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09-04 07:56:00

浅析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以及临床有效率依次为75.51%、93.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06%、81.63%,P

【关键词】针刺;偏头痛;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31-01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青年人。临床认为是由于患者血管舒缩功能出现障碍所引发的头部暂时性疼痛,病发时伴随有恶心呕吐以及暂时视觉障碍等症状[1],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极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偏头痛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可选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偏头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学(第2版)》以及《IH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H)》中偏头痛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介于21~38岁,平均年龄为32.16±6.38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经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进程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清楚本研究目的及内容,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疗法。常规西医疗法如下:依据患者病情采用如非留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等非特异性止痛药或者曲坦类或麦角(etgot)类药物特异性止痛药。针刺方法如下:所有患者均去俯卧位,治疗对针刺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选用28号3寸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选取百会、太阳、风池、合谷、昆仑以及后溪等穴,采用快速进针法,直刺约20~30mm,平补平泄,捻转得气后留针,每隔5分钟左右行针1次,每2天一次。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确定的评价指标为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以及无效,痊愈指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随访时为复发;显效指患者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上升;无效是指患者发作频率未减少,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临床有效=痊愈+显效。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包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D表示,计数数据均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无效率以及临床有效率依次为75.51%、8.37%、6.12%和93.88%,对照组患者依次为53.06%、28.57%、18.37%和81.63%,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以及临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偏头痛在我国属于常见多发病之一,但由于未引起患者的重视,多导致患者病情加剧,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4]。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以及大众养生意识的提升,偏头痛的治疗愈来愈受到重视。

虽然目前有许多西药对偏头痛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药物自身的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5],同时部分药物由于会产生依赖性,故不能长期使用,此外尚有部分患者因自身原因不能选用西药治疗。故临床仍需寻求一种长期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针刺是我国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法之一,临床可以依据患者偏头痛的的中医辨证类型,灵活选取穴位,针刺方法以及时间,一起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该治疗手段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长期使用。本研究中,针刺疗法患者痊愈率以及临床有效率依次为75.51%、93.88%,明显优于常规西医疗法患者的53.06%、81.63%(P

参考文献

[1]孙忠人,吴燕,李晓捷.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生化机制(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4,08(10):1994-1995.

[2]周仲英,蔡金.中医内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IH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11),2004.

[4]刘丽艳.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0,08:71-73.

[5]刘铭.电针结合梅花针治疗偏头痛8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03):45-46.

上一篇: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治疗及疗效分析 下一篇: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