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伙从一棵树推出一产业

时间:2022-09-04 07:11:51

农家小伙从一棵树推出一产业

在湖北省老河口市,有这样一种说法:你可能不认识许多人。但你不可能不认识杨遂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老河口市果业的发展,与杨遂胜分不开。因为他带动农户发展桃、梨1.2万公顷,帮乡亲们挖走了穷根,甩掉了穷帽,为1.68万农户送来了“摇钱树”。

1984年,中学毕业的他回到生他养他贫瘠的小村庄,又挥起父亲的锄头努力生产。然而一晃2年过去。不甘守清贫的他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杨遂胜心里震动了,“到底做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摆脱贫穷?”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父亲口中得知门前的那棵大桃树就是濒临灭绝的大仙桃品种。桃树生长环境要求不高,而村子附近大量的荒滩闲置着,能不能发展果树栽培,培育大仙桃?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后,妻子开始想不通。在努力说服妻子后,他借了一万元钱。他先从门前的大桃树上采接穗嫁接成活12株小桃树,随后建起了小苗圃。说干就干,他在村民怀疑的目光中以每667平方米(1亩)50元的价格承包了村边的5公顷半沙滩地,全部用来种植桃树。他一边刻苦学习栽培技术,一边精心管护着桃树苗。

1991年夏天,桃树上结满了鲜红的桃子,他忐忑不安地将桃子挑到农贸市场上,只十几分钟的光景,桃子就被抢购一空。成功的第。一步让他坚定了信心。他开始四处收集果树栽培书籍,向栽培专家请教。1993年。他通过种植桃树收入已经超过万元。

1994年,他已经小有名气。这一年。他被推选为村科技副主任。他深感身上担子的分量。全村3000多人口,人均收入不到200元。他暗暗下定决心,要让乡亲们一起发展果树栽培共同富起来。

他开始在全村推广种植大仙桃。这对于祖祖辈辈靠种庄稼为生的乡亲们来说困难太大了。村民们顾虑重重,要是失败了,庄稼也没有种,全年的光阴不是白费了?全村人都种桃子,到时候桃子多了卖不出去咋办?这种种问题摆在他面前。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他动员自己的亲朋和少数青年农民,二起种植4公顷多大仙桃。这4公顷多大仙桃挂果成熟的当年,全部桃子销售一空,种桃的农户全部脱贫。事实摆在面前,村民们开始竞相请他传授大仙桃种植技术。

在推广大仙桃的那几年里,他建立了0.66公顷的苗圃基地,从各省、市果树研究所,苗圃场筛选引进各类品种200多个。试验好的果苗。如果遇上家里困难渴求致富的乡亲们他大多免费奉送。

1997年,他已经由当地果蔬技术研究会的会员成长为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为了带领更多的农民种果树致富,他先后筹措资金80万元,2000年春创办了老河口市仙仙果品有限公司,将周边乡镇果农们种植的优质水果集中起来销售,为了掌握最新的技术和信息,他多次到北京、郑州等地考察,并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科学程序,先后引种成功华梨一号、华梨二号、黄金、黄冠、丰水等7个种类130多个优良品种。

从此以后。他更忙了。不光本村的果农遇到技术的问题找他,周围村子种植果树的农民也经常向他请教果树栽培种植上的疑难问题。他组织编印了《大仙桃》、《华梨一号》、《黄金梨》等果树专业技术书籍,创办了农家文化中心,投资20万元配置了5000多册图书和录放设备、讲课培训工具。吸引果农学技术、用技术。越来越多的时间他用于往返在乡里村间的果园里,手把手地教技术骨干,一天到晚走村串户。5年时间里,他骑坏了2辆摩托车。

去年夏天,村民樊文明果园的梨树患了“怪病”,大片大片的果树开始枯黄、落叶。正在樊文明一筹莫展的时候,他赶来了,对照着书本反复检查、实验,在果园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终于发现梨树是因为缺锌、缺镁患了局部“缺素症”。问题终于解决了,他也累趴下了。

妻子埋怨他不是好丈夫,一年365天几乎天天泡在果园里。他却说:“家里有你就够了,现在我的事业在果园里,果农的悲欢每一次都牵动我的心”。

随着洪山嘴村村民及周边乡镇在杨遂胜的带领下发展果树种植产业,如今的仙仙果品有限公司已经拥有固定资产2200万元、苗圃7公顷、示范园14公顷,已经初步形成“协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组织农户1.8万户,辐品基地1.2万公顷。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他们的“仙仙”牌大仙桃、“汉水”牌砂梨被审定为绿色食品。从2002年起,他又把工作重点转向果业标准化生产。他协同有关部门先后完成了《汉水梨生产标准》、《无公害食品大仙桃》、《无公害食品大仙桃生产技术规程》的制订、实施,推动果品品牌的提升,使汉水梨、大仙桃挺立市场潮头。畅销北京、广州、杭州等3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出口到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国。

他的突出成绩,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注,他被授予“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劳动模范”,2006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作为全国劳模到北京领奖时,还受到总书记的接见。

上一篇:冬天吃什么水果好等 下一篇:日本生产上主栽的涩柿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