022-09-05 01:56:36

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关键词】 音乐教学;有效性;因素;教材;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078―01

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崭新要求,课堂教学逐渐走向规范化、高效化轨道,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教学改革理解不到位,在具体施教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很容易导致出现教师用功不少而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教师挖掘教学不够,教学设计适合性降低;教学方法单一固化,课堂教学呈现程式化;忽视学生兴趣取向,教师一味讲解,都有可能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落入被动局面。

一、挖掘教材不深,教学设计缺少支撑力

课堂教学由教本、生本、师本三个重要因素所构成,其中师本是最活跃因素。教师负责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案。特别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解读,应该是课堂教学最重要信息整合过程。教材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教师要针对教材进行备课,特别是年轻教师,备课很认真,但课堂实践效果却不是很好,这说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存在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实际缺少调研,结果只能是教师做了大量的无用功。因此,教师在教材学习时,要对各种教学因素有清晰认知,对良好的教法有足够积累,对教学生成有成功的预设,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教师对教材解读不深透,教学设计缺少支撑力,课堂教学自然呈现乱象。如果教师能够先让学生多听听、多看看,对音乐作品有更多了解,对作品产生背景有一定认知,或者引入相声《洛桑学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一定会更深刻。教师对教材解读深刻与否,关系教学设计的成败。

二、教法比较单一,教学效果缺少说服力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法设计往往会陷入习惯意识之中。特别是传统教学意识的影响还在,一些教师热衷于课堂讲解,对学习新内容进行讲解、对音乐乐理常识进行讲解、对学生音乐欣赏进行讲解、对学生训练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教师还在讲得津津有味。这样的课堂教学势必要落入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窠臼之中。高中学生有一定认知能力,对音乐的理解也存在个性化特征,教师不断将个性解读强加给学生,很难引起学生认识共鸣,当然不能形成重要学力。在音乐欣赏时,每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一样,教师不能搞认知“大一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形成个体认知感知体系。

在学习“戏曲”相关热菔保教师先列举了“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表现形式,并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介绍,然后让学生欣赏几首戏曲片段。如:《苏三起解》《谁说女子不如男》等。在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不断暂停音乐进行内容和唱腔艺术解读。一段戏曲音乐被停顿了好几次,学生表情很无奈。音乐欣赏需要教师给出一些必要的引导和解读,但不能不顾学生心理感受,教师过多讲解音乐技巧,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有益启示,还可能会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教法设计当然是不明智的。高中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虽然不是很专业,但我们音乐教学并非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过分强调专业性,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三、忽视学生兴趣,教学执行缺少针对性

我们都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具体落实这个观念的时候,却会出现诸多偏差。高中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如果教师不顾学生兴趣爱好,一味执行教学设计,势必要挫伤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如果任由学生选择喜欢的音乐进行学习,也会出现不可收拾之乱象。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要做到多方兼顾,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寻找激趣突破点,要对教法设计进行优化,根据学生兴趣需求调整教学环节,应用教学媒介。音乐教学涉及内容广泛,教师要对各种教学因子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有效整合,才能形成最佳教学方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有自己价值衡量标准,教师不可横加干涉。有些学生喜欢节奏强的,也有学生喜欢温柔的。在欣赏外国歌曲时,有几首备选歌曲,教师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音乐投票决定欣赏次序,当音乐欣赏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欣赏体验,就是按照性别进行分组的。学生讨论热烈,获得的欣赏成果自然是丰硕的。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音乐,并对其进行深度探究,就是顺应了学生心理需求,学习效果呈现显性特征。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教师在教材解读、教法优化、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训练设计等环节,要注意遵循教学规律。如果课堂教学呈现低效率,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执行、教学调度等环节出现了问题。教师要对教情和学情进行深入调研,找到问题之所在,并给出适合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摆脱教学被动局面,激发课堂教学积极因素,提升课堂教学效度。

上一篇:注重阅读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下一篇:好爸爸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