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旱地大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程

时间:2022-09-04 09:57:20

甘肃省旱地大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程

大豆既是高蛋白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大豆营养价值很高,大豆籽粒约含蛋白质40 %、脂肪20 %、碳水化合物30 %。大豆蛋白是人体所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居多,大豆蛋白质是“全价蛋白”;豆油不含胆固醇,吃豆油可预防血管动脉硬化。大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烟酸,可预防由于缺乏维生素、烟酸引起的癞皮病、糙皮病、舌炎、唇炎、口角炎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逐步趋向高蛋白化,大豆消费将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趋势,大豆生产的安全问题也是衡量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

甘肃大豆主要分布在陇东、陇中和陇南黄土高原旱作区,常年播种面积9.13万hm2。由于大部分旱作区年降水只有300~500 mm,长期面临春夏持续干旱,导致大豆生产大起大落,单产一致徘徊在100 kg/667m2左右,产量低而不稳。大豆全膜覆土穴播技术集成覆盖抑蒸、膜面播种穴集雨、雨水富集叠加利用、留膜免耕多茬种植等技术于一体,不仅能有效地保蓄土壤水分,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而且能利用播种穴进行集流,对大豆生育期农田降雨进行有效拦截与汇集,能显著提高旱地大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全膜覆盖强化了地膜的增温功能,能够促进大豆生长发育,也能促进大豆早熟和扩大大豆的种植区域;膜上覆土对地膜起到了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留膜免耕一次覆膜可以实现多茬种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节本增效;膜上覆土能够有效解决不覆膜栽培出苗过程中播种穴与幼苗错位的问题,避免了人工放苗,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留膜免耕多茬种植技术可以明显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明显减轻环境污染程度。为使这项技术在旱作农业区大面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确保粮食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旱地大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

本规程适宜于年降水300~600 mm的半干旱、半湿润偏(易)旱地区。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2.1 全膜覆盖

采用厚度0.008~0.01 mm、宽120 cm的抗老化耐候地膜全地面覆盖。

2.2 膜上覆土

在地膜上均匀覆一层1.0cm左右的细绵土。

2.3 穴播

播种深度3~4 cm,行距45~50 cm,穴距18~20 cm,每穴播2~3粒。

3 栽培技术

本条款没有说明的栽培措施,仍按常规农艺措施实施。

3.1 播前准备

3.1.1 地块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川旱,塬地、梯田、沟坝、缓坡(15°以下)地,大豆忌重茬,茬口选择小麦、玉米、马铃薯、糜谷、荞茬、胡麻等茬口为宜。

3.1.2 深耕蓄墒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晒垡,熟化土壤,接纳降水,耙耱收墒,做到深、细、平、净,以利于铺膜播种。覆膜前浅耕,平整地表,耕深达到18~20 cm,可采用旋耕机旋耕,做到“上虚下实无根茬、地面平整无坷垃”。对于玉米茬口地最好先深耕后再采用旋耕机旋耕,并行镇压,以打破犁底层、破碎玉米根茬。

3.1.3 施肥

为了一次覆膜连续多茬种植,要重施有机肥、施足化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 000 kg~4 000 kg,纯N:8~10 kg,P2O5:6~8 kg,结合最后一次整地施入。

3.1.4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结合整地浅耕,每用40 %辛硫磷乳油0.50 kg加细沙土30 kg,拌成毒土撒施,或兑水50 kg喷施。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用50 %乙草胺乳油100 g兑水50 kg全地面喷施,喷完后及时覆膜或边喷药边覆膜。

3.1.6 地膜选择

选择厚度为0.008~0.01 mm,宽140 cm、120 cm或80 cm的抗老化耐厚地膜,每667 m2用量6 kg左右。

3.1.7 品种选择

选择株型紧凑、结荚密集、生长旺盛、抗逆、抗病性强的品种,主要品种有:中黄30、中黄35、中黄39、中黄40、中黄41、中黄42、中黄43、豫豆8、豫豆22、铁丰8号、铁丰29号、晋豆4号、晋豆5号、晋豆19号、丰豆8号、开育9号、承豆6号及张豆1号、张豆2号、张豆3号、张豆4号、张豆5号、张豆6号等。

3.1.8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人工精选,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和杂粒,确保种子纯度和净度达到98 %;播前应将种子晒2~3 d。一般采用包衣种子,也可用35 %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1:80的比例均匀拌种,阴干备用。

3.2 覆膜覆土

覆膜与膜上覆土一次完成。覆膜依据土壤墒情而定。当墒情好时可提前覆膜适时播种;墒情差则等雨抢墒覆膜适时播种。如果土壤湿度过大,进行翻耕后晾晒1~2 d,然后耙松平整土壤再覆膜,避免播种时播种孔(鸭嘴)堵塞。覆膜后要防止人畜践踏,以延长地膜使用寿命,提高保墒效果。

3.2.1 人工覆膜覆土

全地面平铺地膜,不开沟压膜,下一幅膜与前一幅膜要紧靠对接,膜与膜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膜上覆土厚度1 cm左右,即以基本上看不见地膜为宜。覆膜用土必须是细绵土,不能将土块或土疙瘩覆在膜上,影响播种质量;膜上覆土要均匀,薄厚要一致,覆土不留空白,地膜不能外露。

