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及解决方法研究

时间:2022-09-04 08:46:0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及解决方法研究

摘要: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理应受到重视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却逐渐步入了边缘的境地。本文意在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课程边缘化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边缘化成因解决方法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进入新世纪后,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更是提出了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倡议。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及学校都予以了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实现了学院信息化建设。全国大部分中小学都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条件。但是,信息技术课在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的今天却遇到了新的难题――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越来越边缘化。而本文意在探讨和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的成因分析

1. 课程定位含糊不清:微机课是信息技术课的前身,至今仍有部分人习惯的称信息技术课为了微机课,同时还有很多学校依然按原来的微机课教程进行开课。在很多人眼里,依旧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一门技术课,并按照技术培训课的方式去开展。而在现今社会,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甚至成为家庭必备品,人们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已经相当高。所以按微机课的标准去开设信息技术课就显得没必要了,这便导致了信息课无用论的出现,使得信息技术课逐渐边缘化。

2.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素质高低不一:把握社会信息最新动态,随时了解知识技能的更新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的必备的素质。但大部分教师却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低,不能正确掌握、吸收信息,更无法在课堂上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导致学生兴趣低下。而另一方面,一部分学校中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并不是专职教师,而是来自其他学校的教师兼任或者转行。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就相当贫乏,只能现学现卖,起不到培训和指导作用。

3.教材编制混乱:信息技术课是门新兴的学科。人们对信息技术课的认知并不全面,只是凭着对课程的热爱以及对其前身微机课的认识而编纂教材。对于课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导致市面上出现诸多版本的《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各地学校选在择教材方面也各种不一,同时这些教材内容重复较多,更新很慢、阶段衔接失衡。很多教材只是片面的追求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学生的求知心理。教材编纂者与实际教学活动的脱节,导致了教材的实用性低,价值不高。

4.缺失有效健全的评价系统: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基本都是以中高考为准杆,考试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考试不考的,学校自然少教甚至不教。虽然,信息技术课已被纳入了中小学必修课程,但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将其列入考试范围。即便是有部分地方将信息技术收入了考试科目,但其所占分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由此,信息技术课自然会被学校冷落,被边缘化。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的解决方法分析

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几下几点改进方法:

1. 更新观念,重新定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要想突破边缘化的境地,更新观念便是重中之重。明确教育目的,同以前的微机课进行明确区分。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主要包括获得、加工、完善、管理、表述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及其活动的过程、方式、最终结果进行评测的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相互的思想,并进行合作以此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能力;遵循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养成与信息化社会相符合的责任感与价值观。而计算机只不过是信息技术课开课用的必要工具而已,并不是课程的全部。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技术培训的课程,更是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

2. 增强师资队伍,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素质:加强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大量素质高,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强,能够正确掌握并充分吸收信息的专业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学校应该采取奖励措施,吸引高水平高能力的专业计算机人员去学校。另一方,学校也应该加强自我素质,就地取材,激励学校教师走进专业培训学校进修,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材,同时也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

3. 提高教材质量:严化教材审定制度,扩展教材选用权是提高教材质量、规范教材内容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程,属于国家、地方、学校三结合的课程。信息技术教材是由省级相关机构进行审定,这样便出现了编写者同时也是审定者的局面,导致教材质量得不到有效监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必须严化教材审定制度。虽然教材选用权已经下放到市(地)一级的相关部门,但是因为地方保护主义或者当地部门为了统一区域教材,使得部分适合本区域,并被教师认同的教材进不去,而教师不得不使用一些质量较低的教材,这是阻碍信息技术课进一步发展的又一弊端。所以,进一步扩展教材选用权是提高教材质量另一关键。

4. 建立完善评价体系:任何一教育活动都需要一个完善有效的评价考核标准,信息技术课业不例外。考试只是手段之一。但是如今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却以考试为主要手段,让教学评价体系出现畸形发展。进而造成了不考试的课程得不到发展的尴尬局面,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了一句空话。要想让所有科目都能科学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仅只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发现并挖掘学生各项潜力,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建立自信,实现评价育人。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同时,信息技术课也应该深入研究本门学科,找到自己的特点,形成一个简单,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结束语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要想解决课程边缘的问题就必须地得到三方的高度重视。否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将会止步不前,进而影响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为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健康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熊才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与思考[J]

[2]龚道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

[3]沈复兴,陈星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与思考[J]

上一篇:浅论关注少年儿童弱势群体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