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分析

时间:2022-09-04 08:24:56

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分析

摘 要:中职文化课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表现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这不仅阻碍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健康发展。对平凉市某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了一般性调查、分析,并提出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中职文化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更为值得关注与研究,它们表现在以下三个维度:身心衰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

笔者以平凉某中职学校(以下简称A校)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对A校教师采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分为三个维度:身心衰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本研究采用7级评分标准(1分~7分),中数为4分。该量表综合了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经多次测试,被证明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高。取得数据后,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9.0和EXCEL进行统计与分析。

首先,我们对A校的文化课教师(n=62)和专业课教师(n=157)在身心衰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这三个维度上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他们三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值,文化课教师分值为:4.81±0.24、3.80±0.29、4.68±0.31;专业课教师的分值是:4.27±0.28、3.79±0.31、4.32±0.32;它们的t值分别是:0.29、0.43、0.31;从以上分值中,发现文化课教师在三维度上的分值明显低于专业课教师,为此笔者深入教学一线和教师做了访谈,原因主要在:(1)学生入学底子差。蒋乃平先生在他的调研中写到:“从数学看,46.60%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从英语看, 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而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小学、初中知识的羁绊。(2)学校教学资源缺乏。文化课教师没有电子教学设备,学生无法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很少有先进的教学资源可供利用,学术研究更是举步维艰;而专业课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车间等场所,带领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直接的动手效果远大于说教效果,这也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3)教师跟不上课改的脚步。文化课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无法接受新的课改信息,难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单一,闭门造车,自然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专业课教师不同,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有的甚至可以得到出国培训的机会,他们可以直接吸收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接受最高端的教学技术,这无论对于学生还是他本人都是一种极大的提高。(4)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文化课教师除了课堂之外,很少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易对自己的专业地位、能力产生怀疑;专业课教师不同,他们可以在每年一度的技能大赛上崭露头角,代表市赛,直奔省赛,冲击国赛。在一片欢呼声中携带荣誉、奖金满载而归,接下来的职称问题迎刃而解。文化课教师在这一点上,毫无优势可言,只能望洋兴叹、默默走开。

其次,笔者发现,文化课教师的教龄不同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不同。随后A校对不同年龄段的文化课教师进行统计、分析,在以下三维度身心衰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上的统计结果如下: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n=18)它的分值为:4.56±0.29、3.66±0.30、3.99±0.40;6~15年教龄的教师(n=32)分值为:5.10±0.28、3.70±0.30、4.38±0.30;16年教龄以上的教师(n=12)分值为:4.82±0.30、3.68±0.24、4.70±0.27。他们的F值、P值分别如下:F=5.00**,P0.05;F=38.62,P

职业倦怠一旦形成,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严重影响文化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热情度,降低教育教学效果。为避免职业倦怠在文化课教师中进一步蔓延,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对策一:对社会层面的建议。整个社会对中职学校的不信任和对教师的高期望值让中职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同时也给文化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社会应该对中职教师的定位更合理一些,特别是学生家长,不能将教育学生的责任全部交给教师。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是单靠教师的教育就能够成功的。

对策二:对学校的建议。学校的管理体制是否完善,关系到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会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建议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1)应给予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同一个平台。文化课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学校可以将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分成两大组进行评价。(2)学校应送文化课教师去车间、工厂实习,了解职业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学校也应送文化课教师去培训或请专家、学者进校演讲、交流,这有助于文化课教师及时吸收、消化新知识,点燃教师的教学热情。(3)学校应给文化课教师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搞科研,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学校科研力量的健康成长。专业课教师可以有技能大赛,文化课教师可以搞科研,百花齐放才是春。

对策三:对教师个人的建议。职业倦怠的产生是任何一个职业不可避免的过程,文化课教师也不例外,如何缓解和克服职业倦怠关键还在于文化课教师个体。(1)热爱自己的职业,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个热爱自己工作的教师会给学生树立起无声的榜样。既然选择了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就应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和教学工作。(2)调整心态,悦纳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学生的期望值要量身定做,帮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带着微笑开始每一天的工作,把正能量传给学生。(3)学会终生学习,注重专业发展。文化课教师要切合实际地制定自己专业成长的规划,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教学的成功,减少职业倦怠的影响。(4)学会寻求社会支持系统,自我调节。文化课教师视野比较狭窄,擅长用教条的理论去教导学生,多半适得其反,在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感到身心俱疲,为此他们应在亲人、朋友、同事等人群中寻求心理支持系统,或自我调节以减轻职业倦怠的压力,做一个爱岗敬业的、光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参考文献:

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学得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平凉市某中职学校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4)GHB1468。

上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关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