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现代建筑室内创作中的“新宋式”风格

时间:2022-09-05 01:12:36

江南地区现代建筑室内创作中的“新宋式”风格

摘要:两宋时期产生了辉煌的建筑成就,不仅形成了极具特点的室内空间,并对以后个时期建筑影响深远。由于江南文化的兴盛和建筑技术的领先,不仅对当时的建筑领域影响深远,在现代建筑室内创作中,也展现出了鲜明的宋代建筑室内空间特征及艺术风格,表达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传承和发展,是探索本土特色建筑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江南地区,新宋式,室内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江南地区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发源地之一,其根据自身的地理优势及气候等特点,产生了可与黄河流域媲美的灿烂文明史。到了两宋时期,国家的文化重心逐渐南迁,江南地区的文化、经济均占据了主体地位,成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两宋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成就。北宋年间颁布的,由将作丞李诫主持编修的官刊工籍《营造法式》,对宋代官式建筑的用料、形制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范,不仅提高了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对后世建筑的发展影响深远,也深深影响了江南地区建筑的发展。潘谷西、何建中在《营造法式解读》一书中就认为,“《法式》与江南建筑相同之处很难说全是受江南影响的结果,但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分析,这种影响的客观条件是存在的”。

二、宋式建筑室内空间特征及艺术风格

2.1有序多样的空间类型

宋代建筑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木结构体系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空间类型。《营造法式》中将宋代建筑的空间形式,分成基本的三种类型:殿阁式空间、厅堂式空间以及余屋空间。由于封建社会严格的礼教等级制度,这三种空间类型的使用,对于建筑的功能性质、使用者的身份地位,有着清晰明确的等级划分。其中殿阁式空间架等级最高,多用于隆重、重要的建筑物之中,厅堂式空间次之,余屋才是普通民居建筑可用的结构形式。但从宋代遗构和绘画中看,这些空间类型在实际使用时,不仅存在着混合使用的情况,空间的木构架形式和空间组织上也更为灵活,展现了极为丰富的建筑室内空间。此外,在部分宋代建筑中,采用了“减柱、移柱”的平面柱网形式,不仅有效增加了室内空间的使用率,也丰富了宋代建筑空间类型,体现了宋性的建筑营造理念。

2.2 理性美观的装修装饰

宋式建筑的室内装修较唐代有了极大的发展,各种文献、图像以及遗构资料都展现出当时高水平的装修技能。其中宋代将作丞李诫主持编修的官刊工籍《营造法式》中,对建筑装修部分作了大量的记录,光小木作制度的就达六卷之多,占整部著作的比例之首。此外,作为宋代社会主流思想的程朱理学,其将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精神相互调和,形成以世间万物以“理”为本原的哲学思想。其代表人物朱熹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便是一种追求理性的精神追求。在这种重分析、思辨的理念影响下,社会审美情趣亦发生了更加趋于理性,细致的风格倾向,进而对当时的建筑整体风格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在宋代建筑的装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宋代建筑中的装饰物均是出于构造上一定的功能而产生的,这一点与明清时期繁复而不实用的装饰特点是大相径庭的。

2.3简洁实用的家具陈设

受宋代社会崇尚实用的理性审美观念影响,家具的设计也呈现出简洁、瘦劲的整体风格。由于家具制作对建筑梁柱体系的模仿,使其稳定性、艺术性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木料的使用上也更为经济、实用,这恰恰与宋式建筑模数化的特点相一致。这不仅使宋代家具与宋式建筑清雅、简素的室内风格十分融合,更展现了宋代格物致用思想对社会日常生活的浸染。在宋代室内陈设的设计上,这种主流的的理性审美思想也得到了直观的体现。伴随着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室内陈设不仅质量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在体态、造型等方面也是表达宋代主流审美观念的重要方面。

2.4乐乎自然的山水栖居

宋代社会对山水自然的有十分强烈的向往,并在建筑中得到了鲜明的表达。在宋代众多的文人绘画中,这种乐乎于山水之间的情怀展露无遗。宋代山水画专著《林泉高致》就表达出宋代文人对诗意化山水意境的强烈向往。认为丘园野壑才是修身养性的居所,山石泉涌才是长啸寄傲的乐趣所在,捕鱼樵木才是归隐之人所惬意的,猿鸣野鹤才是飞腾扬名所接近的。这种乐乎自然的山水情怀,自然地展现到了建筑的营造过程中,对宋代建筑的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宋代绘画作品中描绘的众多建筑,对这种乐乎山水的建筑选址就有着清晰的刻画。

