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一堂脉络清晰的语文课

时间:2022-09-04 06:40:31

如何设计一堂脉络清晰的语文课

[摘要]目前很多语文课都存在教学设计脉络不清、文本支离破碎及课堂缺乏整体感等不足。为克服这些不足,语文教师应从提炼贯穿课堂的整体性问题、精心设计过渡语、有层次地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努力。

[关键词]语文;设计;课堂

目前,很多语文课都存在这些不足:教学设计缺乏清晰的脉络,琐细的问题使文本支离破碎,整堂课没有整体感。教师要设计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像构思一篇好的文章一样,首先必须做到层次清楚,脉络清晰,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如何设计一堂层次清楚、脉络清晰的语文课呢?

一、提炼贯穿课堂的整合性问题

提问固然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有的课堂让人感觉教师的提问多而繁杂,大大小小的问题接踵而至,让人理不清头绪。而整合性问题就要求教师善于将这大大小小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炼整合成一个或两个贯穿整个课堂的问题。整合性问题或体现文本的层次结构,或揭示文本内涵,起到提纲挈领、统领课堂的作用,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收放自如。如周永平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课文《称赞》一课,他围绕“称赞”一词,将童话故事的第一部分(1-9自然段)梳理提炼成以下三个整合性问题:1.小刺猬是怎样称赞小獾的?2.小刺猬为什么称赞小獾?3.小刺猬的称赞给小獾带来怎样神奇的作用?显然,这三个问题揭示了文本内涵,也是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教师围绕这三个问题有序地展开教学,课堂显得有条不紊,自然流畅。

二、精心设计简洁、优美、富有感彩的过渡语

过渡语是指由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或由一个教学环节向另一个教学环节过渡时使用的语言。好的过渡语像一条无形的线,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能承上启下,使教学的前后环节转换自如;还能诱发学生的思索,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浑然天成。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文《赵州桥》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句看似枯燥的句子的情感内涵,并从中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从这句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紧接着,让学生从生活实物感性认识“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后,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和有关数据资料,让学生在比较中出现思想落差。并可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式过渡语:“同学们,看看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再回头看看古老的赵州桥,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当学生纷纷发出“赵州桥并非作者写的那样雄伟”的感慨时,教师便饱含感情地过渡到下面的朗读升华环节:“确实,和现在的大桥相比,赵州桥似乎算不了什么,但大家可知道,在一千多年前,没有起重机,没有先进的架桥设施,靠的就是劳动人民的一双手,一副肩膀,却架起了如此一架世界闻名的桥。再来读这一句,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三、有层次性地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管是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是学习方法的培养,都要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显得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要让学生读懂文本,逐步形成能力,教师必须予以有效引导,而在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文本的过程中就得体现这样的层次性: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3.品读课文,体会文章内涵,领会文章思想感情。4.研读课文,揣摩、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对整个文本的解读固然要体现层次性,对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同样要求如此。如周永平老师执教的《称赞》一课,教师在朗读指导“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一句时,就体现了层次性,也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周老师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让学生读书1~4自然段,想想“小刺猬是怎样称赞小獾的”。再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当学生找到了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后,周老师将句子用课件展示出来,却没有急于让学生练习朗读,而只是让学生齐读以后,抛出问题“小刺猬为什么称赞小獾呢”。在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原因后,周老师再次用课件出示文中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让学生做一回小刺猬,真诚地称赞小獾。此时,学生的朗读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的朗读,是与文本主人公融为一体。整个教学过程有梯度,有层次。

上一篇:“化整为零”是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有效教学对语文教师专业要求撷谈