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与城市道路标准差异及选用

时间:2022-09-04 10:59:52

公路与城市道路标准差异及选用

摘要:通过参加多项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设计、咨询工作,分析了公路和城市道路功能和构造的不同,进而总结了两者设计方法的异同。

关键词:公路 城市道路 设计标准

1、概述

公路与城市道路是有明确划分的,就建设地点而言,公路是建设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连接通道,而城市道路是城市内部各区域连接的通道 ;而就使用功能而言,公路主要供机动车行驶,主要服务于机动车,仅低等级公路允许行人或非机动车通行,而城市道路除了通行汽车外,一般均设有专供行人通行的人行道,部分道路还设置了专门的非机动车道供非机动车行驶。

在此,笔者因多年从事公路工程设计及城市道路设计,对两者都有一定的理解和实践,结合两者在技术标准上的异同,对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差异以及如何正确选用道路标准进行分析研究,供同仁参考。

2、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功能及分级

2.1 使用功能的区别

公路位于城市与城市之间,为长距离客货运输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机动车,等级较低的公路兼有少量的非机动车和行人。

城市道路除了服务机动车外,还为非机动车及行人服务。由于城市道路为公共设施,其它配套市政公用设施与之伴行,如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燃气等,虽然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客观上已构成城市道路的一部分,城市道路是这些附属设施的载体。

从上述功能上的区别可以看出,城市道路在使用功能上远远超过了公路的使用功能,也正因如此,在同一路段相同路基宽度的情况下,若采用城市道路标准,其造价一般都比公路要高。

2.2 路幅组成的差异

公路路幅一般只包含行车道、中分带(视情况设置)以及为行车安全而设置的必要的硬路肩、土路肩等,一般不设置人行道。而城市道路除了必要的行车道及路缘带外,一般均需要设置人行道,部分道路还设置了非机动车道。另外还要埋设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燃气等管线设施。人行道设置绿化景观、盲道、照明等市政设施。

2.3 等级划分

公路技术标准中按照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城市道路则分为四个等级。如下表所示:

公路等级划分较明确,一般等级越高,路基越宽,而城市道路则不一定,很多城市次干道其路基宽度比主干道宽。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

公路 城市道路

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快速干道 城市中大运量长距离快速交通,全部或部分控制出入的干线道路

一级公路 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主干道 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二级公路 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次干道 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三级公路 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支路 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四级公路 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商业步行街 专供商业区行人使用的道路

3、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差异

3.1建设资金来源

我国的公路及城市道路主要经费来源于国家税收,但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高速公路的建设,完全利用国家财政来建设公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收费公路应运而生。我国的收费公路主要包括高速公路以及部分一、二级公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全国二级公路以及部分开放式一级公路的收费已逐步取消,收费的主要公路是高速公路及部分全封闭一级公路。

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资金原则上也是由国家财政投资,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财政不能完全满足部分城市建设,特别是部分城市新区建设的需要,部分地方政府采用BT模式,利用置换土地开发权来向社会融资修建城市道路。对位于城市中的属于城市道路上的特大型桥梁,仍然有个别是收费的,这是因为这种特大型桥梁一般在建设时受资金等限制而采用贷款等融资手段修建的,故需要采用收取通行费的方式来归还建设的贷款。

3.2路线设计

由于公路位于城际之间,与城镇一般采取“近而不进”的设计理念,制约路线线位的主要是地形因素。公路一般里程较长,路线摆动的范围和幅度较大,必须首先在小比例地形图上进行选线工作,逐步扩大到大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具体定线,整体线位在满足通过必须的控制点的基础上,其平纵设计的线位所受约束较小,主要受地形限制。

而城市道路位于市区内,一般里程较短,道路红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已经确定,红线以外将会修建大量的建筑物,故路线选择余地较小。平、纵面与道路两侧建筑相结合,主要受规划控制。

3.3道路横断面布置

公路横断面布设一般包括中央分隔带、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等。

城市道路由于使用功能比公路多,故断面布设也复杂得多,横断面一般包括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但对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于汽车的普及以及公共交通的发展,在一些主干道上已经逐步取消的非机动车道,而对于象贵阳、重庆这样的山城,由于道路坡度较陡,不适应非机动车的行驶,城市道路一般也不设置非机动车道。

3.4给排水工程

公路排水一般将路面及边坡范围内的雨水经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引出路基范围,利用桥梁、涵洞等流入自然沟渠即可。除服务区、收费站、监测站等交通工程设施外,一般路段均不考虑给水工程。

城市道路排水一般采取雨污分流。雨水主要通过雨水口流入雨水管,就近排入自然沟渠中,城市生活污水则通过污水管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再排入自然沟渠中。

3.5管线设施

公路上一般没有管线设施,只有高速公路一般在中央分隔带内设置有通讯线路。

城市道路市政管线则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燃气等。城市道路均要根据规划,确定各种管线在横断面上的相互关系,预埋管道系统。

4、建设标准的选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别的缩小,土地开发和利用程度的提高,修建公路还是城市道路,已经成为摆在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面前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例如,为解决贵阳城区与郊区花溪区的交通瓶颈问题,贵阳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修建了近20Km长的由城区通往花溪区的花溪大道,道路标准采用一级公路。20年过去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花溪大道两侧早已商铺林立,完全是一幅城市道路的景象,政府也在合适的位置增设了人行道、过街人行天桥、照明设施以及地下管线等城市道路设施,但因道路早已成型,整个实施过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当年在规划建设花溪大道时未预测到整个城市的发展进度,也未完全理清公路与城市道路在使用功能上的差别。进入21世纪,随着花溪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花溪大道已不满足现有经济发展的需要,贵阳市政府又决定开辟新的通道即花溪二道。吸取了花溪大道建设的教训,花溪二道虽然所经路段均为新建,沿线人口分布较少,但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花溪二道按双向六车道的城市道路进行设计和施工,并考虑了必要的管线、照明及给排水设施,使花溪二道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贵州省麻江县下司镇进行台下公路改造工程时,业主结合下司镇总体规划,长远考虑了下司镇城镇化发展进程,在下司段约4Km路段采用了36m宽城市道路标准建设,而为了节约投资,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其余路段则暂按二级公路改造,这样实施既保证了未来十年下司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又不盲目扩大规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分清公路与城市道路在使用功能、建设标准上的区别,对作出正确的决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决策者必须要对公路和城市道路在使用功能、技术标准及资金偿还能力上有清醒的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使项目既不至于在短期内被淘汰,造成重复建设,又不至于盲目的追求高标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上一篇:论述腈纶凝胶染色纤维方法 下一篇:浅析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在建设水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