2.5山水意向的室内氛围

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使得宋代建筑的室内空间更加追求写意的山水意境。文人宅舍引用造园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布置建筑,来代替传统规则对称的院落格局。借鉴了“以小见大”“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古代造园方式,并透过门窗的开阖,巧妙的将山水环境引入建筑室内。

此外,随着宋代绘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艺术文化的喜爱,绘画渗透到宋代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以画饰壁的建筑室内做法,也在宋代社会流行起来。众多的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甚至一些市井建筑中,都出现了用绘画装饰室内的做法。屏风的屏面也是绘画装饰的重要部分。

三、现代建筑室内创作中的“新宋式”风格

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人人精神需求的提高,在现代建筑室内创作中,越发追求建筑空间的地域特点和气质精神。因此,在江南地区众多现代建筑的室内创作中,展现了鲜明的“新宋式”空间。在现代建筑创作对宋式建筑室内空间的继承和发展中,由于现代社会的需求、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宋式建筑的空间及其构成方式,并不能完全适合现代建筑的需要。因此现代建筑创作中对宋代建筑室内空间的继承,并不是单纯的照搬、模仿,而是一种基于现代生活方式和功能需要的空间意境追求,来表现宋代不同类型室内空间的意向。

宋代厅堂式空间形式多样,使用灵活,《营造法式》中记载的此类空间构架就达19种,而从宋画、宋代遗构等资料来看,实际应用时厅堂式空间具有更多的形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手法展现厅堂式空间意向。其中,最为直观的便是苏州博物馆种的一座复原式的宋代厅堂建筑——宋式书斋。这座书斋位于博物馆观展流线的最后部分,名曰“墨戏草堂”,既是展厅也是展品。这座书斋没有像苏州博物馆的其他空间,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展现传统空间,而是根据宋《营造法式》中的记载,结合宋画等文献,采用了平面、进深三开间,六架椽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的厅堂式构架形式,这种空间形式使得室内前部获得了更为宽敞的空间,直观再现了宋代厅堂式空间的灵活、实用的空间特征。在室内装修上,墨戏草堂是依据宋代文献、图像资料进行了复原。这座厅堂式的书斋建筑为砌上明造,用竹笆代替了屋望板。在门窗装修上,当心间设六扇格子门,梢间各设两扇格子窗,格眼均为“四直方格眼”形式。墙面采用编竹夹泥墙刷浅黄色涂料,地面对缝铺灰色方砖。室内后侧两根内柱间设瓷制屏风,并将远山进水绘制于上,展现了宋代社会以山水为上的审美意趣。书斋内的家具陈设,是根据宋画中的图像资料,重新设计复原而成。其中家具包括:一张床榻,一张书桌,一把玫瑰椅,两只花几,两只圆凳、两盏落地灯。家具的设计上,线条劲瘦,式样简洁,细部线条统一采用宋代家具中常见的如意形式,造型优雅、质朴。书桌上放瓷器一二,书卷微展。整个书斋展现了宋人精致、淡泊的社会理想。

苏州博物馆在主要室内空间上对宋式空间原型中的结构体系采取了省略、简化的做法。建筑根据室内不同的功能,被分成了三块室内功能区域:沿博物馆入口进入,到达位于南北主轴线的第一块室内区域为中央大厅,大厅以东的建筑为行政服务空间,大厅以西的建筑则为主展览空间。其中中央大厅平面为八角形,采用了几何式的简化手法,处理大厅的空间。在大厅室内空间的简化、转折处设玻璃窗,并加上直线形空间轮廓,增强了空间的明暗对比,展现了了宋式建筑室内空间中墙、地、天花以及梁架的层次关系,使得大厅空间富于了楼阁式空间由下向上的内聚力。在室内装修上,采用灰、白二色作为室内空间的主要色调,并以灰色直线条勾勒出空间的轮廓,使其呈现出极为素雅、含蓄的空间意趣。在中央大厅的顶部,以宋代建筑具有鲜明等级意味的藻井为原型,采用简洁的几何形体对其作抽象化处理,再结合直线条的上部空间轮廓,顶部玻璃和遮阳板的使用,增强了大厅端庄、稳重的空间氛围,创造了一种平稳、缓和的空间气氛,这有利于此处对进馆游客的组织和疏导,为博物馆参观流线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起始空间。

四、总结

宋代文化对江南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对“中国固有之形式”建筑的探索,不仅要针对建筑本身,其室内空间中展现出的艺术特征和传统精神,也是在建筑设计中彰显民族性所要深入研究的。只有在对传统文化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和功能要求,才能设计出适合时展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 (宋)李诫.营造法式.

[2] 潘谷西、何建中.营造法式解读[M].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彭一刚.彭一刚文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路桥常见问题与质量措施 下一篇:论居住区节约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