3.2.2 机械覆膜覆土

机引覆膜覆土一体机以小四轮拖拉机作牵引动力,实行旋耕、镇压、覆膜、覆土一体化作业,具有作业速度快、覆土均匀、覆膜平整、镇压提墒、苗床平实、减轻劳动强度、有效防止地膜风化损伤和苗孔错位等优点,每台每天可完成2.70 hm2作业量,作业效率较人工作业提高20倍以上。

3.3 播种

3.3.1 播种机调试

不同机型和型号的播种机控制下籽的方式方法不同、下籽的最大量和最小量范围不同。种子装在穴播机外靠外槽轮控制排放量的穴播机需调整齿轮大小,种子装在穴播机葫芦头内的穴播机需打开葫芦头逐穴调整排放量。播种机调试应由技术人员指导,以免播种过稀或过密。

3.3.2 播种时期

大豆适宜播种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当时气候特点、土壤墒情来确定播种期。一般当耕层土壤日平均温度达8 ℃~10 ℃时,为适宜播种期。一般适宜播种期范围为4月中下旬。

3.3.3 播种方法

采用人工点播器或人力穴播机破膜播种,播深3~4 cm,行距45~50 cm,穴距18~20 cm,每穴播种2~3粒。播后用细砂或草木灰及时封住种孔。人力穴播机播种时,同一幅膜要同向播种,可有效防止播种穴和地膜孔错位,播种机严禁倒推,防止播种孔堵塞,造成缺苗断垄;行走速度要均匀适中,以保证穴距均匀,防止地膜损坏。

3.3.4 播种密度

种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年降水量和品种特性具体确定。肥力高宜稀,肥力低宜密;降水量多宜稀,降水量少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金张掖系列大豆分枝较多,适宜单株种植),植株收敛分枝较少的早熟品种宜密(中黄35大豆分枝较少,适宜密植双株种植)。一般全膜覆土穴播大豆适宜密度为每667 m2穴数0.70~0.80万穴,每667 m2保苗数0.80~0.90万株。

3.4 田间管理

3.4.1 前期管理

大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播种后遇降水时,要破除播种孔覆盖的土进行引苗,即在大豆子叶破土之前压碎板结,把幼苗从膜孔引出。大豆2~3片真叶展开时间苗,去掉弱苗,3~4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保留健壮、整齐一致的幼苗1~2株。

3.4.2 中后期管理

大豆生长较弱时,开花前用点播器在2株中间打孔进行根际追肥,每667 m2追施3~4 kg,或在初花期每667 m2用尿素0.60 kg加磷酸二氢钾0.10 kg溶于35 kg水中进行叶面喷施;根据缺素情况可喷施0.03 %~0.05 %的钼酸铵水溶液。中后期用磷酸二氢钾、多元微肥及尿素等进行叶面追肥,喷施2~3次,补充养分,增强抗旱能力,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同时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3.5 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霜霉病、枯萎病、病毒病、细菌性斑点病、蚜虫、食心虫、根蛆、黑绒金龟子等。

霜霉病用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0 %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枯萎病发病时全株枯萎,主要以预防为主,实行种子包衣,避免重迎茬,在田间发现零星病株时,首先应拔出病株,并喷洒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稀释液,保护健株不受侵染,重点喷植株根部。

病毒病蚜虫是大豆病毒的主要传播者,因此及时地防治蚜虫和喷洒20 %病毒A 500倍液或1.50 %植病灵800~1 000倍液。

细菌性斑点病发病初期,喷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加0.06 %DT杀菌剂。

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 g/667 m2或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667 m2兑水50~60 kg喷雾。

根蛆可用40 %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0 %(加水适量)拌种防治幼虫;成虫发生盛期可用80 %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食心虫每667 m2用50 %辛硫磷颗粒剂750~1 000 g拌土10 kg,撒于田间,或用5 %甲拌磷颗粒剂0.75~1 kg拌土10 kg撒在田间。

黑绒金龟子发生时可用2.50 %敌百虫粉剂2 kg/667 m2在田间喷洒。

3.6 适时收获

当茎和荚全部变黄,荚中籽粒变硬、籽粒与荚壁脱离,叶片全部脱落,用手摇动植株有响声即为最佳收获期。

3.7 留膜免耕多茬种植

大豆收获后,保护好地膜,休闲期除草(人工或化学除草),用穴播机追施肥料(雪后追施、雨前追施),适时播种下茬作物。适宜全省旱作区的留膜免耕二茬种植模式有:大豆―小麦,大豆―胡麻,大豆―谷子,大豆―油菜(复种)等;留膜免耕三茬种植模式有:大豆―胡麻―(油菜、谷子),大豆―小麦―油菜(胡麻、谷子),大豆―谷子-油菜(胡麻)等;留膜免耕四茬种植模式有:大豆―小麦―胡麻―大豆(谷子、油菜),大豆―小麦―油菜―大豆(谷子、胡麻),大豆―胡麻―油菜―大豆(谷子),大豆―谷子―油菜―胡麻(大豆),大豆―谷子―胡麻―大豆(油菜)等。大豆属于大秋作物,大豆茬属于上茬,下茬可种植二茬、三茬、四茬胡麻、谷子等春播作物,也可通过复种(回茬)冬小麦、冬油菜进行轮作倒茬。大豆忌重茬,不宜在留膜免耕二茬、三茬中再种植。

上一篇:马铃薯高垄种植栽培技术 下一篇:易腐农产品三级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